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作坊内,粉尘弥漫,工人全副武装。
黑作坊前,废料堆积如山,水渠发黑发臭。 (单玉紫枫 摄)
“鄞州集北路边有家黑作坊,塑料从早烧到晚,每天周围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连作坊门前的水渠也被熏得发黑发臭,人一闻更是头昏眼花,不停咳嗽。”日前,市民华女士向本报反映,称附近居民曾多次投诉,但小作坊仍“我行我素”。
昨天记者了解到,这家作坊既没有办过环评手续,也没有相应的工商执照。而有关部门接受采访时,对此均表示“不知情”。
黑作坊:每天12小时不间断开工
这家小作坊位于鄞州区集士港镇,面积不大,前半进是简易房搭出的仓库,后面两间大瓦房则是“生产车间”,院内堆满了编织袋装的塑料废品,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记者呆了几分钟,便觉得喉咙发干,胸闷气短。
“车间”内烟雾弥漫,里面有台塑料颗粒加工机。两名工人正在装袋搬货。记者自称是买塑料的客商,与一名女工攀谈起来。“我们就是将收购来的废旧塑料,加工成塑料颗粒。每天从早上6时干到晚上6时,老板平时很少过来,他弟弟在这管的。”说完,她指指旁边的男人说,“这是老板弟弟,生意的事情你问他。”
男人自称姓俞,说他们只是生产原料的,所以“产品”既没有牌子,也没办过营业执照。包装袋是老板统一买来的,装好了,老板再运到外地去卖。
知情人:利润畸高,使黑作坊铤而走险
记者留意到,门前水渠的水已被染成漆黑,上面还漂浮着塑料泡沫。而院子里随处可见发黑的地面,还有大块大块板结烧焦的塑料。老板的弟弟突然警惕起来,上下打量记者,斟酌着说:“这些是服装厂着火后运来的废料,我们拿来做原料的!”
黑作坊每天12小时不间断开工,哪来这么多“着火”的服装厂供应原料?逻辑显然不通!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其实是废料,不能用来做颗粒,所以他们就地烧了,“有时一晚上火光不断。”
有知情人透露,废旧塑料加工“钱景”十分可观!再生粒料等废旧塑料再生产品供不应求,直接导致再生颗粒价格畸高。如废旧塑料的回收价格约2000元/吨,而再生颗粒的市场售价却高达6000元/吨!“利润高达200%,难怪黑作坊铤而走险!”
环保部门:没有行政强制权,希望与工商联合执法
黑作坊“屹立”两年多,附近居民屡屡投诉,为何求告无门?记者先联系了集士港镇环保分局。
分局负责人蔡继杰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此前该局并未收到过村民投诉,对该作坊污染的情况并不知情。据他猜测,可能村民是向鄞州区环保局投诉,“但区里面还没转下来。”
他表示,会在近期与工商部门沟通,查明情况后联合执法。
工商部门:环保是主要处理单位,但承诺会在近期处理
记者随后联系了鄞州工商分局。办公室的陈主任记录下地址后,表示会安排管信访件的工作人员去查一下此前是否收到过投诉。他介绍,“接到市民投诉后,一般是先由分管局长签字审批,要求具体部门落实。投诉转发后,局里要求相关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反馈到办公室。”
“对于一般的无证作坊,工商当然是主要处理单位。但是一些特殊行业,如涉及环保、卫生、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我省有明文规定,这些部门需要前置审批,出现问题时,他们也是先于工商,是主要的处理单位。”他解释,比如说这家生产塑料颗粒的黑作坊,就属于特殊行业,需要环保部门先提供环评,工商才可颁发营业执照。“所以处理时,环保部门是主打单位!”
但他同时表示,既然目前工商部门接到媒体投诉,他们也会尽快通知当地政府,由政府牵头,联合环保部门一同前去,彻底查处这家黑作坊。
宁波日报记者 单玉紫枫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