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流浪女孩冯雨琪(右一)上学了。
还记得那个一直心怀读书梦的11岁流浪女孩吗?上周三,冯雨琪在江北区觉民学校插班进了二年级,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校园生活。一周过去了,她是否已适应这一切?全新的生活又带给她怎样的改变?昨日,记者再度来到位于江北区慈城镇的觉民学校,探访小雨琪。
“背乘法口诀表好难哦”
当天下午1点,当记者到达觉民学校时,正是课间时分。冯雨琪所在的201班,下午第一堂课将是数学,老师正指导同学们整理课桌,为开课做准备。在教室门口,记者巧遇了匆匆忙忙赶来的小雨琪。“中午带她打吊针去了,有些感冒。”负责照顾她的李老师向记者解释道,刚才小雨琪在她办公室里休息了一会。
“这孩子很聪明,领悟力特别强。”知道记者前来回访,班主任谢老师首先亮出了她对小雨琪的评价:总体满意。为了表示鼓励,小雨琪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被特别批准戴上了红领巾。
谢老师告诉记者,虽然之前从未有过系统的学习经历,但小雨琪的语文水平却基本可以达到现在插班就读的二年级水平,“认识的字很多,有些字也会写,上课基本都能听懂。前几天学古诗《回乡偶书》,没读几遍就会背了!”
什么科目最让冯雨琪头痛?“数学!”小雨琪马上脱口而出,“现在老师叫我们背乘法口诀表,好难哦!”一旁的数学老师认为小雨琪的“自我评价”基本靠谱,笑着给记者解释道,“是的,对她来说,连一年级的加减法也不会。现在直接要跟上二年级的课程,的确难了些,毕竟之前一点基础也没有。”针对她的特殊情况,老师们只得另开小灶,“现在晚上在给她补习口算,乘法表也只得先强行背下来再说。”
最爱和同学玩丢手绢
“阿姨,你们都在绕圈子!”当记者请小雨琪“展示”一下学习成果背诵新学的古诗时,她不好意思地摆摆手。于是,记者故意背错几句想引起她的“纠正”,哪知被她一眼识破。
“以前和人说话,她不太敢抬头正视对方,也不大愿意主动微笑打招呼。很明显,她现在大方多了!”市救助管理站儿教科科长孙朝君为她特别带来了红色的新棉衣、鞋子,见到老熟人来了,小雨琪立刻亲热地迎了上去。
小雨琪被安排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以方便上课时老师多加留意。一周的时间,小雨琪在学校里也交到了不少好朋友。“一下课,就有好几个同学主动叫她一起去玩儿,跳皮筋、丢手绢什么的,最喜欢了。”谢老师说,小雨琪很享受和这么多同龄人在一起的乐趣,“有次早课时全班一起读课文,她越读越开心,声音越来越大,后来嗓子都哑掉了。”
要不要给零花钱的“争论”
上个周末,小雨琪受邀到校长徐平家里去做客。“带着两个弟弟到河边去玩儿,结果差点掉河里了”,违背了不能去河边的叮嘱,小雨琪也受到了老师的第一次批评。李老师说,事后她特别后悔,“悄悄跟我说,‘哎呀,表现这么糟糕,老师们会生气了’。”
和市救助管理站签下了一年的委托照料协议,到底该给小雨琪怎样的关爱,这事儿让徐平很纠结。“我看人家小朋友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零花钱,就和李老师讨论,咱要不要也给小雨琪一些钞票,让她可以自己去买点东西。”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强烈反对。“当然不能给,她需要什么,可以跟我说;再者,小孩子没接触过钱,怕她会乱花”,李老师的理由也相当有力。
“后来我们商议下来,觉得还是简单些,就把她当一个正常孩子这样去教育对待,别搞特殊化。”徐平很担心突然间蜂拥而来的爱反倒成了负担,他希望小雨琪能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做一个健康积极的孩子。“当然,私下里也会有点不同。我们开会的时候,也特别叮嘱过全校的老师,多留意她的成长。但请放心,我们会保持距离,在远处安静地守护着她。”
“李老师就是我妈妈”
昨天是24节气里的大雪,天空下起了雨,气温降了不少。小雨琪穿着新的棉衣,得意地跟记者说,“这是我妈妈买的!”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在一旁的李老师笑着解释,“她说的妈妈,就是我!”
“小雨琪心思很细腻,也很敏感。”李老师说,小姑娘一日三餐都和他们一家在一起吃,下午放学,还会央求带着她坐电瓶车去接李老师5岁的儿子放学。“我儿子一直‘姐姐、姐姐’地喊,她也亲热地叫着‘天天弟弟’,就像亲姐弟一样。”
“第一天,我叫她李老师;第二天,我叫她阿姨;第三天,我叫她妈妈。”小雨琪主动和记者说起这段心路历程。这一改口,李老师并未觉得突然。“当时我们都出去开会了,一个老师跟小雨琪说,你阿姨要离开一会儿,要乖一些。哪知她马上就回应说,那不是阿姨,是我妈妈!”
看得出,小雨琪很依恋这个新妈妈。
宁波晚报记者 滕华/文 张柯/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