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70名志愿者昨完成器官捐献登记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2-19 06:59:03报料热线:81850000

  受孙永海老人捐献器官的影响,昨天,我市70名志愿者进行器官捐献登记。图为曾因患尿毒症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梁国华(中)带着妻子谭敏(左)在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字。记者 崔引 摄

志愿者们在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字。记者 崔引 摄

  《宁波器官捐献第一人》后续

  昨天,市红十字会、鄞州第二医院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肾友联谊会”,来参加的大多是急需接受或已经接受过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一部分医务人员。与往年肾友会只是交流保健心得不同,因为受到孙永海老人捐献器官的影响,今年他们齐聚在一起,目的也十分明确:他们都要捐献器官,让更多的“肾”命之花长开。聚会结束的时候,有70名志愿者成功地进行了器官捐献登记。鄞州第二医院姚许平院长说,这也许是对老孙最好的怀念。

  现场<<<

  上百人参加 70人成功登记

  如果不是主办方的特别说明,旁人几乎看不出来昨天“肾友会”的许多参会者曾经重疾缠身,濒临死亡边缘。在会场,他们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相互交流着养病的心得,热切地表达着对捐赠者的感谢——即便多数人对对方的身份一无所知。“如果不是他(她)把肾捐给我,我今天不可能这样健康地站在这里。”2003年做了肾移植手术的高女士说出了许多患者的心声。

  “这就是器官捐献的意义!”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雅飞在会上发出了遗体(器官)捐献的倡议:“当整体生命不可挽回时,让我们借助现代医学,将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赵雅飞昨天还提供了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突发性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但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不愿捐献器官,所以150万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只能干等着,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宝贵的器官资源化为灰烬。

  昨天在现场,百余名受到感召的参会者进行了器官捐献登记,其中70人登记成功,成为志愿者(另30余名因年龄不合要求或填写信息不全视为无效)。

  在登记成功的70名志愿者中,有30余名是接受肾移植术的患者及他们的家属,登记多是为了感恩。

  故事<<<

  重获新生的梁国华及妻子都来登记

  在人群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被媒体报道了多次的梁国华。

  来自湖北的梁国华也是“肾友”中的一员,2005年10月,在宁波打工的他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因为付不起医药费他决定放弃换肾,捐献器官。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多许热心市民伸出援手。市计生委把他作为“生育关怀”的对象,为他安排了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为他垫付了全部的肾移植手术费用。2007年1月27日,梁国华肾移植手术成功。去年,因为重病和前妻离异的他重新找到了爱情,迎娶了同乡姑娘谭敏。

  梁国华昨天带来了妻子、儿子,还有刚出生9个月的小女儿。他说,今天的幸福是四五年前重疾缠身时怎么也没想到的。

  “我当时是一天不如一天,全身浮肿,什么也吃不下,这么多人关心你,可你觉得,这辈子没法再报答他们了。这时突然有人告诉你,你有救了,有人为你捐了肾,你可以开始新生活了。这种感觉,真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回忆往事,梁国华非常感慨。他告诉记者,自己文化不高,以前对很多事都漠不关心,但唯独做对了一件,以为自己生命快到尽头的时候登记捐献器官,希望以此让别人少受些苦。

  昨天,梁国华的妻子谭敏做了和丈夫一样的事,当着两个孩子的面也填了登记表。“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我这么好的丈夫。”谭敏说,他们夫妇俩经历了这么多大起大落后,许多事都看开了。只要能减少别人的痛苦,他们愿意在百年之后献出自己。

  等待,对于急需肾移植的人来说是多么煎熬

  今年45岁的王必敏是宁海人,他和另外两个肾移植病人一起,昨天早上4点10分左右就从家里出发,为的是能赶上第一班开往宁波的汽车,他要准时参加此次“肾友联谊会”,完成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捐献器官登记。

  王必敏告诉记者,他患有尿毒症已经十余年,一直以来都是靠血透维持生命,后来,医生告诉他,若是再不能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终于,经过两年的等待,他幸运地等到了一个肾,那是2009年8月6日,这也是他获得新生的一天。

  王必敏说,若是没有了这个肾,他只怕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爱他和他爱的人。虽然他不知道这颗肾是谁的,但他始终抱有一颗感谢的心。这两天从各个媒体上看到东北孙永海老人死后把肾脏等器官捐献的事,他非常感动,也深受启发,这位老人及他的家人都非常了不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大爱,才使得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又看到了生的希望。

  王必敏告诉记者,健康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像他们这些患有严重肾病,急需要肾移植才能活下去的人,在等待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那种日子多活一天都让人心碎呀!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才会有合适的肾能轮到自己。若是有更多的人能像孙老伯一样,那么对患者来说就多了一条生存的“绿色通道”。

  王必敏现在在一家公司里上班,身体十分健康。因此,他表示要积极地参与这次活动,等到将来自己死了,某些器官还能派上用场,能救人一命,那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呀!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70名志愿者昨完成器官捐献登记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2-19 06:59:03

  受孙永海老人捐献器官的影响,昨天,我市70名志愿者进行器官捐献登记。图为曾因患尿毒症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梁国华(中)带着妻子谭敏(左)在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字。记者 崔引 摄

志愿者们在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字。记者 崔引 摄

  《宁波器官捐献第一人》后续

  昨天,市红十字会、鄞州第二医院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肾友联谊会”,来参加的大多是急需接受或已经接受过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一部分医务人员。与往年肾友会只是交流保健心得不同,因为受到孙永海老人捐献器官的影响,今年他们齐聚在一起,目的也十分明确:他们都要捐献器官,让更多的“肾”命之花长开。聚会结束的时候,有70名志愿者成功地进行了器官捐献登记。鄞州第二医院姚许平院长说,这也许是对老孙最好的怀念。

  现场<<<

  上百人参加 70人成功登记

  如果不是主办方的特别说明,旁人几乎看不出来昨天“肾友会”的许多参会者曾经重疾缠身,濒临死亡边缘。在会场,他们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相互交流着养病的心得,热切地表达着对捐赠者的感谢——即便多数人对对方的身份一无所知。“如果不是他(她)把肾捐给我,我今天不可能这样健康地站在这里。”2003年做了肾移植手术的高女士说出了许多患者的心声。

  “这就是器官捐献的意义!”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雅飞在会上发出了遗体(器官)捐献的倡议:“当整体生命不可挽回时,让我们借助现代医学,将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赵雅飞昨天还提供了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突发性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但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不愿捐献器官,所以150万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只能干等着,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宝贵的器官资源化为灰烬。

  昨天在现场,百余名受到感召的参会者进行了器官捐献登记,其中70人登记成功,成为志愿者(另30余名因年龄不合要求或填写信息不全视为无效)。

  在登记成功的70名志愿者中,有30余名是接受肾移植术的患者及他们的家属,登记多是为了感恩。

  故事<<<

  重获新生的梁国华及妻子都来登记

  在人群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被媒体报道了多次的梁国华。

  来自湖北的梁国华也是“肾友”中的一员,2005年10月,在宁波打工的他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因为付不起医药费他决定放弃换肾,捐献器官。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多许热心市民伸出援手。市计生委把他作为“生育关怀”的对象,为他安排了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为他垫付了全部的肾移植手术费用。2007年1月27日,梁国华肾移植手术成功。去年,因为重病和前妻离异的他重新找到了爱情,迎娶了同乡姑娘谭敏。

  梁国华昨天带来了妻子、儿子,还有刚出生9个月的小女儿。他说,今天的幸福是四五年前重疾缠身时怎么也没想到的。

  “我当时是一天不如一天,全身浮肿,什么也吃不下,这么多人关心你,可你觉得,这辈子没法再报答他们了。这时突然有人告诉你,你有救了,有人为你捐了肾,你可以开始新生活了。这种感觉,真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回忆往事,梁国华非常感慨。他告诉记者,自己文化不高,以前对很多事都漠不关心,但唯独做对了一件,以为自己生命快到尽头的时候登记捐献器官,希望以此让别人少受些苦。

  昨天,梁国华的妻子谭敏做了和丈夫一样的事,当着两个孩子的面也填了登记表。“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我这么好的丈夫。”谭敏说,他们夫妇俩经历了这么多大起大落后,许多事都看开了。只要能减少别人的痛苦,他们愿意在百年之后献出自己。

  等待,对于急需肾移植的人来说是多么煎熬

  今年45岁的王必敏是宁海人,他和另外两个肾移植病人一起,昨天早上4点10分左右就从家里出发,为的是能赶上第一班开往宁波的汽车,他要准时参加此次“肾友联谊会”,完成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捐献器官登记。

  王必敏告诉记者,他患有尿毒症已经十余年,一直以来都是靠血透维持生命,后来,医生告诉他,若是再不能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终于,经过两年的等待,他幸运地等到了一个肾,那是2009年8月6日,这也是他获得新生的一天。

  王必敏说,若是没有了这个肾,他只怕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爱他和他爱的人。虽然他不知道这颗肾是谁的,但他始终抱有一颗感谢的心。这两天从各个媒体上看到东北孙永海老人死后把肾脏等器官捐献的事,他非常感动,也深受启发,这位老人及他的家人都非常了不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大爱,才使得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又看到了生的希望。

  王必敏告诉记者,健康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像他们这些患有严重肾病,急需要肾移植才能活下去的人,在等待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那种日子多活一天都让人心碎呀!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才会有合适的肾能轮到自己。若是有更多的人能像孙老伯一样,那么对患者来说就多了一条生存的“绿色通道”。

  王必敏现在在一家公司里上班,身体十分健康。因此,他表示要积极地参与这次活动,等到将来自己死了,某些器官还能派上用场,能救人一命,那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呀!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