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城市文明,追求永无止境
——写在我市文明创建“三连冠”之后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2-23 11:05:05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新貌。

斑马线上军民情浓。

月湖景区有了“宠物公厕”。

  见习记者 黄 合 通讯员 陆明光 许佳益

  讨论文明,关心文明,期盼文明,创建之举是一个以民为本,借民之力,增民幸福之事,群众呼唤和期待的是更加文明的城市,更加有序的社会,以及更加有品位的宁波。

  近日,记者走访了社区、学校,听听普通市民对“文明创建”的声音和期待。

  交通出行应“礼让为先”

  交通是否畅通,是否有序,是否安全,行人和车主是否能够和谐相处,这都是城市文明的观察切入点。目前,公交车已经能够做到在斑马线前主动让行人先行,如何让更多的出租车、私家车和电动车车主,自觉“礼让”行人,将成为下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不少市民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强调交通出行“礼让为先”的理念,让交通出行多一分期待,也多一分安全。 

  “每次过马路的时候总战战兢兢的。”在天一商圈附近工作的任小姐表示,自己上下班都在交通出行高峰期,路上车辆特别多,有时候一些私家车或者出租车为了抢绿灯,会突然加速,“更别说在斑马线前主动让行人先行了”。

  “驾驶电动自行车不需要通过相关交通法规的培训考试,因此一些不文明行为非常集中。不少人为了抢时间,甚至连红绿灯也不看,是否逆向行驶也不管,速度上也没有个限制。”协警张师傅说。

  江东交警梅建耀说,一些电动车性能几乎能与摩托车媲美,行驶速度非常快,加上近期轨道工程施工,路况复杂,变道、弯道情况多,加上不少电动车车主闯红灯、随意改车道等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对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来说都非常危险。截至今年9月底,宁波市电动自行车死亡事故上升很快,而电动自行车与行人、机动车之间的矛盾已占道路常见矛盾的50%。

  “我相信只要大家在马路上能相互谦让,互相尊重,文明出行,再堵的道路也能够畅通,能够和谐。”率先响应礼让斑马线之举的公交司机王师傅说。

  保护环境应成为“习惯”

  “在东渡路和开明街路口附近,来回走一趟,每次都能捡四大袋垃圾。”在街道工作的戴雯颖参与了此次文明创建活动,也对“垃圾”两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根据宁波市城调大队对宁波中心城区的抽样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当前文明城市创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居民认为“市民素质”是影响文明创建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中“乱穿马路”、“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成为三大最能反映市民素质的焦点问题。

  “公交车里有很多口香糖痕迹,又不卫生,又难清除,我们已经数次动员司机师傅加班把这些清理干净。”作为一名公交司机,王师傅希望市民尽量不要在公交车上吃味道很重的食物,尽量能够做到“垃圾不落地”。

  江北区环卫中心孔浦站的胡阿姨表示,一些市民对环卫工人的工作成果不够尊重,很多时候她不得不跟在扔果皮纸屑的人后面一路扫。有一次她把一家饮食摊的周围打扫干净没多久,回头一看,那地方又垃圾遍地了,就在她重新打扫的时候,摊主又开始扔了。

  “如果整个城市的环境都要靠环卫人员的力量进行保洁,那么文明城市是没有办法真正实现的。”家住繁景花园的童先生说。

  宁波大学王益澄教授说,在国外,环境保护已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成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为,父母会手把手地教导孩子如何垃圾分类,学校也会经常举行保护环境卫生的各种活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氛围,成长在其中的孩子才能真正从小有文明的习惯。“城市创建是一件水滴石穿的事情,需要每个市民养成文明的意识、文明的习惯,这也是在城市文明创建中最重要的一步。”

  社区建设应加强“自律”

  家住广厦社区的刘先生日日为小区里的狗心烦。他说,小区住户很多是原先附近村庄里的村民,他们搬进小区后还一直有养狗的习惯,每到半夜,小区里狗吠声不断。

  小问题成为社区居民间出现大裂隙的导火索。

  “老年人活动的绿色走廊经常有不知哪来的犬只在游荡。”“狗在我家楼道前‘方便’,味道交关大。”不少社区主任表示,现在经常为狗头痛。整个大市范围内,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犬类在28万只以上。随着饲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扰民现象也明显增多。

  “不少养犬户对管理‘躲、藏、顶、赖’,这是养狗管理上的共性问题。”治安支队的马队长介绍。

  面对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诉,社区工作人员很头疼,因为居委会没权管,只能通过以劝解为主的方式解决。对此,社工谢女士希望,一方面社区能够发出文明养狗倡议,通过网络或论坛方式曝光不文明养狗的行为,另一方面养狗者能够自发做好上牌、打疫苗等手续,随身带好拾便器、袋子,约束好自己狗狗的行为。

  不少市民表示,不仅在养狗问题上,包括在停车难、租户管理、环境绿化等小区管理的“地雷区”,都需要每个居民自律。

  专家建议:

  文明创建应“均衡化”

  “目前文明创建仍停留在城市区域,在更广阔的农村山区和郊区仍没有普及,因此,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均衡化地发展。”针对文明创建这一课题,王益澄教授曾专门和同事进行了专题调研。

  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推进港城文明建设,通过深入持久的创建活动,我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逐步改善,办成了一批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城市形象快速提升,涌现了“爱心宁波”、“文明社区”、“文明之星”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文明品牌;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文明城市创建基本情况的测评指标也在不断进步。

  现在,宁波已经实现了文明创建“三连冠”,如何继续深入推进、普及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王教授表示,参照其他文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文明创建的下一步,就是要实现“均衡化”,最终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市文明创建已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同时不均衡性较为显著。譬如文明社区较多集中在海曙区、江东区,文明乡镇和文明村主要集中在鄞州区、余姚市和慈溪市,南部县(市)文明单元较少;城市文明程度明显要高。”

  王教授表示,城乡文明创建均衡化,就是要实现城乡文明一体化,把城市和乡村当作地位平等、有机联系的两个社会实体,通过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依赖体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全体居民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中心城区向城乡接合部及新城区、县(市)拓展,从重点部位向一般地带延伸,使文明创建工作与“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发展战略互动,确保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

  “我们可以将文明创建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对农村的辐射作用,以城市文明带动农村文明,弘扬文明乡风,改善文化环境,优化村容环境,推进依法治村,完善市、县(市)区两级部门以及城市社区与乡村文明结对模式,积极探索共建型、帮扶型、互补型等文明创建活动。”

  本版摄影:严 龙 胡建华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城市文明,追求永无止境

——写在我市文明创建“三连冠”之后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2-23 11:05:05

宁波新貌。

斑马线上军民情浓。

月湖景区有了“宠物公厕”。

  见习记者 黄 合 通讯员 陆明光 许佳益

  讨论文明,关心文明,期盼文明,创建之举是一个以民为本,借民之力,增民幸福之事,群众呼唤和期待的是更加文明的城市,更加有序的社会,以及更加有品位的宁波。

  近日,记者走访了社区、学校,听听普通市民对“文明创建”的声音和期待。

  交通出行应“礼让为先”

  交通是否畅通,是否有序,是否安全,行人和车主是否能够和谐相处,这都是城市文明的观察切入点。目前,公交车已经能够做到在斑马线前主动让行人先行,如何让更多的出租车、私家车和电动车车主,自觉“礼让”行人,将成为下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不少市民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强调交通出行“礼让为先”的理念,让交通出行多一分期待,也多一分安全。 

  “每次过马路的时候总战战兢兢的。”在天一商圈附近工作的任小姐表示,自己上下班都在交通出行高峰期,路上车辆特别多,有时候一些私家车或者出租车为了抢绿灯,会突然加速,“更别说在斑马线前主动让行人先行了”。

  “驾驶电动自行车不需要通过相关交通法规的培训考试,因此一些不文明行为非常集中。不少人为了抢时间,甚至连红绿灯也不看,是否逆向行驶也不管,速度上也没有个限制。”协警张师傅说。

  江东交警梅建耀说,一些电动车性能几乎能与摩托车媲美,行驶速度非常快,加上近期轨道工程施工,路况复杂,变道、弯道情况多,加上不少电动车车主闯红灯、随意改车道等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对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来说都非常危险。截至今年9月底,宁波市电动自行车死亡事故上升很快,而电动自行车与行人、机动车之间的矛盾已占道路常见矛盾的50%。

  “我相信只要大家在马路上能相互谦让,互相尊重,文明出行,再堵的道路也能够畅通,能够和谐。”率先响应礼让斑马线之举的公交司机王师傅说。

  保护环境应成为“习惯”

  “在东渡路和开明街路口附近,来回走一趟,每次都能捡四大袋垃圾。”在街道工作的戴雯颖参与了此次文明创建活动,也对“垃圾”两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根据宁波市城调大队对宁波中心城区的抽样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当前文明城市创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居民认为“市民素质”是影响文明创建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中“乱穿马路”、“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成为三大最能反映市民素质的焦点问题。

  “公交车里有很多口香糖痕迹,又不卫生,又难清除,我们已经数次动员司机师傅加班把这些清理干净。”作为一名公交司机,王师傅希望市民尽量不要在公交车上吃味道很重的食物,尽量能够做到“垃圾不落地”。

  江北区环卫中心孔浦站的胡阿姨表示,一些市民对环卫工人的工作成果不够尊重,很多时候她不得不跟在扔果皮纸屑的人后面一路扫。有一次她把一家饮食摊的周围打扫干净没多久,回头一看,那地方又垃圾遍地了,就在她重新打扫的时候,摊主又开始扔了。

  “如果整个城市的环境都要靠环卫人员的力量进行保洁,那么文明城市是没有办法真正实现的。”家住繁景花园的童先生说。

  宁波大学王益澄教授说,在国外,环境保护已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成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为,父母会手把手地教导孩子如何垃圾分类,学校也会经常举行保护环境卫生的各种活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氛围,成长在其中的孩子才能真正从小有文明的习惯。“城市创建是一件水滴石穿的事情,需要每个市民养成文明的意识、文明的习惯,这也是在城市文明创建中最重要的一步。”

  社区建设应加强“自律”

  家住广厦社区的刘先生日日为小区里的狗心烦。他说,小区住户很多是原先附近村庄里的村民,他们搬进小区后还一直有养狗的习惯,每到半夜,小区里狗吠声不断。

  小问题成为社区居民间出现大裂隙的导火索。

  “老年人活动的绿色走廊经常有不知哪来的犬只在游荡。”“狗在我家楼道前‘方便’,味道交关大。”不少社区主任表示,现在经常为狗头痛。整个大市范围内,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犬类在28万只以上。随着饲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扰民现象也明显增多。

  “不少养犬户对管理‘躲、藏、顶、赖’,这是养狗管理上的共性问题。”治安支队的马队长介绍。

  面对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诉,社区工作人员很头疼,因为居委会没权管,只能通过以劝解为主的方式解决。对此,社工谢女士希望,一方面社区能够发出文明养狗倡议,通过网络或论坛方式曝光不文明养狗的行为,另一方面养狗者能够自发做好上牌、打疫苗等手续,随身带好拾便器、袋子,约束好自己狗狗的行为。

  不少市民表示,不仅在养狗问题上,包括在停车难、租户管理、环境绿化等小区管理的“地雷区”,都需要每个居民自律。

  专家建议:

  文明创建应“均衡化”

  “目前文明创建仍停留在城市区域,在更广阔的农村山区和郊区仍没有普及,因此,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均衡化地发展。”针对文明创建这一课题,王益澄教授曾专门和同事进行了专题调研。

  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推进港城文明建设,通过深入持久的创建活动,我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逐步改善,办成了一批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城市形象快速提升,涌现了“爱心宁波”、“文明社区”、“文明之星”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文明品牌;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文明城市创建基本情况的测评指标也在不断进步。

  现在,宁波已经实现了文明创建“三连冠”,如何继续深入推进、普及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王教授表示,参照其他文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文明创建的下一步,就是要实现“均衡化”,最终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市文明创建已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同时不均衡性较为显著。譬如文明社区较多集中在海曙区、江东区,文明乡镇和文明村主要集中在鄞州区、余姚市和慈溪市,南部县(市)文明单元较少;城市文明程度明显要高。”

  王教授表示,城乡文明创建均衡化,就是要实现城乡文明一体化,把城市和乡村当作地位平等、有机联系的两个社会实体,通过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依赖体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全体居民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中心城区向城乡接合部及新城区、县(市)拓展,从重点部位向一般地带延伸,使文明创建工作与“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发展战略互动,确保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

  “我们可以将文明创建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对农村的辐射作用,以城市文明带动农村文明,弘扬文明乡风,改善文化环境,优化村容环境,推进依法治村,完善市、县(市)区两级部门以及城市社区与乡村文明结对模式,积极探索共建型、帮扶型、互补型等文明创建活动。”

  本版摄影:严 龙 胡建华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