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海桑洲镇初中教师梅建芳21年的职业坚守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2-03 13:46:20报料热线:81850000

 

梅建芳在给学生辅导功课。 王家法 摄

  中国宁波网讯 从宁波师范学院毕业后,1991年,梅建芳分配到宁海县桑洲镇初级中学任教,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坚守了21年的事业。

  21年的农村教育经历,让梅建芳感受到了农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易,于是,“帮助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是她多年来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当这位普通女教师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山里娃走出大山,走向他们人生美好明天的时候,梅建芳也从青春时代步入中年。

  21年来,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梅建芳把青春岁月留在了大山,把爱留给了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努力让农村孩子永远不会落后。

  最用心>>>

  热爱每一位学生是管理班级的关键

  梅建芳在宁海县桑洲镇初级中学从事语文教学21年,注重课堂的学习效率,尽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她年年都做班主任,所带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班级”。

  “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梅建芳管理班级的秘诀。每接到一个班级,梅建芳首先会选拔班干部,通过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具体管理到个人,实行班干部负责制,让每个学生参与管理。梅建芳说,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能力,又可以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有效地进行班级自治。

  平时,梅建芳还特别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更是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抓住机会给予“爱心”教育。教书几年下来,村里的学生家长都认识了这位好老师,很多家长甚至提前替孩子预约梅老师的班级。

  “梅老师眼里没有差生,不管多么不爱学习的孩子到她手里都会进步挺大。”学生家长邹女士说。

  “当你爱着学生们的同时也会收获他们的关爱。当学生给我买一根棒棒糖,或者掰开一只桔子分我一半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这是城里的老师无法体会的。”梅建芳说,山里孩子的淳朴和真诚,让她特别感动。

  最窝心>>>

  学生们爱喊她“妈妈老师”

  梅建芳教书所在地桑洲镇也是她的家乡,位于宁海西部山区,是宁波的贫困乡镇。

  看着眼前的学生,总会让梅建芳想起当年那个一心想走出大山的自己。然而,20年来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却让她越来越舍不得离开这里。

  由于农村学校师资紧缺,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学校的生活指导老师和医务人员工作梅建芳都要干。而梅建芳从未要求过超课时补贴费。

  在学校,梅建芳“妈妈老师”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梅建芳告诉记者,每接到一届学生,都会把他们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情况熟记在心,以便给予他们更贴切的关怀。一次,在得知班里一个男生的父亲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出走,男生由年迈的奶奶抚养时,梅建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辅导功课,过年还自带他去买新衣、新鞋。如今,面对山里诸多的留守儿童,梅建芳已承担起了“妈妈”的职责。

  这些年,梅建芳有好几次机会调到离城区更近一点的学校,和住在城区里的丈夫、女儿团聚,可每次她都放弃了。最后为了能安心工作,并照顾好女儿,她把可以读城区重点中学的女儿带到自己教书的学校上学。谈及原因,梅建芳说:“我舍不得离开女儿,也舍不得离开这群孩子,舍不得离开我的家乡,走在乡间的山路上,我心里特别踏实。”

  最大心愿>>>

  帮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顶,而在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当记者在课堂上见到梅建芳时,她正带领学生朗读现代诗《在山那边》。梅建芳说,帮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是她最大的心愿。

  “农村孩子应该到山外面去看一看、闯一闯,我希望他们能树立远大的目标,因为不努力就肯定不会有改变。”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梅建芳只能自己选择留下来,“我留在大山里,换来的是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我心里高兴啊。”

  这时,梅建芳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给我们讲起照片里这位如今在上海工作的山里娃的故事。原来,这位学生后来考上了浙江大学,但因为家庭贫困,曾到当地信用社办理助学贷款,梅建芳不但做了他的担保人,还在自己购房按揭的同时,每月从工资里挤出500元,帮他完成了学业。

  “现在能走出大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注重对他们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这样能避免农村孩子辛辛苦苦跳出农门后却与城市社会格格不入的情况发生。我只想尽我所能,让农村孩子永远不会落后。”从梅建芳的眼里,仿佛看到了农村孩子的未来。 东南商报记者 吴 彦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海桑洲镇初中教师梅建芳21年的职业坚守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2-03 13:46:20

 

梅建芳在给学生辅导功课。 王家法 摄

  中国宁波网讯 从宁波师范学院毕业后,1991年,梅建芳分配到宁海县桑洲镇初级中学任教,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坚守了21年的事业。

  21年的农村教育经历,让梅建芳感受到了农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易,于是,“帮助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是她多年来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当这位普通女教师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山里娃走出大山,走向他们人生美好明天的时候,梅建芳也从青春时代步入中年。

  21年来,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梅建芳把青春岁月留在了大山,把爱留给了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努力让农村孩子永远不会落后。

  最用心>>>

  热爱每一位学生是管理班级的关键

  梅建芳在宁海县桑洲镇初级中学从事语文教学21年,注重课堂的学习效率,尽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她年年都做班主任,所带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班级”。

  “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梅建芳管理班级的秘诀。每接到一个班级,梅建芳首先会选拔班干部,通过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具体管理到个人,实行班干部负责制,让每个学生参与管理。梅建芳说,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能力,又可以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有效地进行班级自治。

  平时,梅建芳还特别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更是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抓住机会给予“爱心”教育。教书几年下来,村里的学生家长都认识了这位好老师,很多家长甚至提前替孩子预约梅老师的班级。

  “梅老师眼里没有差生,不管多么不爱学习的孩子到她手里都会进步挺大。”学生家长邹女士说。

  “当你爱着学生们的同时也会收获他们的关爱。当学生给我买一根棒棒糖,或者掰开一只桔子分我一半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这是城里的老师无法体会的。”梅建芳说,山里孩子的淳朴和真诚,让她特别感动。

  最窝心>>>

  学生们爱喊她“妈妈老师”

  梅建芳教书所在地桑洲镇也是她的家乡,位于宁海西部山区,是宁波的贫困乡镇。

  看着眼前的学生,总会让梅建芳想起当年那个一心想走出大山的自己。然而,20年来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却让她越来越舍不得离开这里。

  由于农村学校师资紧缺,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学校的生活指导老师和医务人员工作梅建芳都要干。而梅建芳从未要求过超课时补贴费。

  在学校,梅建芳“妈妈老师”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梅建芳告诉记者,每接到一届学生,都会把他们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情况熟记在心,以便给予他们更贴切的关怀。一次,在得知班里一个男生的父亲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出走,男生由年迈的奶奶抚养时,梅建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辅导功课,过年还自带他去买新衣、新鞋。如今,面对山里诸多的留守儿童,梅建芳已承担起了“妈妈”的职责。

  这些年,梅建芳有好几次机会调到离城区更近一点的学校,和住在城区里的丈夫、女儿团聚,可每次她都放弃了。最后为了能安心工作,并照顾好女儿,她把可以读城区重点中学的女儿带到自己教书的学校上学。谈及原因,梅建芳说:“我舍不得离开女儿,也舍不得离开这群孩子,舍不得离开我的家乡,走在乡间的山路上,我心里特别踏实。”

  最大心愿>>>

  帮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顶,而在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当记者在课堂上见到梅建芳时,她正带领学生朗读现代诗《在山那边》。梅建芳说,帮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是她最大的心愿。

  “农村孩子应该到山外面去看一看、闯一闯,我希望他们能树立远大的目标,因为不努力就肯定不会有改变。”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梅建芳只能自己选择留下来,“我留在大山里,换来的是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我心里高兴啊。”

  这时,梅建芳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给我们讲起照片里这位如今在上海工作的山里娃的故事。原来,这位学生后来考上了浙江大学,但因为家庭贫困,曾到当地信用社办理助学贷款,梅建芳不但做了他的担保人,还在自己购房按揭的同时,每月从工资里挤出500元,帮他完成了学业。

  “现在能走出大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注重对他们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这样能避免农村孩子辛辛苦苦跳出农门后却与城市社会格格不入的情况发生。我只想尽我所能,让农村孩子永远不会落后。”从梅建芳的眼里,仿佛看到了农村孩子的未来。 东南商报记者 吴 彦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