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文明: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2-21 09:15:56报料热线:81850000

  九龙湖休闲旅游基地,一名小女孩在为正张口吃葡萄的女孩拍照。(资料图片) 记者 徐文杰 摄

84岁的徐世利,长期在南站义务为人指路,还帮大家兑换零钱。(资料图片) 记者 徐文杰 摄

  “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宁波开始从富裕型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小康,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宁波人,鲜活地印证了这样一句古人的名言。而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称号,正是对此最好的注解。

  三连冠的跨度长达6年多,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向往文明,追求文明无疑已经内化我们这座城市和生活其中的每一个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文明在哪里?它或许是小区里一段宁静的小巷;它或许是街头斑马线上的一次让行;它会是图书馆中一个充实的下午;它更是那些穿上红马甲的志愿者们给您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这些不经意的文明镜头,润物无声地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让这座城市充满着幸福、温馨与和谐,并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底色。  

  绿色环境:展现城市形象

  白色海鸥翱翔的轨迹,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甬城美丽的三江口。

  有着近1200年历史的古城宁波,依三江口而筑,被川流不息的姚江、奉化江和甬江托起,形成了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蜿蜒数十公里的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如同条条绿色的彩带,把美丽的三江点缀得分外清新、亮丽。城中心,中山广场、月湖公园、日湖公园,构成了一处处城市“绿肺”,吐故纳新,滋养生长。

  古老,使宁波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曾给宁波现代化的建设带来了不堪的重负:道路狭窄,房屋陈旧,交通不畅,污水四溢。

  发展,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文明,需要优美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必须抓好环境。

  于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宁波就投入巨资,大规模地开展整治城市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从天一商圈到东部新城,从万达广场到南部商务区,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城市主体项目,大大提升了城区的品质与品位。到2011年底,宁波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底的21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81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4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升了一个百分点。

  “五路四桥”、机场快速干道全面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捷报频传,城市的血脉日趋畅通。背街小巷整治,形成一路一景,往日逼仄的寻常巷陌,已然“脱胎换骨”。

  拆违建绿、拆旧添绿,使城区公共绿地日益增长。绿色广场,绿色道路,绿色居住小区等,点、线、面相结合,构成了城市立体型绿化格局。

  宁波还积极行动,深化污染整治,改善大气、水等环境质量。从2009年到2011年,我市合计整治河道148公里,新建河岸护坡约33公里,清除河道底泥约251万立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20公顷,截流沿河排污口421处。通过整治,城区内河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的目标。今年3月起,一场清洁空气行动又在市六区全面铺开。另外,全市还计划在三年内淘汰所有在用燃煤锅炉,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划定禁燃区。

  时值隆冬,走在宁波的街头,这里仍是水清、树绿、鸟语、花香。这座向着国际港城迈进的现代都市,也同样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够感受到“诗意地栖居”。

  金色细节:展现城市形象

  在宁波有一个停电的故事广为流传。

  冬夜,一场文艺晚会在中山广场举行,突然停电,整个舞台一片漆黑。数万市民没有喧哗,无人退场。在瑟瑟寒风中静等了20分钟,直到灯光再度亮起,全场响起一片由衷的掌声。

  故事的缘起已不可考,但这掌声里,分明饱含了对我们这座城市文明品格的敬意与礼赞。

  张勇是宁波市公交总公司的一名司机,他驾驶的503路公交车,可以说是整个宁波经过繁忙地段最多的公交线路之一。“503路从汽车东站始发,终点站是藕池新村。路上要经过新江厦商城、东门口、解放路、第一医院、妇儿医院,这些路段的斑马线前总是等满了过马路的行人。”

  每天让张勇花在“礼让斑马线”上的时间有一个多小时,但张勇对自己的做法并不后悔:“一开始,还不太习惯……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些礼让给过路行人缩减的时间,远远要高于我们车上人的时间,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交通安全隐患。”而今“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全市公交战线的一大共识,许多外地来甬的旅客,都对宁波公交的做法赞不绝口。

  “行人的一个感激的目光,或是向我们伸出大拇指,都让我们备感欣慰。其实做到文明并不难,只是日常中的一些细微改变而已。”张勇说。

  北仑的“送粥奶奶”陈杏娣,这几天又开始忙活开了,随着2012年春运的到来,她的爱心粥又要开送了。“一碗暖心粥,传送的不只是温饱,更是真情和温暖。”今年春节前夕,北仑区新碶街道玉兰社区64岁的居民陈杏娣,义务为彻夜排队购票的返乡外来工免费送上“暖心粥”的新闻见报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前不久,老人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候选人,这也是我市唯一的候选人。老人的善举引发的一场公益“接力赛”:如今全省首支以个人命名的国际志愿者服务队伍——“送粥奶奶”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在玉兰社区成立。

  一个等待,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碗暖暖的粥……点滴细节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来自于这座城市逐渐深刻的文明品格。这种种发自内心的行动,展示出的,正是宁波市民良好的文明素质,它或许并不起眼,但却折射出金子般的光辉。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文明: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2-21 09:15:56

  九龙湖休闲旅游基地,一名小女孩在为正张口吃葡萄的女孩拍照。(资料图片) 记者 徐文杰 摄

84岁的徐世利,长期在南站义务为人指路,还帮大家兑换零钱。(资料图片) 记者 徐文杰 摄

  “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宁波开始从富裕型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小康,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宁波人,鲜活地印证了这样一句古人的名言。而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称号,正是对此最好的注解。

  三连冠的跨度长达6年多,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向往文明,追求文明无疑已经内化我们这座城市和生活其中的每一个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文明在哪里?它或许是小区里一段宁静的小巷;它或许是街头斑马线上的一次让行;它会是图书馆中一个充实的下午;它更是那些穿上红马甲的志愿者们给您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这些不经意的文明镜头,润物无声地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让这座城市充满着幸福、温馨与和谐,并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底色。  

  绿色环境:展现城市形象

  白色海鸥翱翔的轨迹,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甬城美丽的三江口。

  有着近1200年历史的古城宁波,依三江口而筑,被川流不息的姚江、奉化江和甬江托起,形成了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蜿蜒数十公里的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如同条条绿色的彩带,把美丽的三江点缀得分外清新、亮丽。城中心,中山广场、月湖公园、日湖公园,构成了一处处城市“绿肺”,吐故纳新,滋养生长。

  古老,使宁波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曾给宁波现代化的建设带来了不堪的重负:道路狭窄,房屋陈旧,交通不畅,污水四溢。

  发展,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文明,需要优美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必须抓好环境。

  于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宁波就投入巨资,大规模地开展整治城市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从天一商圈到东部新城,从万达广场到南部商务区,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城市主体项目,大大提升了城区的品质与品位。到2011年底,宁波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底的21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81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4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升了一个百分点。

  “五路四桥”、机场快速干道全面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捷报频传,城市的血脉日趋畅通。背街小巷整治,形成一路一景,往日逼仄的寻常巷陌,已然“脱胎换骨”。

  拆违建绿、拆旧添绿,使城区公共绿地日益增长。绿色广场,绿色道路,绿色居住小区等,点、线、面相结合,构成了城市立体型绿化格局。

  宁波还积极行动,深化污染整治,改善大气、水等环境质量。从2009年到2011年,我市合计整治河道148公里,新建河岸护坡约33公里,清除河道底泥约251万立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20公顷,截流沿河排污口421处。通过整治,城区内河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的目标。今年3月起,一场清洁空气行动又在市六区全面铺开。另外,全市还计划在三年内淘汰所有在用燃煤锅炉,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划定禁燃区。

  时值隆冬,走在宁波的街头,这里仍是水清、树绿、鸟语、花香。这座向着国际港城迈进的现代都市,也同样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够感受到“诗意地栖居”。

  金色细节:展现城市形象

  在宁波有一个停电的故事广为流传。

  冬夜,一场文艺晚会在中山广场举行,突然停电,整个舞台一片漆黑。数万市民没有喧哗,无人退场。在瑟瑟寒风中静等了20分钟,直到灯光再度亮起,全场响起一片由衷的掌声。

  故事的缘起已不可考,但这掌声里,分明饱含了对我们这座城市文明品格的敬意与礼赞。

  张勇是宁波市公交总公司的一名司机,他驾驶的503路公交车,可以说是整个宁波经过繁忙地段最多的公交线路之一。“503路从汽车东站始发,终点站是藕池新村。路上要经过新江厦商城、东门口、解放路、第一医院、妇儿医院,这些路段的斑马线前总是等满了过马路的行人。”

  每天让张勇花在“礼让斑马线”上的时间有一个多小时,但张勇对自己的做法并不后悔:“一开始,还不太习惯……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些礼让给过路行人缩减的时间,远远要高于我们车上人的时间,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交通安全隐患。”而今“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全市公交战线的一大共识,许多外地来甬的旅客,都对宁波公交的做法赞不绝口。

  “行人的一个感激的目光,或是向我们伸出大拇指,都让我们备感欣慰。其实做到文明并不难,只是日常中的一些细微改变而已。”张勇说。

  北仑的“送粥奶奶”陈杏娣,这几天又开始忙活开了,随着2012年春运的到来,她的爱心粥又要开送了。“一碗暖心粥,传送的不只是温饱,更是真情和温暖。”今年春节前夕,北仑区新碶街道玉兰社区64岁的居民陈杏娣,义务为彻夜排队购票的返乡外来工免费送上“暖心粥”的新闻见报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前不久,老人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候选人,这也是我市唯一的候选人。老人的善举引发的一场公益“接力赛”:如今全省首支以个人命名的国际志愿者服务队伍——“送粥奶奶”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在玉兰社区成立。

  一个等待,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碗暖暖的粥……点滴细节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来自于这座城市逐渐深刻的文明品格。这种种发自内心的行动,展示出的,正是宁波市民良好的文明素质,它或许并不起眼,但却折射出金子般的光辉。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