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必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深刻认识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的一切过程和环节中,一个文明进步的小康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由此可看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需求中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益,文化产业迅猛发展,2004年至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文化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2010年为例,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然而全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仅占GDP的2.75%,相比于美国GDP的27%、英国的11%,我国文化消费需求还远未得到释放,产业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必须认真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任务要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正如《决定》中所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顺应这种时代大势的要求,切实改变目前我们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我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不相适应的状况,是摆在我们党和国家面前的紧迫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步伐,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发展强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