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东区广场
保税区进口葡萄酒市场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灵活、机制最优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宁波保税区瞄准浙江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区、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国际性资源交易配置中心等战略目标,牢牢把握保税功能支撑和内需市场拉动的有利条件,把着力构建进口商品交易平台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基本形成了固体化工、金属原材料(铁矿砂和钢材)、进口食品(葡萄酒、水果)和船舶等保税专业市场,市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经济主体投增资活跃
近日,从事矿产品和金属材料进口业务、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人民币的宁波杭锅江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工商部门领出营业执照,成为宁波保税区今年新引进落户的又一家颇具实力的贸易型企业。
年初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对保税区着力打造国际贸易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保税区上下抢抓机遇,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服务举措利好消息的推动下,全区市场资本实力持续增强,各类新型服务企业蓬勃兴起,进口葡萄酒等专业市场交易红火,区域市场主体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大发展。
据工商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保税区登记实有各类企业及个体户共计351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其中,今年新引进各类市场主体478户,同比增长14.63%,注册资本总额20068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1604万元人民币。新设企业中大项目引进形势喜人,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达674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3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新引进项目中,宁波春和铁矿资源有限公司以6.6亿元的注册资本成为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企业。
与此同时,存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再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前十个月,全区企业增资户次逐步攀升,且增资幅度较大。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年增资企业达59户次,累计增加注册资本85764万元人民币。其中,保税区市场发展公司和禾元进出口注册资本分别从3000万元和8000万元增资到2亿元人民币,成为同期存量企业增资的领跑者。
新型服务业蓬勃兴起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保税区市场主体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年初以来,全区新型服务类企业蓬勃发展,出现诸多新气象。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标杆行业,保税区物流业继DHL等全球500强企业入驻后依旧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今年新设物流企业8家,物流和航运服务企业总数达到103家,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物流企业达51家,累计注册资本超过25亿元人民币;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集聚效应继续显现。承担人才引进交流、职业培训和法律咨询等多项功能的宁波保税区人力资源广场,吸引了周边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相关企业纷纷入驻。有别于一般的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保税区人力资源广场将通过集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构建人才的“蓄水池”;引进培训机构,打造区内各类人才的“充电站”;引进企业管理顾问机构和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成为企业和人才的“温馨园”。
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新设自动化技术等高新企业近20家,其中,仅从事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的浙江和福科技一家,注册资本就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
此外随着诸多企业的入驻,担保等金融类服务企业也瞄准了保税区落户。今年2月份引进的浙江银合动产质押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600万人民币,成为保税区引进的首家动产质押服务公司,也是宁波地区出现的第二家此类新型服务企业。6月份成立的宁波保税区金保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区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进口食品集散中心
目前,宁波保税区已吸引包括网易丁磊在内的投资者在市场设立进口葡萄酒经营企业接近150家。宁波保税区进口葡萄酒市场自2010年上半年正式挂牌运营以来,保税区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一举成为浙江省最大的高端进口葡萄酒集散地,规模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一方面,市场经营主体增长迅速。今年新引进葡萄酒经营企业及个体户接近110家,约占同期全部新设主体数的近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市场交易持续火爆。目前,法国拉斐、拉图、木桐、玛歌、奥比安五大酒庄名酒已相继入驻,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的2000多种葡萄酒皆汇集于宁波保税区。采购商和消费者可以在宁波保税区一站式挑选到满意的进口葡萄酒。
据统计,2011年仅上半年,葡萄酒进口总量就达到455.2万升,占到去年全年进口总量的93%,同比增长1.6倍,占同期宁波口岸葡萄酒进口总量的78%;价值2089.6万美元,同比增长2.6倍。在进口葡萄酒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宁波保税区正积极向其他进口食品领域拓展,重点引进橄榄油、奶粉、蜂蜜、保健品等,丰富进口食品品种,努力把宁波保税区进口食品市场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进口食品集散中心。
新闻链接
“十一五”期间,宁波保税区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从2537户增加到3266户,注册资本(金)、出资额178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6亿元人民币。第三产业占比自92%提升到94%,初步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优势经济发展格局。
通讯员 程勇 张爱桃 东南商报记者 周雁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