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老师布置了两份不同的作业
那么,教师为什么会布置这样的题目?学生又是如何答题的呢?记者昨日采访了镇海仁爱中学相关老师。
布置这道作业的一位语文教师,同时任教初一年级的两个班。这位老师说,当时她给两个班作了不同的布置,其中一个班的作业题里把恩施变成了宁波;另一个班级,则没有变化,即完全借用了恩施的题目。
锻炼学生利用学习工具的能力
她说,这样做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在日常作业中碰到信息缺失的困难时,会如何处理,是否会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是否愿意对陌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在作业批改中,她发现果然暴露出不少问题。用原题做的班级,有19人答得较好。既查了资料,又对陌生信息很认真,自己抓住简介的特征,有创意地拟出广告词,达到了开放题的目的。而改成“宁波”题的班级,答得好的很多,但由于太简单,太熟悉,答案雷同的很多,有创意的答案较少。
另外,用原创题的班级也暴露出了一些学生对“广告词”、“简介”、“公益广告”不会区分的问题,这有利于教师以后在教学上能根据这些课外常用知识开展教育,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镇海仁爱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教师如何布置作业,其实是一份“技术活”,布置作业的原则是要精选、适量,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也包括培养学生提高运用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的能力。
东南商报记者 毛信意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