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镇海
镇海有群科普知识传播者 传播的知识很实用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1-23 06:56:05报料热线:81850000

  在镇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电视上学来关于健康、科学、教育等方面的科普知识,不仅自己学以致用,还把这些知识广泛传播给身边的居民。本月,记者采访了这个科普读书会的成员们。

  每周听一次“电视会议”

  近日,记者冒雨赶到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镇海胜利路社区。科普读书会的成员们正好聚在社区会议室里,听每周一次的“电视会议”。这个小组目前有37人,都是退休的伯伯和阿姨,年纪最大的两位听课者,都已经80出头了。凑巧,两位老人家名字中都有一个“绚”字,一位叫陈绚,另一位叫庄绚,都是退休老教师。

  59岁的童信华是科普读书会的班长。她介绍说,前年,几位喜欢健康养生的老年人,总是喜欢聚在一起收看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的《浙江老年电视大学》。该节目利用电视传播手段,专为老年人讲授适应现代生活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开设有法律、保健、书法等多门课程。老年人可以自由参加学习,分春秋学期,每周五播放,周六重播,每次50分钟。

  老年人知道了,你来看,他也来看,队伍越来越庞大。2010年3月,胜利路社区成立了科普读书会。专门给这些老学员腾出了会议室收看电视节目,还筹资给学员们发放了教材。

  传播的知识很实用

  童信华老人告诉记者,上学期学的知识是《旅游购物》和《大家唱》,这学期学的是《健康养生》和《孙辈教育指南》。

  记者翻开《孙辈教育指南》,这是一门由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的老师和对孙辈教育颇有研究的专家共同开发的课程。主讲人有杭州市教科所副所长韩似萍,杭二中副校长、知心心理辅导专家何东涛等,内容涉及祖辈应如何与孙辈相处、营养饮食、安全急救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很实用,特别是孙辈教育的知识,改变了阿拉很多人的传统观念。”童信华说。一起听课的另一位老人接着说,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上了课才知道,孩子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做祖辈的就不要和他们对抗。不然一点也起不到教育作用,事情还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他们是快乐的传播者

  “我们是永不毕业的学生,又是永不退休的老师。”童信华说,参加科普读书会的成员,文化层次都比较高,人也比较热心。不仅自己享用浙江老年电视大学上学到的科普知识,还把这些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做好宣传员。

  除在社区居委会一起学习读书交流探讨外,他们开辟了“第二课堂”。

  科普读书会与镇海老龄委取得联系,请来了浙江老年大学的教授现场授课。每周三,科普读书会还安排了两位会员,为清川小区“聊天室”的成员传达读书信息。今年71岁的陈天游老人,他把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知识,一篇篇细心地剪下来,到“聊天室”里讲给大家听。

  说起这个27平方米的“聊天室”,童信华告诉记者,这是何秋风老人免费提供的车棚。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自编自唱歌曲,自导自演剧本。

  科普读书会的会员,80%以上都有科普知识宣传的结对对象,有什么困难也相互照应着。谢杏先老人今年82岁,她和结对的邻居亲如姐妹,两家人还互有钥匙。人不在家,开个门,收个衣服之类的小事,打个电话就解决了。

  宁波晚报记者沈莉萍 通讯员陈玮玮

  记者感言

  宁波人素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已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

  像科普读书会这样的“学习圈”,镇海区一共有288个,参与人数多达3万。有些草根“学习圈”,甚至可与专业团体媲美。如庄市兴庄路社区的荷风艺术团,以社区文艺积极分子为骨干,拥有团员40名,平均年龄55岁。艺术团编排的《荷花球舞》,2008年还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健身舞中,捧回金奖和优秀组织奖。2009年还舞进了郑氏十七房,舞进了宁波帮博物馆开馆仪式。2010年,又编排了大型舞蹈《乡音乡情》。

  这些“学习圈”,市民都是自愿参与,平等交流,让很多人既发挥了个人特长,满足兴趣爱好,又提高了人文素质,从中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镇海有群科普知识传播者 传播的知识很实用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1-23 06:56:05

  在镇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电视上学来关于健康、科学、教育等方面的科普知识,不仅自己学以致用,还把这些知识广泛传播给身边的居民。本月,记者采访了这个科普读书会的成员们。

  每周听一次“电视会议”

  近日,记者冒雨赶到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镇海胜利路社区。科普读书会的成员们正好聚在社区会议室里,听每周一次的“电视会议”。这个小组目前有37人,都是退休的伯伯和阿姨,年纪最大的两位听课者,都已经80出头了。凑巧,两位老人家名字中都有一个“绚”字,一位叫陈绚,另一位叫庄绚,都是退休老教师。

  59岁的童信华是科普读书会的班长。她介绍说,前年,几位喜欢健康养生的老年人,总是喜欢聚在一起收看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的《浙江老年电视大学》。该节目利用电视传播手段,专为老年人讲授适应现代生活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开设有法律、保健、书法等多门课程。老年人可以自由参加学习,分春秋学期,每周五播放,周六重播,每次50分钟。

  老年人知道了,你来看,他也来看,队伍越来越庞大。2010年3月,胜利路社区成立了科普读书会。专门给这些老学员腾出了会议室收看电视节目,还筹资给学员们发放了教材。

  传播的知识很实用

  童信华老人告诉记者,上学期学的知识是《旅游购物》和《大家唱》,这学期学的是《健康养生》和《孙辈教育指南》。

  记者翻开《孙辈教育指南》,这是一门由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的老师和对孙辈教育颇有研究的专家共同开发的课程。主讲人有杭州市教科所副所长韩似萍,杭二中副校长、知心心理辅导专家何东涛等,内容涉及祖辈应如何与孙辈相处、营养饮食、安全急救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很实用,特别是孙辈教育的知识,改变了阿拉很多人的传统观念。”童信华说。一起听课的另一位老人接着说,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上了课才知道,孩子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做祖辈的就不要和他们对抗。不然一点也起不到教育作用,事情还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他们是快乐的传播者

  “我们是永不毕业的学生,又是永不退休的老师。”童信华说,参加科普读书会的成员,文化层次都比较高,人也比较热心。不仅自己享用浙江老年电视大学上学到的科普知识,还把这些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做好宣传员。

  除在社区居委会一起学习读书交流探讨外,他们开辟了“第二课堂”。

  科普读书会与镇海老龄委取得联系,请来了浙江老年大学的教授现场授课。每周三,科普读书会还安排了两位会员,为清川小区“聊天室”的成员传达读书信息。今年71岁的陈天游老人,他把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知识,一篇篇细心地剪下来,到“聊天室”里讲给大家听。

  说起这个27平方米的“聊天室”,童信华告诉记者,这是何秋风老人免费提供的车棚。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自编自唱歌曲,自导自演剧本。

  科普读书会的会员,80%以上都有科普知识宣传的结对对象,有什么困难也相互照应着。谢杏先老人今年82岁,她和结对的邻居亲如姐妹,两家人还互有钥匙。人不在家,开个门,收个衣服之类的小事,打个电话就解决了。

  宁波晚报记者沈莉萍 通讯员陈玮玮

  记者感言

  宁波人素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已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

  像科普读书会这样的“学习圈”,镇海区一共有288个,参与人数多达3万。有些草根“学习圈”,甚至可与专业团体媲美。如庄市兴庄路社区的荷风艺术团,以社区文艺积极分子为骨干,拥有团员40名,平均年龄55岁。艺术团编排的《荷花球舞》,2008年还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健身舞中,捧回金奖和优秀组织奖。2009年还舞进了郑氏十七房,舞进了宁波帮博物馆开馆仪式。2010年,又编排了大型舞蹈《乡音乡情》。

  这些“学习圈”,市民都是自愿参与,平等交流,让很多人既发挥了个人特长,满足兴趣爱好,又提高了人文素质,从中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