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生命以爱的名义延续 孙永海善举感动宁波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2-23 07:04:33报料热线:81850000

  连日来,在宁波的大街小巷,微博、论坛,人们都在传颂着一个普通人的事迹,为他的大爱之举所感动。

  这个人相貌普通,生前走在大街上一定会“泯然众人”;工作平常,在宁波只能算是低收入。然而,这个人却拥有一个善良、高贵的灵魂。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作了一个伟大的抉择:捐献出三种器官,点燃了5个人对生命的希望和信心。他的大爱义举,让无数人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审视之前对社会的判断:原来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和付出,原来爱与温暖、信任和勇气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思考之后是行动,在他走后,无数人开始了爱的接力。

  他的名字叫孙永海,四年多前从哈尔滨老家来甬打工。12月13日晚上7时52分,60岁的他停止了呼吸,成为宁波被列为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后的第一位器官捐献者。

  “‘感谢’二字,实在是太轻太单薄了”

  “孙老伯救了我家老陈,给了他重生的希望,改变了我全家的生活。老孙给我们这么厚重的恩德,我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感谢’二字,实在是太轻,太单薄了。”来自镇海的王阿姨说起孙老伯,禁不住眼泪汪汪。

  12月13日晚上7时52分,因特重型颅脑损伤而昏迷数日的孙永海老伯的心脏停止了跳动。20时20分,留着孙老伯余温的肝、肾脏、眼角膜被一一取下,连夜送至其他医院,植入到5名重病已久的患者体内。

  王阿姨的丈夫、50岁的陈先生就是受益人之一。陈先生患慢性肾病12年,3年前病情恶化,患上尿毒症,每天要做腹膜透析,菜里只能放一丁点盐,水也每天只能喝一两杯,没有力气,干不了任何活,只能待在家里,哪里也去不了……医生告诉他,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糟,除非奇迹出现,做肾脏移植手术。

  孙老伯给了他创造奇迹的机会。陈先生在鄞州二院植入孙老伯捐出来的肾后,尿毒症给他带来的痛苦一下子缓解了许多,“我有救了。”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与陈先生一样对孙老伯充满感激之情的,还有北仑54岁的叶大妈、鄞州区钟公庙66岁的金大伯,他们在移植了孙老伯的眼角膜后,重新见到了光明。而在杭州,分别移植了孙老伯一肝一肾的两名50多岁重病患者,也将获得重生。

  “他最看不得别人受苦”

  “老孙最看不得别人受苦,大家都好,他就开心了。”孙老伯生前同事陈建说,孙老伯能这样做,他一点也不意外,“孙老伯生前是个热心人,不管谁有事,他都会搭把手”。

  4年多前,孙老伯和家人从哈尔滨南下来甬打工。孙老伯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市李惠利医院当护工。考虑到离出租房近,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病人,一年后,孙老伯又改去鄞州二院做护工。

  “孙老伯常说,一看到病人难受的样子,他的心也会跟着难受,自己累点不算什么。所以别看老孙一个大男人,心可细了,总是把病人当自己的家人来照顾。”孙老伯在鄞州二院工作时的同事贾连江说,“不少病人,年轻的护工反而不要,抢着要年近六旬的孙老伯来照顾。”

  凡是和孙老伯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孙老伯家境不好,经济上挺紧张,可孙老伯为慈善捐钱从不犹豫,哪怕是路边一个乞丐,孙老伯也会往人家手里塞上几元钱。好多人提醒过孙老伯,那些人很可能是骗子。可孙老伯总是笑笑,说:“不会的,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老孙经过一个募捐点时,毫不犹豫地把兜里的50元钱全掏了出来,结果接下来的好几天,他自己吃饭都成了问题。陈建不解地问他:“怎么不给自己留下一二十元,好歹能吃两碗面?”老孙的回答让他记忆犹新,“人家命都没了,家都没了,我一两顿饭算什么,要是大家都能捐出一点钱,灾区重建就有希望了。”

  “这是特别淳朴,非常开明的一家人”

  “这是特别淳朴,非常开明的一家人。”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雅飞谈起孙老伯的家人感动不已,器官捐献需要所有直系亲属签字同意,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签字,器官捐献工作都将无法进行,“是与孙老伯一样开明、一样富有爱心的家属,让孙老伯的遗愿终得完成”。

  “那天,医生说爸爸脑死亡,已经没法挽救,我脑袋里顿时一片空白,怎么也不相信爸爸会突然离我们而去。”接到电话,孙老伯大儿子孙明星忍不住抱头痛哭。哭过之后,他给在东北老家的母亲打了个电话:“妈,爸爸快不行了!您想想,爸爸有没有什么人情没还,有没有债欠着,还有没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

  心如刀割的叶阿姨在电话里哽咽地告诉儿子:“你爸爸没欠谁人情,也没有要还的债。只是以前说过想把自己的器官捐掉。既然他有这个意愿,我们就照他的意思去做吧。”

  第二天一早,叶阿姨就从老家出发,赶到鄞州二院,既为见老伴最后一面,更为完成老伴的遗愿——捐献器官。当晚6时,叶阿姨含着泪,用颤抖的手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一笔一画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们不能坐等别人献爱心”

  孙老伯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伟分别作出批示,高度评价孙永海老伯的感人事迹,表示他的淳朴爱心、崇高精神值得所有新老宁波人学习。

  为孙永海精神所感动的市民,将孙永海留下的大爱变成了一场爱的接力。在孙老伯之前,宁波全市人体器官捐献仅有32人登记,无一人捐献。但在孙老伯之后,短短几天,器官捐献志愿者的登记人数翻了几番。

  “我们不能坐等别人献爱心。”12月19日,尿毒症患者老李在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后如是说道。当天,在鄞州二院(市泌尿肾病医院)举行的第九届肾友会变成了各界爱心人士的器官捐献会。1个多小时里,有100多人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而在鄞州二院、市李惠利医院等医院的网站上,一封封捐献器官倡议书不约而同地发出。明天,一群热心网友还将一起倡议“捐献器官,让生命延续”,号召市民填写《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

  宁波的爱心接力仍在继续,孙老伯家乡哈尔滨的爱心潮也不断涌动。在新浪黑龙江频道上,有关孙老伯的微博已经被转发评论了上千次,更多的人则开始行动,去当地有关部门咨询捐献人体器官事宜……

  宁波晚报记者叶海英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生命以爱的名义延续 孙永海善举感动宁波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2-23 07:04:33

  连日来,在宁波的大街小巷,微博、论坛,人们都在传颂着一个普通人的事迹,为他的大爱之举所感动。

  这个人相貌普通,生前走在大街上一定会“泯然众人”;工作平常,在宁波只能算是低收入。然而,这个人却拥有一个善良、高贵的灵魂。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作了一个伟大的抉择:捐献出三种器官,点燃了5个人对生命的希望和信心。他的大爱义举,让无数人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审视之前对社会的判断:原来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和付出,原来爱与温暖、信任和勇气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思考之后是行动,在他走后,无数人开始了爱的接力。

  他的名字叫孙永海,四年多前从哈尔滨老家来甬打工。12月13日晚上7时52分,60岁的他停止了呼吸,成为宁波被列为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后的第一位器官捐献者。

  “‘感谢’二字,实在是太轻太单薄了”

  “孙老伯救了我家老陈,给了他重生的希望,改变了我全家的生活。老孙给我们这么厚重的恩德,我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感谢’二字,实在是太轻,太单薄了。”来自镇海的王阿姨说起孙老伯,禁不住眼泪汪汪。

  12月13日晚上7时52分,因特重型颅脑损伤而昏迷数日的孙永海老伯的心脏停止了跳动。20时20分,留着孙老伯余温的肝、肾脏、眼角膜被一一取下,连夜送至其他医院,植入到5名重病已久的患者体内。

  王阿姨的丈夫、50岁的陈先生就是受益人之一。陈先生患慢性肾病12年,3年前病情恶化,患上尿毒症,每天要做腹膜透析,菜里只能放一丁点盐,水也每天只能喝一两杯,没有力气,干不了任何活,只能待在家里,哪里也去不了……医生告诉他,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糟,除非奇迹出现,做肾脏移植手术。

  孙老伯给了他创造奇迹的机会。陈先生在鄞州二院植入孙老伯捐出来的肾后,尿毒症给他带来的痛苦一下子缓解了许多,“我有救了。”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与陈先生一样对孙老伯充满感激之情的,还有北仑54岁的叶大妈、鄞州区钟公庙66岁的金大伯,他们在移植了孙老伯的眼角膜后,重新见到了光明。而在杭州,分别移植了孙老伯一肝一肾的两名50多岁重病患者,也将获得重生。

  “他最看不得别人受苦”

  “老孙最看不得别人受苦,大家都好,他就开心了。”孙老伯生前同事陈建说,孙老伯能这样做,他一点也不意外,“孙老伯生前是个热心人,不管谁有事,他都会搭把手”。

  4年多前,孙老伯和家人从哈尔滨南下来甬打工。孙老伯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市李惠利医院当护工。考虑到离出租房近,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病人,一年后,孙老伯又改去鄞州二院做护工。

  “孙老伯常说,一看到病人难受的样子,他的心也会跟着难受,自己累点不算什么。所以别看老孙一个大男人,心可细了,总是把病人当自己的家人来照顾。”孙老伯在鄞州二院工作时的同事贾连江说,“不少病人,年轻的护工反而不要,抢着要年近六旬的孙老伯来照顾。”

  凡是和孙老伯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孙老伯家境不好,经济上挺紧张,可孙老伯为慈善捐钱从不犹豫,哪怕是路边一个乞丐,孙老伯也会往人家手里塞上几元钱。好多人提醒过孙老伯,那些人很可能是骗子。可孙老伯总是笑笑,说:“不会的,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老孙经过一个募捐点时,毫不犹豫地把兜里的50元钱全掏了出来,结果接下来的好几天,他自己吃饭都成了问题。陈建不解地问他:“怎么不给自己留下一二十元,好歹能吃两碗面?”老孙的回答让他记忆犹新,“人家命都没了,家都没了,我一两顿饭算什么,要是大家都能捐出一点钱,灾区重建就有希望了。”

  “这是特别淳朴,非常开明的一家人”

  “这是特别淳朴,非常开明的一家人。”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雅飞谈起孙老伯的家人感动不已,器官捐献需要所有直系亲属签字同意,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签字,器官捐献工作都将无法进行,“是与孙老伯一样开明、一样富有爱心的家属,让孙老伯的遗愿终得完成”。

  “那天,医生说爸爸脑死亡,已经没法挽救,我脑袋里顿时一片空白,怎么也不相信爸爸会突然离我们而去。”接到电话,孙老伯大儿子孙明星忍不住抱头痛哭。哭过之后,他给在东北老家的母亲打了个电话:“妈,爸爸快不行了!您想想,爸爸有没有什么人情没还,有没有债欠着,还有没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

  心如刀割的叶阿姨在电话里哽咽地告诉儿子:“你爸爸没欠谁人情,也没有要还的债。只是以前说过想把自己的器官捐掉。既然他有这个意愿,我们就照他的意思去做吧。”

  第二天一早,叶阿姨就从老家出发,赶到鄞州二院,既为见老伴最后一面,更为完成老伴的遗愿——捐献器官。当晚6时,叶阿姨含着泪,用颤抖的手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一笔一画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们不能坐等别人献爱心”

  孙老伯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伟分别作出批示,高度评价孙永海老伯的感人事迹,表示他的淳朴爱心、崇高精神值得所有新老宁波人学习。

  为孙永海精神所感动的市民,将孙永海留下的大爱变成了一场爱的接力。在孙老伯之前,宁波全市人体器官捐献仅有32人登记,无一人捐献。但在孙老伯之后,短短几天,器官捐献志愿者的登记人数翻了几番。

  “我们不能坐等别人献爱心。”12月19日,尿毒症患者老李在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后如是说道。当天,在鄞州二院(市泌尿肾病医院)举行的第九届肾友会变成了各界爱心人士的器官捐献会。1个多小时里,有100多人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而在鄞州二院、市李惠利医院等医院的网站上,一封封捐献器官倡议书不约而同地发出。明天,一群热心网友还将一起倡议“捐献器官,让生命延续”,号召市民填写《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

  宁波的爱心接力仍在继续,孙老伯家乡哈尔滨的爱心潮也不断涌动。在新浪黑龙江频道上,有关孙老伯的微博已经被转发评论了上千次,更多的人则开始行动,去当地有关部门咨询捐献人体器官事宜……

  宁波晚报记者叶海英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