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生源流失师资短缺 宁波农村学校面临发展困境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2-08 07:13:00报料热线:81850000

  农村中小学的规模在迅速地萎缩。记者近日在宁海桑洲镇中心小学了解到,按该镇户籍计算,到该小学入学的孩子有1500—1600人,而事实上,现在该校的在校生只有600多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桑洲镇中心小学一样,这几年,农村中小学的生源普遍大量流失。一些校长坦言,这已严重威胁到农村中小学的生存和发展。

  学生一年比一年少

  29个学生,10位老师,这就是鄞州章水镇杖锡学校的全部师生。最大班级有9个学生,最小的一个班级只有3个学生。而曾经,这个学校拥有400多个学生。

  山下的学校同样遭遇学生锐减的境况。章水镇中心小学的吴校长告诉记者,2008年他到该校时,学校还有学生1200余名,3年后的今天,学生已减至近800人。吴校长曾作过一份统计,2001年章水镇户口在册的新生儿共112个,与之对应的2007年在当地入学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72人,入学率为64.3%;2002年全镇新生儿共116个,但2008年在当地入学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55个,入学率减至47.4%;2003年全镇新生儿共132人,2009年在当地入学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58个,入学率降为43.9%。同样,象山鹤浦中学曾经是当地最大的初中学校,拥有在校生1500多名,但时至今日,原先的30余个班级缩减至15个班级,学生减至714个。

  从采访看,生源流失已成为农村中小学的普遍现象。鹤浦中学的王老师分析说,一是计划生育使适龄孩子自然减少;二是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父母进城了;三是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县里、市里去上学。

  生源的流失给农村学校造成了极大影响。鹤浦中学的王老师说,农村学校流失的多是家里条件好、相对聪明优秀的学生,这对于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尖子生相当不利,而教学质量的难提升反过来造成学生进一步流失,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恶性循环中,农村学校的发展乃至生存受到了致命的威胁。

  好教师留不住不愿来

  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流失。

  鹤浦小学的邱校长告诉记者,自他2004年调到鹤浦小学后,学校平均每年要流失4位教师,多的时候一年就走了7位,而且流失的多是优秀教师,他们大多通过考试进入了城区学校。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多半已到了退休年龄。

  教师走的走了,退休的退休了,但学校要想找几个好老师,却不是一件容易事。章水镇中心小学一直缺音乐教师,今年学校好不容易揽到了一位硕士生音乐教师,可就在临上飞机时,这位教师反悔了。“农村学校要招一位优秀教师,难呐!”吴校长感叹道。

  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象山鹤浦小学的学生科研教育曾一度闻名省内外,该校学生撰写的论文《紫菜病斑的成因与防治》、《泥螺多沙性的防治》分别在全国性大赛中获三等奖、二等奖。然而,该校的学生科研教育目前已处于瘫痪状态,因为原先的指导老师已经离开了这个学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正常教学,一些学校不得不请“代课教师”。但校长们认为,一者代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比不上正规的老师,二者由于是临时代课的,可能很难用心钻研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小班化”教学积极应对

  生源大量减少,农村学校怎么办?这是摆在广大农村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2010年,鄞州区作出了新的尝试:章水镇和龙观乡的7所义务段学校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后,学校教师编制每班增加1名。这样,章水镇和龙观乡教师增编数有80余名,不仅消化原有的增编教师,还能引进一批年轻教师。针对学校公用经费支出有所增加的情况,区财政设立了小班化专项补助100余万元,据区教育局一位相关人士计算,区财政每年投入两乡镇小班化教学的资金约800万元。

  “小班化”教学实施一年的效果令人满意。实行小班化教育后,课堂模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不仅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学习,也使学校能针对每个学生开展个性教育和特色教育。一句话,学生学得更开心了,老师教得更有信心了,家长也更满意了。

  不过,章水镇中心小学的吴校长坦言,“小班化”并非每个农村学校都适用,毕竟它的实施需要强劲的经济后盾。

  宁波日报记者 陈 敏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生源流失师资短缺 宁波农村学校面临发展困境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2-08 07:13:00

  农村中小学的规模在迅速地萎缩。记者近日在宁海桑洲镇中心小学了解到,按该镇户籍计算,到该小学入学的孩子有1500—1600人,而事实上,现在该校的在校生只有600多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桑洲镇中心小学一样,这几年,农村中小学的生源普遍大量流失。一些校长坦言,这已严重威胁到农村中小学的生存和发展。

  学生一年比一年少

  29个学生,10位老师,这就是鄞州章水镇杖锡学校的全部师生。最大班级有9个学生,最小的一个班级只有3个学生。而曾经,这个学校拥有400多个学生。

  山下的学校同样遭遇学生锐减的境况。章水镇中心小学的吴校长告诉记者,2008年他到该校时,学校还有学生1200余名,3年后的今天,学生已减至近800人。吴校长曾作过一份统计,2001年章水镇户口在册的新生儿共112个,与之对应的2007年在当地入学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72人,入学率为64.3%;2002年全镇新生儿共116个,但2008年在当地入学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55个,入学率减至47.4%;2003年全镇新生儿共132人,2009年在当地入学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58个,入学率降为43.9%。同样,象山鹤浦中学曾经是当地最大的初中学校,拥有在校生1500多名,但时至今日,原先的30余个班级缩减至15个班级,学生减至714个。

  从采访看,生源流失已成为农村中小学的普遍现象。鹤浦中学的王老师分析说,一是计划生育使适龄孩子自然减少;二是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父母进城了;三是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县里、市里去上学。

  生源的流失给农村学校造成了极大影响。鹤浦中学的王老师说,农村学校流失的多是家里条件好、相对聪明优秀的学生,这对于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尖子生相当不利,而教学质量的难提升反过来造成学生进一步流失,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恶性循环中,农村学校的发展乃至生存受到了致命的威胁。

  好教师留不住不愿来

  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流失。

  鹤浦小学的邱校长告诉记者,自他2004年调到鹤浦小学后,学校平均每年要流失4位教师,多的时候一年就走了7位,而且流失的多是优秀教师,他们大多通过考试进入了城区学校。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多半已到了退休年龄。

  教师走的走了,退休的退休了,但学校要想找几个好老师,却不是一件容易事。章水镇中心小学一直缺音乐教师,今年学校好不容易揽到了一位硕士生音乐教师,可就在临上飞机时,这位教师反悔了。“农村学校要招一位优秀教师,难呐!”吴校长感叹道。

  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象山鹤浦小学的学生科研教育曾一度闻名省内外,该校学生撰写的论文《紫菜病斑的成因与防治》、《泥螺多沙性的防治》分别在全国性大赛中获三等奖、二等奖。然而,该校的学生科研教育目前已处于瘫痪状态,因为原先的指导老师已经离开了这个学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正常教学,一些学校不得不请“代课教师”。但校长们认为,一者代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比不上正规的老师,二者由于是临时代课的,可能很难用心钻研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小班化”教学积极应对

  生源大量减少,农村学校怎么办?这是摆在广大农村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2010年,鄞州区作出了新的尝试:章水镇和龙观乡的7所义务段学校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后,学校教师编制每班增加1名。这样,章水镇和龙观乡教师增编数有80余名,不仅消化原有的增编教师,还能引进一批年轻教师。针对学校公用经费支出有所增加的情况,区财政设立了小班化专项补助100余万元,据区教育局一位相关人士计算,区财政每年投入两乡镇小班化教学的资金约800万元。

  “小班化”教学实施一年的效果令人满意。实行小班化教育后,课堂模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不仅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学习,也使学校能针对每个学生开展个性教育和特色教育。一句话,学生学得更开心了,老师教得更有信心了,家长也更满意了。

  不过,章水镇中心小学的吴校长坦言,“小班化”并非每个农村学校都适用,毕竟它的实施需要强劲的经济后盾。

  宁波日报记者 陈 敏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