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过境
搭好铁路便桥方能施工
在铁路宁波站施工现场,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不少机器上都拴着几根钢丝绳,绳子的另一端牢牢固定在地上。
这是何故?
正当疑惑间,一列火车横穿施工场地,呼啸而过。
“看,就为了防止火车经过时带动的风致使机器倾倒。如果机器倒在铁路上,恰好又有火车经过,那后果是不敢设想的。”中铁十七局集团宁波铁路指挥部总工程师刘高飞说。
火车过境给铁路宁波站施工带来的困扰,远不止这些。既要加紧施工,又要确保火车正常通行,怎么办?于是开工的第一个“大活儿”,就是修建临时铁路便桥。
在正常过火车的铁路上修便桥,还不能影响火车通行,就必须要“借道”。去年11月底,铁路宁波站的建设者靠人抬肩扛,硬生生将两条原本在1线、2线上的铁路挪到了5线和7线。
紧接着就是在原1线、2线的地方搭建一条133米长的便桥。软土地基上建如此长的便桥,这在全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按照以往的做法,通常是采用军用梁,它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可是这在宁波显然行不通。一是因为军用梁要求的跨度为32米,而宁波这座便桥的跨度有75米;二来军用梁柔性大,列车经过时容易晃,影响通行速度。
几经研讨,最终采取了格构柱桥洞、钢筋混凝土桥面的组合,大大增强了便桥的稳定性。
今年2月,便桥建成投入使用。
但是,毕竟和铁路仅一网之隔,每天有90余对列车通过,平均15分钟就有一列经过,给施工带来不小的安全风险。
于是,有心的市民除了看见那一根根缆风绳之外,还会发现有一批防护员24小时轮番“把守”在便桥两旁;且没有火车通行的23点到凌晨3点,也成了施工的“黄金时段”。
土质太差
建好“三重防护”才敢开挖
宁波的土质差到何种程度?
曾有位轨道交通某区间负责人打趣说:“你不动它时是一盘软豆腐,而稍微一动就成了豆腐花了。”
这样的土质,对于基坑跨度超乎寻常,宽度124米、深度24米,仅宽度就是普通基坑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铁路宁波站建设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开工前我们做了详细的取样研究,宁波土质属于深层淤泥质软土地质,含水量高、强度低、稳定性差,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因此,如何确保开挖过程中基坑稳定就成了头等大事。”刘高飞说,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三重防护”的方法。“要知道,在其他项目上,一般最多也就是两层防护,像这样的三层防护,在全国都属少见。”
家住尹江岸小区的市民若从窗户眺望,会发现整个基坑两侧有一圈类似堤坝的混凝土结构。这就是第一层防护——重力坝,它是借助打桩机输入水泥浆,和土搅拌后加固土地,从而通过自身重量抵抗外力,保持稳定。
基坑两侧各向里推进24余米处,密密麻麻分布着600多根直径80厘米的圆形柱子。它叫“维护桩”,是对抗软土质的第二层防护。
“以前挖一些土质好、面积较小的基坑,都采取打钢板桩的形式,易操作、速度快。如果这里用打钢板桩,最多需要20天。可现在打更为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维护桩,足足用了3个多月。”
两侧再向里推进16米,则是由118副钢筋混凝土连接而成的地下连续墙。每副地连墙的钢筋笼厚80-90厘米,宽6米,长40余米,重量达到40多吨。若30多名工人同时工作,也要连续绑一天才能完成。
不仅如此,基坑内部还每隔4-5米就有一根工程桩,直径从80厘米到2.5米不等,在这片246米长75米宽的区域内,分布有1000多根。和维护桩不同的是,维护桩是用来稳定基坑的,而工程桩是用来支撑地铁车站和铁路车站的整栋大楼的。
同时,我们在工地上还看到了许多纵横交错的混凝土支撑体,它的主要作用也是维护基坑稳定。从上往下,每开挖至支撑位置时,必须立即浇注混凝土支撑。等基坑开挖结束,开始由下而上的整体构架建造时,这些支撑将被逐层拆除。
如此“密不透风”的防护措施,除了土质松软的原因,工程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地铁、铁路一起建,无疑增加了项目风险,多重防护都是为了确保施工安全。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