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完成任务
1949年11月27日,朱枫身上只带了分别致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将军吴石和台湾省工委书记“老郑”(蔡孝乾)的两封介绍信及简单的行装,并将陪嫁的金链和金镯,暗藏在衣服夹层中,便乘轮船从香港抵达台湾基隆,女儿女婿到码头迎接。她的女婿王昌诚当时是国民党某机要单位的负责人。
第二天,“老郑”就亲自到基隆与她见面,约定了今后的联络方法。几天后,朱枫与吴石也联系上了。她机智勇敢,克服困难,利用女婿王昌诚任职台湾省警务处电讯管理所主任之便,寄居王家,掩护身份,出没周旋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机要场所。陆续将一些重要军事机密传到香港,送进大陆。这项既危险又难度顶尖的情报任务,在朱枫精心周密、冷静沉着的应对下,竟丝毫不露蛛丝马迹。
眼看任务终于圆满完成,此时她接到上级指示“速回”。她就让女儿买了返香港班轮的船票,只等起程了。在汹涌澎湃的思绪和热切心潮中,她托一位朋友捎一个便条给大陆的亲人,只写了七个字:“凤将于月内返里。”时间是1950年1月14日。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七个字竟成了她与亲人的最后诀别。
1950年1月底,“老郑”叛变,出卖了朱枫。2月18日,朱枫被捕。6月10日,英勇就义。
朱枫被害时,白色恐怖正盛,陈莲芳、王昌诚正被拘被审,无人收尸。就由台北市卫生局火葬管理处派人送去火化,遗骸的去向无人问津。
继母继女情深
朱枫被害3个月后,白色恐怖稍有缓解,王昌诚、陈莲芳也无罪释放了。1950年9月27日,陈莲芳给经办此案的“国防部”军法局局长写了一封信,申请收领朱枫遗物:“惟民每一念及先严养育之恩,则又不免戚戚于怀。据闻先继母全部遗物现由你局保管,拟肯准予赐发,由民收存以资留念,以备他日迁运先继母遗骸归祖茔之用,临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陈莲芳写这封信,是很不容易的。在那杀人如麻的白色恐怖年代,台湾人谁愿意与共产党沾边?若不是“每一念及养育之恩都不免戚戚于怀”的母女情深,陈莲芳是完全不可能写这封信的。可见朱枫这个继母,当得多么成功!虽是继母,胜过亲母,情深似海,非同一般。
不久,军法局回复一份公函,同意所请。文曰:“…请领朱谌之遗物一节,准予具领。仰即持批,为带该民身份证前来结领。”但,近年“朱枫热”中,台湾国防部人士多方查实:“台湾大间谍案”中枪决的所有人士的遗体遗物,包括吴石、陈宝仓在内,都已由家属签下领据领回了,唯独没有朱谌之家属签的领据。于是朱枫的遗骸去向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