破题:本地蔬菜产销扁平化对接
记者从田头到摊头追寻小青菜的销售路径后,明显感觉到,蔬菜价格的上升,除了受供求环节影响外,十分明显也受蔬菜生产不稳定和蔬菜流通环节多成本高两大因素制约。
昨天,镇海区庄市街道白龙瓜果蔬菜试验示范场负责人郑荣希告诉记者,他们这些长年累月种菜的菜农十分想到市区菜市场里设摊,但是一打听,一个仅4平方米左右的摊位,年租金要好几万元,只能“望摊兴叹”。
“我们也尝试过农超对接,但是有些超市仅把青菜当做打低价促销战的筹码,进价压得十分低,我们其实无利可图,遇到蔬菜货多时,还怕退货烂掉。”郑荣希坦言。
长期以来,市民看菜篮子商品的价格波动,首选的是敏感的“个股”——小青菜,此为天天要吃的民生商品,有关部门可否在本地蔬菜产销扁平化对接上多做点文章,尤其是流通环节,市区可否规模化重启自产自销摊位区,适当减免蔬菜经营户和菜农的各种费用?
有业内人士坦言,帮助菜农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引导菜农更好把握市场,有效减少流通环节成本,让菜农能够得到稳定的收益,蔬菜生产才能得到稳定,这样市民的菜篮子也就会拎得更轻松一些。
此外,还有人建议,不妨向北京学习,在街道辖区内实现便民店与批发市场的直接对接,即由新发地市场把蔬菜直接配送到便民菜店,此举也可降低销售终端价格。
宁波晚报见习记者 史娓超 记者 徐跃年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