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家底”
老家安徽黄山的郭阿姨,前段时间在海曙一家政服务部找到一个不错的东家,每月2500元帮着带8个月大宝宝。可做了没几天,她就走了——因为听老乡说,当月嫂多的一月能挣五六千,她和老乡一块找月嫂公司报了名。
“找公司,不怕没活接,空的时候公司也帮忙解决住宿、伙食,还提供人身意外保险。”
郭阿姨口中的月嫂公司,是随着近些年宁波人生孩子扎堆而快速成长起来的,目前专业从事这一业务的少说有10余家。
月子保姆的专长在于照料产妇和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懂得一些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给宝宝做抚触、按摩,观察产妇和宝宝的生理状况等。这在已有两个孩子的郭阿姨看来,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能立马上手赚大钱。
令郭阿姨想不到的是,月嫂公司要求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然后按照工作时间长短、工作经验和客户评价对其进行资格“升级”,二星级一直到四星级,每一级别“身价”自然不同。
事情的发展虽然与郭阿姨最先想的不同,但看到公司里“星级月嫂”接单接到手软,心生羡慕的她最终选择了安心留下。
和郭阿姨一样,在甬上一家医院“打游击”做月嫂的黄阿姨,由于接单没保障,遂和3位老乡想“挂靠”位于永寿街的一家母婴护理公司。
但最终一人没被录用,据说是体检没有过关。记者向甬上各家月子保姆公司询问,发现几乎每家公司对月嫂健康都有严格要求。有的甚至要求达到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体检涉及血压、肺结核、皮肤病、乙肝表面抗原、梅毒、滴虫、霉菌、淋病等项目。
“毕竟产妇和刚出生的婴儿是易感人群,月嫂健康与否也就至关重要,任何一点差池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一母婴护理公司的钟经理说得相当坦白。
这种能免去产妇后顾之忧,提供“一脚踢”服务的员工化管理模式在甬上月子保姆行业已相当普遍。月嫂公司只是宁波家政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宁波家政服务业,发展至今,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已有大小家政服务企业2000多家,经营网点3000多个;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服务内容已从扫地、擦玻璃的钟点服务,发展到网上购物、公司保洁、除四害、医院陪护等各个方面。
这项关系民生、就业、和谐、稳定的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2001年8月,“81890”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成立。根据市民生活类服务需求,“81890”利用平台优势,整合市场服务资源,建立起便民家政服务体系,及时、优惠提供日常生活中所需求的搬家、钟点工、保姆、管道疏通等家政服务项目。
2010年,宁波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开始实施,家政服务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70%、签订合同的员工要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屡受投诉的不合格企业将被淘汰……一项项利好政策和措施为规范宁波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市贸易局、市财政局还就这一意见制定实施细则,从做大做强、创先争优、企业引进、打造品牌、税收优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贯彻措施。
2010年年底,家庭保洁、母婴护理、物品搬运等6项家政服务业的宁波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衡量家政服务的质量自此有了一个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