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2011年院士增选名单公布,中国工程院新增54人、中国科学院新增51人。昨天,记者从宁波市科协获悉,其中已确认的宁波籍院士共有6人,分别是: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林忠钦、朱英富院士,农业学部陈剑平院士,医药卫生学部沈祖尧院士;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张明杰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郑建华院士。至此,宁波籍两院院士已达102人,总数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陈剑平:为大小麦治“癌症”
陈剑平,男,1963年4月出生。鄞州区五乡中学1980届高中毕业,鄞州区东吴镇南村人。1985年7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2002年4月至今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小时候,他经常有机会跟木工师傅在一起,渐渐对木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偷偷地把一些锯好的没有用的材料拿来,照着样子摆弄起来,13岁那年,他就已经能做出相当高水平的椅子凳子了。读高二那年,陈剑平家的一位邻居考取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一直想当木匠的陈剑平决定改变航向,雄心勃勃地计划考个好大学。
陈剑平出师不利,第一年高考,以3分之差名落孙山。第二年,陈剑平转到一所省重点中学的高考复习班备战一年后,终于以高出录取分数线1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农业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考中,生物他考了满分,这样的成绩在全浙江省只有3个。
1990年,27岁的陈剑平在英国进修时,首次揭示禾谷多黏菌与其传播病毒的内在关系,一举攻克了30年科学难题。之后的20年间,陈剑平一次次突破国际植物病毒学发展瓶颈。
“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我心里的头等大事。”他说,大小麦的“癌症”是黄花叶病,全国因此每年减产200万吨。杀菌剂和轮作对这种病害均无效,唯一的方法是使用抗病品种。1995年起,陈剑平带领的团队筛选出一批对全球大小麦黄花叶病毒免疫的新抗源,合作培育出3个抗病品种,累计推广400多万公顷,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林忠钦:让车辆“瘦身”20%
林忠钦的工作是和车打交道。近20年来,林忠钦主要从事“薄板产品制造与质量控制”研究。研究成果在钢铁、汽车、机车、飞机和重大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俗地说,他的研究成果既能帮车瘦身,又不伤身。
以往,汽车骨架及主要零部件都用传统钢材料制成,体重始终居高不下;而用轻质高强度钢、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新型汽车骨架,则可减重达20%。“骨骼”轻了,承载能力却比传统钢材还强,这也打消了担心汽车“瘦身”会影响驾驶安全的人们的顾虑。
林忠钦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等40多项重大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发明一等奖。
“你把钱看重了,别人就把你看轻了。” 这是林忠钦常和团队成员说的。他把个人获得的蒋氏基金、何梁何利创新奖、通用中国科技成就奖的奖金全部交给了课题组,用于团队可持续发展。去年,林忠钦又获得“长江成就奖”,他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于奖励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在学习和科技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的本科生、研究生。
朱英富:设计赴索马里舰船
朱英富1941年7月出生在宁波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海边长大的他,一直希望做一名船长。在兄妹6人中,朱英富排行老大。
父母辛勤劳作,勉强供朱英富上完高中。父母为他找了位钳工师傅,希望他能尽快学门手艺,赚钱补贴家用。在朱英富的坚持下,父母同意他报考本地的大学,以节约路费。他如愿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1966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一直在位于武汉的701所工作, 1991年被任命为中船重工701所所长。这一副重担,他挑了10年。
上世纪90年代,在朱英富主持下,我国开始新一代两型驱逐舰研制。作为总设计师,他带领研制团队,历经十年努力,到本世纪初研制完成我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两型驱逐舰达到当代世界同类水面舰艇先进水平,被誉为“中华神盾”。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制国产化的编队区域防空型驱逐舰的国家。
人民海军首批赴索马里海域执行国际护航任务的武汉舰和海口舰,都是朱英富主持设计的。该舰获2007年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熟悉朱院士的同事介绍,学生时代,朱英富是很活跃的文艺爱好者。在上海交大读本科期间,他是上海交大管弦乐队的乐手,吹小号,号声悠扬。
沈祖尧:抗非典“亚洲英雄”
1983年沈祖尧毕业于香港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11年9月17日,宁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首次聘请6位海外华人协会组织负责人、知名甬籍人士为宁波“人才大使”,沈祖尧就是其中一位。
记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官方网站上了解到,沈祖尧是肠胃研究权威,是领导全球肠胃科研究的先驱。
沈祖尧最为人熟知的,是在2003年非典暴发时,他带领其医疗队伍在前线与疫症对抗,展开了一系列SARS冠状病毒临床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被《时代》周刊誉为当年的“亚洲英雄”。
沈祖尧还被选为“最受欢迎大学校长”。他最高兴看到校园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有改善,但又有见年轻人较昔日脆弱,希望父母学懂放手,让子女可从“跌倒”中学习,不要轻言放弃。
张明杰:破解先天失聪失明之谜
他是结构生物学家,今年44岁。1988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3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1995年起就职于香港科技大学。张明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结构生物学。其中一项,是破解婴儿先天性失聪及失明之谜。
Usher综合征是婴儿的常见疾病,轻者听力减退、视力下降,重者聋哑、失明。张明杰和他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所有Usher综合征患者中,约一半是由肌动蛋白7a变异所引起的。他带领团队历时4年多,经历上千次摸索尝试,最终成功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和核磁共振技术,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肌动蛋白7a和Sans蛋白复合物的分子结构。
这为治疗Usher综合症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预防婴儿患上相关基因失调综合征。他还运用核磁共振技术,从传统中药中筛选活跃分子,抑制神经信号传递中的一氧化氮合成,以发掘具潜质的药物先导化合物,治疗中风疾病。
郑建华:军队保密学专家
郑建华,54岁,在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工作,研究保密学。因为专业原因,个人资料很少见诸报端,是一位非常神秘的新科院士。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王国英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