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 一堂选修课和一次江边谈话
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选择与猪粪打交道,并愿意成为最“臭”的男人呢?
王超说,是大学里的一门选修课和一次与父亲的谈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王超是萧山人,1988年出生,浙江农林大学视觉传达专业毕业。大二的时候,王超选了一门名为《土肥课》的选修课程。“当时是因为没什么课程好选,随便选的。”他说。
几个月后,也就是2009年的夏天,王超的父亲带着他和一个养猪大户在钱塘江边的一个小地方吃饭。
王超发现,那里的水是黄的。做环保设备的父亲告诉他,这是因为猪粪直接排放导致的。养猪大户也感叹说,“是啊,现在的猪粪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要么让农民来运走浇到田里,要么就只好随处堆放。”
养猪大户问王超,你有好的解决办法么?王超想起了选修课的内容,他说,猪粪直接做肥料,里面的细菌和传染病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污染。要是能处理一下,说不定就好了。
回去后,王超查阅了相关资料,他发现猪粪只要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不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而且可以改善因为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现象。把猪粪做成有机肥成本不高,不仅对环境有好处,还有盈利空间。
计划 将启动循环经济实验
2009年夏天,王超在父亲的资助下,投资300多万元,在慈溪周巷建厂房,上马有机肥项目。厂房面积7000多平方米,另外租有土地100亩。
2010年夏天,首批有机肥出场。当时,王超把有机肥送给种植西瓜、葡萄和杨梅的农户使用。“果实个头虽不大,但味道比使用化肥的要好。”王超说,这个结果令他信心满满。
“有机肥就相当于中药,化肥相当于西药。”他说,但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板结,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肥力。
“经历种植土豆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我要改种玉米,实验循环经济。”王超说,种出来的玉米可以给隔壁养殖场喂猪,玉米秸秆粉碎后可以替代木屑,而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可以作为玉米生长的肥料。
现在王超对自己的计划和项目信心十足。因为从小受到环保事业的熏陶和对它的热爱,他说即便再艰苦也会坚持下去,把项目做大并且实现盈利。
■相关链接
慈溪66名大学生基层务农或创业
记者从慈溪市农业局了解到,根据最新的统计信息显示,有66名大学生在基层担任特岗农技人员或从事农业方面创业。
2008年,慈溪出台经济补助政策,鼓励涉农大学生到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工作。2010年8月,慈溪对原涉农大学生在农场、合作社工作的经济补助政策作了修改,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实施办法》。
目前,通过各农业经营主体申报,有关部门审核,全市符合扶持政策的就业高校毕业生61人,创业高校毕业生5人,比去年增加9人。
去年底,宁波对130多名高校毕业生进入2010年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大学生发放补贴,每名大学生每年将得到不少于2万元的补贴。
据计划,到2012年底,全宁波在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林牧渔场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就业和在农业生产领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超过1000名。
东南商报记者 张明明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