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记者 雷晓芬)这几天,李海锋忙得不可开交:村里的5个工程要赶在年前收尾;市里要来验收村里的创建工作;在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村官论坛上,他将作为慈溪市大学生村官代表发言。
李海锋去年6月当选为周巷小安村书记。他向村民承诺:三年内为村里办好十件实事。一年过去,十件事件件有了着落。年底了,他要抓紧把农民公寓建设、路灯改造等五件事办好,“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他说。
六年间,李海锋从村务工作“生手”成长为“行家里手”,这样的成长轨迹,在慈溪有数百个大学生“村官”演绎过或者正在演绎着。2000年,我市出台文件率先启动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2001年,首批26名大学生到村赴岗。回首11年历程,我市共组织12次累计选聘大中专毕业生686人到村工作。目前,仍在村岗位工作的388人,其中,进村(社区)三套班子141人。
在田野上,我们播撒的686个“种子”,有的已经开花结果。“黄君益、蔡飞运、卢仲波、邹哲锋……”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余建孟指着村官论坛上的代表名单说,“这些都在‘挑大梁’了,都进了村领导班子。”这些“挑大梁”的大学生村官带给农村的变化更加直接、深刻。
推进农村发展,带头人尤其重要。全市选拔到村(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本科以上学历占近80%,他们充实到基层后,优化了全市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在重要岗位的大学生村官,能给村民带去新思路,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即使在普通岗位的大学生村官也能发挥文字基础较好、现代化办公和组织化能力较强的优势,通过建章立制、完善乡规民约、制度上墙等,促进村级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