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城雕艺术家:城雕为宁波增添文明内涵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1-23 10:04:11报料热线:81850000

■位于月湖公园的“卖油郎”青铜组雕

  讲述人:张聪,36岁,城雕艺术家,山东枣庄人,现居宁波。代表作品有月湖景区“卖油郎”青铜组雕,梁祝公园“化蝶”雕塑等。最近,他赴美完成高达2.6米的奥尼尔青铜雕塑,该雕塑现置于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

  我的故事

  多建几座城雕,为“家”多添几件装饰品

  在城市中,好的城雕起到的作用就像一枚合适的领带夹,没有,不会有多不妥;有了,就会让人眼前一亮,有了之后再撤掉,大家就会觉得不习惯。就像梁祝公园里的“化蝶”雕塑,人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它的陪伴,就像自家墙上的一幅装饰画,如果一下子没有了,空落落的墙难免让人心里也空落落的。

  我来宁波15年了。还记得刚来那阵子,宁波还没有现在这么光鲜。但我知道,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寻常的生活场景最终会变成珍贵的历史片断。创作“卖油郎”青铜组雕的想法就是这样萌生的。

  很多宁波人小时候都玩过拨浪鼓。于是我塑造了一个手里拿着拨浪鼓的磨剪刀老人的形象,更有趣的是后面那个小孩子,笨拙地学着老人磨剪刀。挨家挨户卖油的老人形象也是极富老宁波特色的,担子一头是满满的油,一头是调皮的小孙子。这些画面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尘封的记忆。

  “卖油郎”青铜组雕推出后得到了各方的赞誉,我也从那时起把宁波当成了我的家。随着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和政府对文化重视的增长,我在宁波,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城市雕塑又有城市家具之称,多建几座城雕,就是我为“家”多添置几件装饰品。

  我认为,城雕不需要承载太多东西,不一定非得有多高的立意,多深的内涵。何况宁波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在街头立几座老气横秋的雕塑也不见得合适。在我看来,能让人会心一笑,能让人有所触动,有情趣,不凝重,就是好的城雕作品。

  我的希望

  城市的骨架,要有文化的烙印

  目前,在宁波,像“化蝶”那样有代表性的城雕还不多,像“卖油郎”那样的景观小品也不多,但这一情况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今年,我完成了卢绪章和朱枫人物雕塑,政府在城雕方面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宁波现在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烙印就要烙在城市的骨架上。即使现在还没有心力大规模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必须为它预留足够的空间,不能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认为城雕之类的不创收,就不做了。事实上,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各具特色的城雕会扮演起说书人的角色,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讲述宁波的历史和故事。它们就像一张张名片,换来赞美和机会。

  一个人,温饱后才会有更多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就像一个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文化建设方面的需求。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用包括城雕、音乐、画展在内的多种艺术语言告诉全世界,宁波是一个富裕且有品位的城市。

  宁波晚报记者 童程红/整理 唐严/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城雕艺术家:城雕为宁波增添文明内涵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1-23 10:04:11

■位于月湖公园的“卖油郎”青铜组雕

  讲述人:张聪,36岁,城雕艺术家,山东枣庄人,现居宁波。代表作品有月湖景区“卖油郎”青铜组雕,梁祝公园“化蝶”雕塑等。最近,他赴美完成高达2.6米的奥尼尔青铜雕塑,该雕塑现置于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

  我的故事

  多建几座城雕,为“家”多添几件装饰品

  在城市中,好的城雕起到的作用就像一枚合适的领带夹,没有,不会有多不妥;有了,就会让人眼前一亮,有了之后再撤掉,大家就会觉得不习惯。就像梁祝公园里的“化蝶”雕塑,人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它的陪伴,就像自家墙上的一幅装饰画,如果一下子没有了,空落落的墙难免让人心里也空落落的。

  我来宁波15年了。还记得刚来那阵子,宁波还没有现在这么光鲜。但我知道,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寻常的生活场景最终会变成珍贵的历史片断。创作“卖油郎”青铜组雕的想法就是这样萌生的。

  很多宁波人小时候都玩过拨浪鼓。于是我塑造了一个手里拿着拨浪鼓的磨剪刀老人的形象,更有趣的是后面那个小孩子,笨拙地学着老人磨剪刀。挨家挨户卖油的老人形象也是极富老宁波特色的,担子一头是满满的油,一头是调皮的小孙子。这些画面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尘封的记忆。

  “卖油郎”青铜组雕推出后得到了各方的赞誉,我也从那时起把宁波当成了我的家。随着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和政府对文化重视的增长,我在宁波,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城市雕塑又有城市家具之称,多建几座城雕,就是我为“家”多添置几件装饰品。

  我认为,城雕不需要承载太多东西,不一定非得有多高的立意,多深的内涵。何况宁波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在街头立几座老气横秋的雕塑也不见得合适。在我看来,能让人会心一笑,能让人有所触动,有情趣,不凝重,就是好的城雕作品。

  我的希望

  城市的骨架,要有文化的烙印

  目前,在宁波,像“化蝶”那样有代表性的城雕还不多,像“卖油郎”那样的景观小品也不多,但这一情况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今年,我完成了卢绪章和朱枫人物雕塑,政府在城雕方面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宁波现在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烙印就要烙在城市的骨架上。即使现在还没有心力大规模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必须为它预留足够的空间,不能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认为城雕之类的不创收,就不做了。事实上,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各具特色的城雕会扮演起说书人的角色,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讲述宁波的历史和故事。它们就像一张张名片,换来赞美和机会。

  一个人,温饱后才会有更多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就像一个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文化建设方面的需求。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用包括城雕、音乐、画展在内的多种艺术语言告诉全世界,宁波是一个富裕且有品位的城市。

  宁波晚报记者 童程红/整理 唐严/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