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记者来到江北区一家焊接技术公司,看到一台台装配完成的焊接机器人整装待发,发往国内一些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这家焊接公司正在研发拓新1号傻瓜式工业机器人。这个企业的创业带头人宋星亮,十多年前,还是一名电焊机修理工。这位从安徽安庆天柱山来到宁波的中年人,说起机器人研发过程,恰似五味瓶,尝尽酸甜苦辣。
“解放”电焊工得靠“好伙伴”
1995年春天,宋星亮怀揣梦想,独自一人搭乘长途汽车,10多小时后到了杭州,一人独自徘徊在杭州站。为了省钱,他在车站露宿一晚。第二天在车站听说宁波就业机会较多,他花12元钱买了张火车票,来到举目无亲的宁波。到宁波时,口袋里只剩下区区70元钱。几经周折找了份电焊机修理工的活,由于手头缺钱,他把从老家带来的烙饼用开水泡泡充饥,这样熬了20多天。当时,宋星亮刚接触电焊机修理工作,他一边学习一边干。为了让自己尽快掌握技术,他每天清早6时就到公司,仔细测量记录新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还拿着线路板绘制电路图。经过两年努力,他终于掌握焊接设备维修技术。
在日常工作中,宋星亮看到电焊工一手拿着焊枪,一手握着面罩,焊花飞溅,脚蹲在地上,劳动强度非常大。时间一长,眼睛发红,十分辛苦。在大学里学过电子技术的宋星亮到了晚上,常常在思索,怎样“解放”电焊工,帮他们找个“好伙伴”。于是,从2000年的秋天开始,他自立门户开始研发焊接机器人。
上万次失败终于换来成功
创业资金仅仅十万元,能造出工业机器人吗?在不少人看来实属南柯一梦。为了筹备研发机器人的资金,宋星亮在江北清河路上开了一家专卖工业电焊机的门店,积累研发资金。
2004年,宋星亮已经赚了300万元,于是开始大张旗鼓地研发工业机器人。他租下厂房,经常通宵做实验。一年下来,上万次试验失败,烧毁的电子元件与线路板可装好几箩筐。看着这些花高价买来的设备变成废物,真想放弃。
有一次为了给客户研发焊接机器人,技术人员一直调试不好,客户几乎对他们失去信心。那段时间宋星亮正在南京参加世界工业机器人博览会。为了赶时间,他夜晚10点钟开车往宁波赶,见到客户时已经凌晨2点。当时客户还在等待。他到现场仔细分析,终于找出了设计错误,这不是靠调试能解决的。他立即承诺客户重新设计,这一单赔了50多万元。到2007年,他300万元的研发资金大都付诸东流。不过,他领导的工业机器人研发团队终于摸透了生产焊接机器人的门道。
2008年7月,宋星亮研发的单枪焊接机器人终于成功,每个可卖十多万元,“装备”更精良的可卖好几十万元,到今年12月,已销售焊接机器人30多台。有了焊接机器人作帮手,焊接工人上岗操作就舒服多了,只要对机器人发号施令就行了。宋星亮“解放”电焊工的理想实现了。
现在,电焊机器人受到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欢迎,订单频频发来。同时宋星亮的创业也大获成功,他白手起家,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创出了一片天,现在,他正带领团队研发拓新1号傻瓜式工业机器人,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宁波晚报记者 徐跃年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