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穿村而过。
乡村名片
斑竹村位于奉化溪口镇西北角,距溪口镇区23公里。目前的斑竹村是2004年行政村撤并时,在溪南、溪北、斑竹、驻岭四村的基础上组成的。整个行政村408户,1106人。村区域面积7.4平方公里,包括林地1.5万亩,耕地496亩。
历史沿革
斑竹村是宋时就形成的古村落,章、盛、张三姓居多,宋前资料不详。斑竹村的章姓是从大市聚的“岭头等”迁徙而来,也有人说从“燕窠”迁来,而原籍在福建,最早入住者名章木,是南宋时迁入县境的。
村名来历
据载,斑竹村因多斑竹故尔得名,又名叫斑竹园。
记者探访
日前,记者驱车延着山路,途经亭下水库,到达了斑竹村。村庄依山而建,邻水而居,古朴秀丽。路边摆放着村民刚摘下的芝麻梗,空地上晒满了花生,一位戴着草帽的大爷正挥着锄头在一旁的小菜田里劳作,似乎与沿途的小村庄没什么两样,深入一探究竟后却发现,其实不然。
古建筑保存完好
村口是一座石拱桥,水穿过桥头与司马庙的中间,在桥外侧流入溪中,水流的哗哗声颇有动感。桥横侧刻有“落马桥”三字。仔细一看,落马桥系用天然块石砌筑而成的单孔石拱桥,为清代重修。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桥又叫“司马悔桥”,长约18米,宽约6米,矢高8余米。现在属文物保护对象。
落马桥边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桥上野藤缠绕,青苔遍生,古朴而苍老。桥内侧溪中有大井潭、石门槛等景,很值得观赏。
有个故事流传下来:相传唐道士司马承桢隐天台桐柏山白云观,因唐玄宗数次诏见而出山,可到了这里却后悔了,桥名也就因此而来。
唐诗之路有迹可寻
过了桥,记者就踏上了一条长约1000米,宽2米左右,平滑光整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这就是曾经留下400多首唐诗的天姥山古驿道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谢公古驿道,又被后人称为“唐诗之路”。
古驿道穿越村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上面的鹅卵石经过几百年的磨擦,铮光镗亮,但它依然牢牢地镶嵌在大道上。据说,明清时村中建有公馆、驿铺,村景兴旺。村街又分前街后街,前街为古驿道,古朴而整洁,供官员、公差、旅行之人往来,临街两侧开店设铺,客栈、驿铺、吃店、货栈,鳞次栉比;后街为村人劳作和行走。一边想象着这些,一边走在长街上,还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徐霞客曾经投宿斑竹
斑竹村的美丽古朴,也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黄冠僧侣,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华章。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四月十八日,大旅行家徐霞客午后从天台万年寺,游历新昌天姥山,途经牛牯岭、藤公山、会墅岭、惆怅溪,最终夜宿斑竹村,并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了近200字的墨宝,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现在,村口的剡溪成了漂流景点,一到夏天,游客蜂拥而至,那时,村里特热闹。
宁波晚报记者 邵隽隽 文/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