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强健的体魄。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余姚、象山两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发现那些学校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于城区,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坚持着每天锻炼一小时。
不少体育器材“超龄”使用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学校尽可能多添置各类体育器材。
大岚镇中心小学现有12种体育器材,其中篮球、排球各20只,跳箱4个。这些器材大多来自其他学校转送或结对单位的捐助,看上去有些陈旧。在四明山镇中学的体育器材室里,记者见到最老的一只山羊跳箱已使用30年,钉鞋还是数年前开市运会时添置的,篮球因为长久使用连表面的纹路都磨光了,20来副羽毛球拍是用尼龙线重新绑扎的。
虽说与市区学校一只牛皮篮球两三百元相比,这里的篮球基本上是20元左右的,排球垫在手上又硬又痛,但体育器材比过去丰富多了,能让孩子们运动起来,这让山区学校的老师们感到由衷地高兴,也格外珍惜这些器材,一般修补后能用的都舍不得扔掉。
两对有机玻璃篮板是四明山镇中学近年来添置的“大件”。校长唐明华说,每年山里的孩子在城区参加体育中考时,不太适应城里的有机玻璃篮板,投球总要失分。三年前他咬咬牙挤出两万元钱买了这两对篮板,给孩子一个模拟的投篮考试环境。
在大岚镇中心小字的操场上,一条煤渣铺就的200米环形跑道成为师生的骄傲。他们告诉记者,去年这里还是烂泥地,一遇冰冻和雨雪天就没法使用。有了煤渣铺就的跑道,跑上去有弹性,也不用怕冰冻天气了。操场中央的两个篮球场,木质的球架和水泥的地面,今年暑假才修补过,被维护得很好。
孩子体育运动一天也没落下
大岚镇中心小学操场的围墙上,刷着一句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镇教务室主任鲁才觉指着这条标语告诉记者,硬件不足软件补,师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弥补山区体育设施的不足。孩子们的体育运动一天也没落下。
大岚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褚莹丹说,上午大课间活动有半小时,老师通常组织同学跑步,两圈下来就是400米。下午3时30分后有半小时的体育艺术二加一活动。这是同学最开心的时刻,跳绳、踢键子、跳远、扔实心球、翻单杠和双械,还有折纸、竖笛。一周还有三节体育课。她一分钟能做53个仰卧起坐,一分钟能跳绳152下,这还只是平均水平。
在山区和海岛学校里,很少见到戴眼镜的孩子。四明山中学学生近视比例为5%,这与城区一个班级的孩子基本是“小眼镜”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体育设施期待更多的投入
同为欠发达地区的象山高塘岛高塘学校,有标准的200米塑胶跑道和有机玻璃篮板,体育器材堆满了两个房间,不仅品种齐全还数量充裕。记者现场清点了一番,仅篮球一项够上体育课的孩子人手一球。
象山县教育局奚副局长说,虽然砂石跑道在象山个别欠发达地区学校仍然存在,但塑胶跑道近些年普及较快,这得益于象山出台的一项政策——大型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学校预订后由县和乡镇按7∶3出资埋单。
今年,象山县教育局将组织力量抽测各所学校的学生体质状况,目的是推动各校持续深入开展“阳光一小时”和“体艺二加一”活动。
山区学校的体育设施同样期待着更多的投入。
宁波日报记者 蒋炜宁 王晓峰 象山记者站 陈光曙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