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鄞州章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山送医记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2-20 10:12:28报料热线:81850000

设在村里的临时就医点。记者 刘波 摄

医生为村民体检。

由于无线信号不好,两位医生只好在外面搭台,仅靠车身挡风雨。

  12月15日,早晨6点,天刚蒙蒙亮,崔雪君就骑上车从家里出发,急匆匆赶往医院。

  她是鄞州章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这天又是中心送医下乡的日子,去的地方是四明山深处的小山村——下塘村。“下塘离镇上20公里,山路并不好走,一月一次的进山送医,村里的老百姓都盼着呢,我们向来是赶早不赶晚的。”

  头天的气象预报说,受冷空气影响,当天的最低气温1℃左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几位医护人员一边忙着清点药品,一边把医疗检测设备抬上车。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宏在一旁不时提醒大家,进山寒冷,最好多加件衣服。“山里海拔高,气温比镇上要低2℃~3℃呢。”

  快到8点钟时,山区的天色还是阴沉沉的,路上雾气弥漫,还不时地飘起小雨丝。载着6位医护人员的送医车出发往下塘赶。

  月月送医建立健康档案

  山路蜿蜒,有些颠簸,车上的医护人员们牢牢地扶着带去的设备,聊着天:“上回陈小飞要些感冒药头孢拉定,这次给她拿去了。”“李德庆的降压药备好了吧。”……

  同行的鄞州区卫生局副局长陆国咪告诉记者,下塘村海拔近500米,每天下山的班车只有一趟,山里的百姓下山一趟不容易,所以每回有用药需求,往往头几天就打电话和医生联系好,医生们上山前就备好了药。

  崔雪君大夫的手头有一本巡医日记,记者翻看了一下,里面一页页记着下塘村每个村民的健康资料、病情、治疗建议、联系方式等。“下塘现有90多户居民,280多人,近年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经常要看病的还有80多位,我们都给这些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一次的送医也就是一次巡访的过程。”崔雪君说。

  据介绍,在章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的140平方公里的服务区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山区,目前除了有驻村医生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外,类似下塘这样的地处深山又无医生驻点的自然村还有三处,现在都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巡访联系制,确保一月一次送医到村,实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

  “只要不是大雪封山或是山路塌方,我们的送医就从不间断。有时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提前或增加送医的次数。”该中心主任徐宏告诉记者。

  医患见面亲如一家人

  雨越下越大,车行了近一个小时,到了下塘村。村民们已早早地等在那里。临时就医点就设在村口的一个停车库里,桌子椅子都是村民自发搬来的。不一会儿,医生的就诊台前就围满了人,量血压、测血糖、听诊心律、测身高体重……几位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给村民们做起了常规检查。

  “李大伯,上趟你没来,这次我先给你量个血压。”

  “降压的药片还是要吃,药不能停,不要不舍得吃,小心血压有反复。”

  “你说胃难过,最好过些天下山来做次检查,这次先开点胃药吃吃吧!”

  ……

  记者看到,村民和医生都很熟,医生个个都能叫得上患者的名字来。负责问诊的龚鹏飞以前是村医,在章水镇上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工作了30多年,他笑称,来看病的这些人里头,不光是他们,就是他们的上辈,还有子女大都和他打过交道。“他家的咸菜缸放在哪里,我也晓得。熟得和自家人一样。”

  当过村会计的李存庆老人今年72岁了,身板硬朗,说话口齿清爽,说起送医下乡,老人对此赞不绝口。他说下山的班车一天就一趟,年纪大的人自己又不会开车,去一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实不方便,平时有点小毛病,大都咬咬牙硬撑着,日子长了往往就成了重病。“现在医生一月一趟来看我们,日常的求医问药也有人联络。确实是方便。”

  龚鹏飞的手机里存着八九十个村民的联系电话,他笑称这是“一部24小时的热线”,“大家信得过我,就时时会打来电话找我咨询,我能处理的我自己来看,处理不了的,就回去给他们到网上查,或联系更高级医院的大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鄞州章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山送医记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2-20 10:12:28

设在村里的临时就医点。记者 刘波 摄

医生为村民体检。

由于无线信号不好,两位医生只好在外面搭台,仅靠车身挡风雨。

  12月15日,早晨6点,天刚蒙蒙亮,崔雪君就骑上车从家里出发,急匆匆赶往医院。

  她是鄞州章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这天又是中心送医下乡的日子,去的地方是四明山深处的小山村——下塘村。“下塘离镇上20公里,山路并不好走,一月一次的进山送医,村里的老百姓都盼着呢,我们向来是赶早不赶晚的。”

  头天的气象预报说,受冷空气影响,当天的最低气温1℃左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几位医护人员一边忙着清点药品,一边把医疗检测设备抬上车。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宏在一旁不时提醒大家,进山寒冷,最好多加件衣服。“山里海拔高,气温比镇上要低2℃~3℃呢。”

  快到8点钟时,山区的天色还是阴沉沉的,路上雾气弥漫,还不时地飘起小雨丝。载着6位医护人员的送医车出发往下塘赶。

  月月送医建立健康档案

  山路蜿蜒,有些颠簸,车上的医护人员们牢牢地扶着带去的设备,聊着天:“上回陈小飞要些感冒药头孢拉定,这次给她拿去了。”“李德庆的降压药备好了吧。”……

  同行的鄞州区卫生局副局长陆国咪告诉记者,下塘村海拔近500米,每天下山的班车只有一趟,山里的百姓下山一趟不容易,所以每回有用药需求,往往头几天就打电话和医生联系好,医生们上山前就备好了药。

  崔雪君大夫的手头有一本巡医日记,记者翻看了一下,里面一页页记着下塘村每个村民的健康资料、病情、治疗建议、联系方式等。“下塘现有90多户居民,280多人,近年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经常要看病的还有80多位,我们都给这些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一次的送医也就是一次巡访的过程。”崔雪君说。

  据介绍,在章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的140平方公里的服务区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山区,目前除了有驻村医生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外,类似下塘这样的地处深山又无医生驻点的自然村还有三处,现在都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巡访联系制,确保一月一次送医到村,实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

  “只要不是大雪封山或是山路塌方,我们的送医就从不间断。有时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提前或增加送医的次数。”该中心主任徐宏告诉记者。

  医患见面亲如一家人

  雨越下越大,车行了近一个小时,到了下塘村。村民们已早早地等在那里。临时就医点就设在村口的一个停车库里,桌子椅子都是村民自发搬来的。不一会儿,医生的就诊台前就围满了人,量血压、测血糖、听诊心律、测身高体重……几位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给村民们做起了常规检查。

  “李大伯,上趟你没来,这次我先给你量个血压。”

  “降压的药片还是要吃,药不能停,不要不舍得吃,小心血压有反复。”

  “你说胃难过,最好过些天下山来做次检查,这次先开点胃药吃吃吧!”

  ……

  记者看到,村民和医生都很熟,医生个个都能叫得上患者的名字来。负责问诊的龚鹏飞以前是村医,在章水镇上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工作了30多年,他笑称,来看病的这些人里头,不光是他们,就是他们的上辈,还有子女大都和他打过交道。“他家的咸菜缸放在哪里,我也晓得。熟得和自家人一样。”

  当过村会计的李存庆老人今年72岁了,身板硬朗,说话口齿清爽,说起送医下乡,老人对此赞不绝口。他说下山的班车一天就一趟,年纪大的人自己又不会开车,去一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实不方便,平时有点小毛病,大都咬咬牙硬撑着,日子长了往往就成了重病。“现在医生一月一趟来看我们,日常的求医问药也有人联络。确实是方便。”

  龚鹏飞的手机里存着八九十个村民的联系电话,他笑称这是“一部24小时的热线”,“大家信得过我,就时时会打来电话找我咨询,我能处理的我自己来看,处理不了的,就回去给他们到网上查,或联系更高级医院的大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