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镇海
镇海万亩粮食基地三年出规模
稿源: 镇海新闻网   2011-11-25 11:07:15报料热线:81850000

  开栏语

  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2008年,我区决定花三年时间建设万亩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如今,三年时间将到,万亩粮食基地建设情况如何?与现代化粮食生产相配套的农机服务体系有没有建设起来?农民的种粮成本增加还是降低了?本网今日起推出“聚焦万亩粮食基地”系列报道,逐一解答这些疑问。

  镇海新闻网讯(记者刘 姗 通讯员项宗剑)宁静的乡村、金黄的稻田、捆扎的稻草人……初冬的九龙湖,沉浸在一片灿烂的金黄色中。无数次浮现在老人们回忆中的场景,再次展现在眼前。三年来,全区共建成1.5万亩市级粮食功能区和1万亩区级粮食功能区,分布在九龙湖、骆驼、澥浦三个镇(街道)。

  曾几何时,因为种地累、收入低,祖祖辈辈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纷纷洗脚上岸另谋生计,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从十几万亩锐减到4万亩左右。昔日的良田,或翻耕改种,或任其荒芜。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红线能否守住?粮食安全如何保障?2008年下半年,我区开始启动万亩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建设,让昔日的鱼米之乡再次田渠成网、稻谷飘香。

  “粮食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改造达100%,全程机械化面积达70%以上,机收面积100%,20亩以上的大户占70%左右。”区农技总站站长苏柏元告诉记者。

  以九龙湖镇田杨陈村为例,全村1700多亩水稻种植面积,十七个大户,每户平均100亩。走进该村的粮食种植基地,水泥路干净平整,沟渠纵横交错,金灿灿的稻谷在眼前延展开去。“从育秧、插秧、植保到收割,农机合作社全程服务,家门口就有烘谷中心,种粮比过去轻松多了。”种粮户严师傅说。

  时光倒回几年前,这里还是沙石路、小水渠,田块狭小分散,农作物混杂。“当时稻谷几毛钱一斤,没人愿意种。”种粮大户罗仕明说,眼看着种粮的人越来越少,部分耕地抛荒。

  区里建粮食功能区后,配套设施提升了,各级政府补贴提高,他又流转了几百亩土地,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收成好的时候,年收入有100万元,过去想也不敢想。”

  罗仕明给记者算起了今年的收成:土地流转补贴100元,机插秧补贴80元,50亩以上早稻补贴60元,良种补贴早晚稻25元……仅政府补贴每亩田就有300多元。再加上粮食收购价每年提高,还有价外补贴,种粮也“吃香”了 。

  “以前,全镇种粮大户不多,现在5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40多户。”九龙湖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毛继华告诉记者,还有一些人重操旧业,又当起了农民。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镇海万亩粮食基地三年出规模

稿源: 镇海新闻网 2011-11-25 11:07:15

  开栏语

  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2008年,我区决定花三年时间建设万亩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如今,三年时间将到,万亩粮食基地建设情况如何?与现代化粮食生产相配套的农机服务体系有没有建设起来?农民的种粮成本增加还是降低了?本网今日起推出“聚焦万亩粮食基地”系列报道,逐一解答这些疑问。

  镇海新闻网讯(记者刘 姗 通讯员项宗剑)宁静的乡村、金黄的稻田、捆扎的稻草人……初冬的九龙湖,沉浸在一片灿烂的金黄色中。无数次浮现在老人们回忆中的场景,再次展现在眼前。三年来,全区共建成1.5万亩市级粮食功能区和1万亩区级粮食功能区,分布在九龙湖、骆驼、澥浦三个镇(街道)。

  曾几何时,因为种地累、收入低,祖祖辈辈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纷纷洗脚上岸另谋生计,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从十几万亩锐减到4万亩左右。昔日的良田,或翻耕改种,或任其荒芜。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红线能否守住?粮食安全如何保障?2008年下半年,我区开始启动万亩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建设,让昔日的鱼米之乡再次田渠成网、稻谷飘香。

  “粮食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改造达100%,全程机械化面积达70%以上,机收面积100%,20亩以上的大户占70%左右。”区农技总站站长苏柏元告诉记者。

  以九龙湖镇田杨陈村为例,全村1700多亩水稻种植面积,十七个大户,每户平均100亩。走进该村的粮食种植基地,水泥路干净平整,沟渠纵横交错,金灿灿的稻谷在眼前延展开去。“从育秧、插秧、植保到收割,农机合作社全程服务,家门口就有烘谷中心,种粮比过去轻松多了。”种粮户严师傅说。

  时光倒回几年前,这里还是沙石路、小水渠,田块狭小分散,农作物混杂。“当时稻谷几毛钱一斤,没人愿意种。”种粮大户罗仕明说,眼看着种粮的人越来越少,部分耕地抛荒。

  区里建粮食功能区后,配套设施提升了,各级政府补贴提高,他又流转了几百亩土地,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收成好的时候,年收入有100万元,过去想也不敢想。”

  罗仕明给记者算起了今年的收成:土地流转补贴100元,机插秧补贴80元,50亩以上早稻补贴60元,良种补贴早晚稻25元……仅政府补贴每亩田就有300多元。再加上粮食收购价每年提高,还有价外补贴,种粮也“吃香”了 。

  “以前,全镇种粮大户不多,现在5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40多户。”九龙湖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毛继华告诉记者,还有一些人重操旧业,又当起了农民。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