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大剧院推行低价票 薄利多销惠民惠己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1-10 08:04:45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宁波网讯 11月12日上海越剧院演出越剧《孟丽君》,11月15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演出越剧《狸猫换太子》,11月22日英国TNT剧团演出莎士比亚名剧《仲夏夜之梦》,11月24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莎士比亚名剧《驯悍记》……打开宁波大剧院的网站,你会发现,这里来自世界各地剧团的演出一场接着一场,再一看演出价格,非常便宜,最低票价在50至80元之间。近年来,宁波大剧院用低价方式,薄利多销,让市民得到了实惠,自己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宁波大剧院是全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也是国内新建大型文化设施中最先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单位,政府扶持只限于与演出场次挂钩的高雅艺术补贴,这些补贴远未达成本,大剧院得自己想办法筹集一部分费用。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大剧院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不唯身份,不唯学历,绩效为先,数据说话,公平的企业化管理调动了全院各方的积极性,实际用工仅65名,是同等规模大剧院的一半。

  一家大剧院仅靠节省人力成本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让演出产生效益。宁波虽然是经济发达地区,但普通市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还是非常有限,因此,宁波大剧院确立了先培育市场的思路,长年走低价路线,在如何提高上座率上下工夫。在引进经典儿童剧时,推出大量低价的家庭套票、亲子套票。今年上半年,剧院引进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精品儿童剧,票价每张30元到50元,观众场场爆满。为了提高上座率,公司还增加了购票网点,免费送票上门,租用公交大巴车在散场后送观众回家。

  票价低了,也得让观众知道并通过方便的方式购买。为此,宁波大剧院不断创新营销方式。近两年,大剧院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演出,借助社会资金冠名赞助演出,分销票子,既减少了剧院的投入,又做大了市场。目前,大剧院每年110场左右的自营商业性演出中,社会力量参与的场次已占到30%左右。今年上半年,大剧院与各团购网站合作,推出了双方风险共担的网络团购模式,在儿童剧、话剧等剧种的营销过程中取得了成功,在营销费用、宣传费用趋零的情况下,上半年通过网络渠道售出的票已达到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一。在高密度的演出过程中,也有部分精选剧目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策划而丧失了市场,为此,宁波大剧院采取票房收益按比例和媒体分成的方式合作,既调动了媒体宣传策划的积极性,又减少了剧院宣传投入,同时大大增加了票房收入。

  据介绍,宁波大剧院自2004年9月投入运营至今,陆续承接了省级以上院团演出700多场,观众超50万人次,平均上座率60%以上。近年来,每年除提留设备折旧金和上缴税金及主管部门经营收益外,大剧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能实现账面结余100多万元。

  宁波日报记者杨静雅

  相关链接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

  取得阶段性成果

  宁波大剧院呈现出的繁荣景象,是我市诸多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体制改革后的一个缩影。2003年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抓住宏观和微观两级层面、事业和产业两大领域、国办和民办两方面力量,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歌舞团、宁波大剧院等10家单位入手,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拓展。

  2009年,我市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2010年12月,我市又成立了宁波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力度。目前,我市正切实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全面完成了市、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建立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了国有文化集团的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出版发行、电影放映、影视剧制播分离等领域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广电有线网络整合发展;加快培育国有骨干文化企业集团,积极推动宁波出版社、宁波市新华书店的有效整合,组建了宁波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大剧院推行低价票 薄利多销惠民惠己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1-10 08:04:45

  中国宁波网讯 11月12日上海越剧院演出越剧《孟丽君》,11月15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演出越剧《狸猫换太子》,11月22日英国TNT剧团演出莎士比亚名剧《仲夏夜之梦》,11月24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莎士比亚名剧《驯悍记》……打开宁波大剧院的网站,你会发现,这里来自世界各地剧团的演出一场接着一场,再一看演出价格,非常便宜,最低票价在50至80元之间。近年来,宁波大剧院用低价方式,薄利多销,让市民得到了实惠,自己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宁波大剧院是全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也是国内新建大型文化设施中最先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单位,政府扶持只限于与演出场次挂钩的高雅艺术补贴,这些补贴远未达成本,大剧院得自己想办法筹集一部分费用。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大剧院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不唯身份,不唯学历,绩效为先,数据说话,公平的企业化管理调动了全院各方的积极性,实际用工仅65名,是同等规模大剧院的一半。

  一家大剧院仅靠节省人力成本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让演出产生效益。宁波虽然是经济发达地区,但普通市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还是非常有限,因此,宁波大剧院确立了先培育市场的思路,长年走低价路线,在如何提高上座率上下工夫。在引进经典儿童剧时,推出大量低价的家庭套票、亲子套票。今年上半年,剧院引进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精品儿童剧,票价每张30元到50元,观众场场爆满。为了提高上座率,公司还增加了购票网点,免费送票上门,租用公交大巴车在散场后送观众回家。

  票价低了,也得让观众知道并通过方便的方式购买。为此,宁波大剧院不断创新营销方式。近两年,大剧院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演出,借助社会资金冠名赞助演出,分销票子,既减少了剧院的投入,又做大了市场。目前,大剧院每年110场左右的自营商业性演出中,社会力量参与的场次已占到30%左右。今年上半年,大剧院与各团购网站合作,推出了双方风险共担的网络团购模式,在儿童剧、话剧等剧种的营销过程中取得了成功,在营销费用、宣传费用趋零的情况下,上半年通过网络渠道售出的票已达到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一。在高密度的演出过程中,也有部分精选剧目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策划而丧失了市场,为此,宁波大剧院采取票房收益按比例和媒体分成的方式合作,既调动了媒体宣传策划的积极性,又减少了剧院宣传投入,同时大大增加了票房收入。

  据介绍,宁波大剧院自2004年9月投入运营至今,陆续承接了省级以上院团演出700多场,观众超50万人次,平均上座率60%以上。近年来,每年除提留设备折旧金和上缴税金及主管部门经营收益外,大剧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能实现账面结余100多万元。

  宁波日报记者杨静雅

  相关链接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

  取得阶段性成果

  宁波大剧院呈现出的繁荣景象,是我市诸多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体制改革后的一个缩影。2003年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抓住宏观和微观两级层面、事业和产业两大领域、国办和民办两方面力量,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歌舞团、宁波大剧院等10家单位入手,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拓展。

  2009年,我市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2010年12月,我市又成立了宁波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力度。目前,我市正切实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全面完成了市、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建立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了国有文化集团的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出版发行、电影放映、影视剧制播分离等领域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广电有线网络整合发展;加快培育国有骨干文化企业集团,积极推动宁波出版社、宁波市新华书店的有效整合,组建了宁波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