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锦文:宁波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工程优秀人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
文化人才谈文化创新
从2000年开始策划甬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典妻》开始,甬剧一直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对此王锦文深有感触,她说:“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分强调‘文化创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艺术才有市场,才能赢得观众,也才能不断发展。”
戏曲在大众眼中是古老的艺术,是演给老年观众看的,对此,当年担任甬剧团团长的王锦文思索着,“甬剧不仅要留住老观众,还要吸引年轻观众。作为天下唯一团的小剧团,甬剧团创新的意义尤为深远。”从《典妻》,她开始了甬剧探索创新之旅。
“传统甬剧被称为‘话剧+唱’艺术,《典妻》全面创新之初也让人担忧它是否脱离甬剧,但最终获得了成功。甬剧这一源自民间的滩簧小调,过去被看作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如今却进入主流社会,也因此实现了‘小剧种大转型’,甬剧团被专家称为‘大团’,并成为一个戏剧现象成为戏曲专家的研究对象。这些都证明甬剧传承与创新的路子走对了。”
《典妻》的创新让甬剧走出低谷,接着,《风雨祠堂》闯出了甬剧在题材开拓上的新路子。这部根据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名著《老妇还乡》改编的剧目,是甬剧第一次改编国外名著。王锦文分析:“《风雨祠堂》依据甬剧的特点和观众的审美取向,没有原封不动地搬演国外的故事,而是把它改编成中国地域上发生的故事,同样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
“根据电影《美丽大脚》改编的甬剧《美丽老师》探索了艺术形式的创新。”王锦文告诉记者,在经典甬剧如《半把剪刀》中,一气呵成的“100多句唱”是甬剧的特色,后来这一特色渐渐退出舞台。《美丽老师》又重现了这一特色,并穿插音乐和伴唱,丰富了唱腔的表现力,“它既保留了甬剧的特色,又进一步提升了甬剧。”这部剧也让主演王锦文获得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宁波大哥》则因为在探索现代戏曲改编真人真事题材上的创新成功,将被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授予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我们突破了写真人真事现代戏的创作难点,为未来宁波戏剧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王锦文说。王锦文透露,一出以宁波籍女作家苏青的自传式小说《结婚十年》改编的甬剧将在明年投入创排,时空变幻的剧本结构,交响乐首次与民乐结合,对演出市场整体运作的策划也将是一次创新。
甬剧在培养观众上也作了不懈努力。甬剧团不仅常年坚持送戏下乡,而且在鄞州区的邱隘、横溪等地设立了排练演出基地,每星期老师坚持上门为学员上课、作讲座等,不仅令农村观众热爱、关注甬剧,也令当地乡村的文化氛围日益浓郁。作为江北区育才小学的特色教学,甬剧还编入乡土教材,并选拔小演员学习甬剧,让孩子从小了解本土文化。今年10月,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幼儿园又被授牌为“甬剧培训基地”,让孩子从小开始接受地方戏剧艺术的熏陶。
“创新才有活力,创新才有生命力。一次次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实践为甬剧走向未来迈出了坚实的脚步。”王锦文对甬剧的前途充满信心。
■宁波日报记者 陈朝霞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