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追忆孙永海 宁波街头巷尾被大爱精神所激荡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2-16 06:53:29报料热线:81850000

  孙永海是我市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的首位捐献者。本报连续报道了孙永海捐献3种器官,让5人获得新生的善举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宁波晚报网上关于孙老伯的报道被转发评论了近100次。记者细数市民评论孙老伯的表情,有举大拇指表示敬意的,有心存感激的,更有甚者开始思考并行动。

  “孙老伯的恩情太深重,‘感谢’两字太单薄”

  昨日,老陈的妻子王阿姨依旧守在鄞州二院住院部的隔离病房外,移植了孙老伯一个肾脏的老陈躺在里面。王阿姨说,她刚刚问过医生了,说老陈目前情况良好,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平稳。医生预计他需在移植隔离病房住院半个月,如无意外情况,术后一个月左右可康复出院。

  重病的痛苦,只有病人自己和亲属心里最清楚。老陈生病12年,三年前病情恶化,患上尿毒症,每天要做腹膜透析,菜里只能放一丁点盐,水也每天只能喝一两杯,没有力气,干不了任何活……医生说,这种状态只能持续,而且只会越来越糟,除非奇迹出现,做肾脏移植。

  就是孙永海,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孙老伯,创造了这个奇迹。王阿姨动情地说,也许只有那些经历过疾病痛苦,并接受器官移植得以重生的患者,才能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那种枯木逢春的惊喜。“孙老伯给我们这么厚重的恩德,我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说‘感谢’,实在是太轻,太单薄了。”王阿姨说。

  移植了孙老伯眼角膜的金老伯和叶阿姨,今天的视力又进步了一点。“我在黑暗中生活了整整16年,突然眼睛亮了,这太神奇了。这眼角膜太珍贵了。”金老伯说,“我会好好保护眼睛,让孙老伯和我一起,继续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听说孙老伯的名字将刻在市遗体捐献纪念墙上,他们纷纷表示,清明时节,要去那祭奠孙老伯,和好人说说话。

  “孙老伯的善举更坚定了我捐献器官的决心”

  网友“焐红薯”发表微博说:“一条意外脑死亡的生命,竟成就了另外三位素不相识的病友的重生,也让另外两位素不相识的病友重见光明!生命竟然可以如此伟大!”

  器官捐献这项爱心行动,近年来才开始启动,但是浙江已经有13例,宁波今天也有了第一例。向这位志愿者致敬!向这些志愿者致敬!向所有已经登记的,或者愿意登记的志愿者致敬!

  网友“xiaorendamao1985”说:这就是真实的人性本善。网友“精灵银”说,让自己更有用,我也要像孙老伯一样。网友“纳贝97”说:让社会充满爱心,人人有责。“孙老伯的善举,让我更坚定了身后捐献器官的决心。”昨日,90后姑娘项盛跟记者说。她是市眼科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去年,我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项盛是4位首批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一。在人体器官捐献意愿表上,她将包括遗体、肝脏、心脏等在内的所有8个项目,全都打了钩。“所有可以用的东西,我都愿意捐掉。”项盛说,家人都很赞成她的做法,她妈妈也是个眼角膜捐献志愿者。

  “孙老伯为我市器官移植事业开了个好头”

  时隔5年,能重新站在器官移植的手术台上,看到移植后的肾脏重新恢复“正常工作”,鄞州二院移植科主任张曙伟心里抑制不住激动和欣喜。

  “正是因为孙老伯的捐献,我们才得以重新站在手术台上,为病人开展肾移植手术。”张曙伟说,今后心脏死亡患者捐献的器官将成为医院器官移植供体中的主流。如果没人捐献器官,移植手术将在我市无法开展。

  “孙老伯为我市器官移植事业开了个好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孙老伯一样,在百年之后捐献器官,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市献血办主任张哲说,和献血一样,人体器官捐献也是个公益爱心事业。和血液一样,人体器官也是不能人工制造,只能依靠捐献。宁波是个爱心城市,如果人们能多一点对献血、人体器官捐献的了解,意识到捐献的重要性,就会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做出这无损自己,却能帮助别人、有益社会的好事。

  宁波晚报记者 叶海英 通讯员 谢美君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追忆孙永海 宁波街头巷尾被大爱精神所激荡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2-16 06:53:29

  孙永海是我市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的首位捐献者。本报连续报道了孙永海捐献3种器官,让5人获得新生的善举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宁波晚报网上关于孙老伯的报道被转发评论了近100次。记者细数市民评论孙老伯的表情,有举大拇指表示敬意的,有心存感激的,更有甚者开始思考并行动。

  “孙老伯的恩情太深重,‘感谢’两字太单薄”

  昨日,老陈的妻子王阿姨依旧守在鄞州二院住院部的隔离病房外,移植了孙老伯一个肾脏的老陈躺在里面。王阿姨说,她刚刚问过医生了,说老陈目前情况良好,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平稳。医生预计他需在移植隔离病房住院半个月,如无意外情况,术后一个月左右可康复出院。

  重病的痛苦,只有病人自己和亲属心里最清楚。老陈生病12年,三年前病情恶化,患上尿毒症,每天要做腹膜透析,菜里只能放一丁点盐,水也每天只能喝一两杯,没有力气,干不了任何活……医生说,这种状态只能持续,而且只会越来越糟,除非奇迹出现,做肾脏移植。

  就是孙永海,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孙老伯,创造了这个奇迹。王阿姨动情地说,也许只有那些经历过疾病痛苦,并接受器官移植得以重生的患者,才能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那种枯木逢春的惊喜。“孙老伯给我们这么厚重的恩德,我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说‘感谢’,实在是太轻,太单薄了。”王阿姨说。

  移植了孙老伯眼角膜的金老伯和叶阿姨,今天的视力又进步了一点。“我在黑暗中生活了整整16年,突然眼睛亮了,这太神奇了。这眼角膜太珍贵了。”金老伯说,“我会好好保护眼睛,让孙老伯和我一起,继续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听说孙老伯的名字将刻在市遗体捐献纪念墙上,他们纷纷表示,清明时节,要去那祭奠孙老伯,和好人说说话。

  “孙老伯的善举更坚定了我捐献器官的决心”

  网友“焐红薯”发表微博说:“一条意外脑死亡的生命,竟成就了另外三位素不相识的病友的重生,也让另外两位素不相识的病友重见光明!生命竟然可以如此伟大!”

  器官捐献这项爱心行动,近年来才开始启动,但是浙江已经有13例,宁波今天也有了第一例。向这位志愿者致敬!向这些志愿者致敬!向所有已经登记的,或者愿意登记的志愿者致敬!

  网友“xiaorendamao1985”说:这就是真实的人性本善。网友“精灵银”说,让自己更有用,我也要像孙老伯一样。网友“纳贝97”说:让社会充满爱心,人人有责。“孙老伯的善举,让我更坚定了身后捐献器官的决心。”昨日,90后姑娘项盛跟记者说。她是市眼科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去年,我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项盛是4位首批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一。在人体器官捐献意愿表上,她将包括遗体、肝脏、心脏等在内的所有8个项目,全都打了钩。“所有可以用的东西,我都愿意捐掉。”项盛说,家人都很赞成她的做法,她妈妈也是个眼角膜捐献志愿者。

  “孙老伯为我市器官移植事业开了个好头”

  时隔5年,能重新站在器官移植的手术台上,看到移植后的肾脏重新恢复“正常工作”,鄞州二院移植科主任张曙伟心里抑制不住激动和欣喜。

  “正是因为孙老伯的捐献,我们才得以重新站在手术台上,为病人开展肾移植手术。”张曙伟说,今后心脏死亡患者捐献的器官将成为医院器官移植供体中的主流。如果没人捐献器官,移植手术将在我市无法开展。

  “孙老伯为我市器官移植事业开了个好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孙老伯一样,在百年之后捐献器官,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市献血办主任张哲说,和献血一样,人体器官捐献也是个公益爱心事业。和血液一样,人体器官也是不能人工制造,只能依靠捐献。宁波是个爱心城市,如果人们能多一点对献血、人体器官捐献的了解,意识到捐献的重要性,就会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做出这无损自己,却能帮助别人、有益社会的好事。

  宁波晚报记者 叶海英 通讯员 谢美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