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老人扎灯彩60载 编书传承竹骨纸衣技艺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2-27 09:14:34报料热线:81850000

徐鹤年老先生展示他的书。

  这几天,江东东胜街道张斌社区72岁的徐鹤年老人又忙着扎起了新年灯彩。令他更为高兴的是,根据他60多年来制作灯彩的心得而编写的《徐鹤年灯彩》终于出版了。

  手扎灯彩迎新年

  走进徐师傅的工作室,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灯会:兔灯、星星灯、飞机灯、元宝灯、莲花灯……让人眼花缭乱。记者看到一条1.30米长的龙灯还在制作中,细竹条围成的“龙骨架”已经足以让它活灵活现了。徐师傅说,他还要为“神龙”穿上纸衣,粘上龙爪、龙须、龙鳍,最后还要用毛笔、颜料画龙眼等。

  “设计灯彩,最重要的是举一反三。你看着兔耳朵,两只交叉就成了飞机的机身,两只并排套三个圈就成了鼠灯啦!”徐师傅笑着告诉记者,做灯彩的毛竹可不是什么竹都行的,一定要选冬竹,不会蛀掉。

  每年一过10月,徐师傅就会去三市的市场里挑竹子,一旦挑到满意的冬竹,就拜托卖主按照他要求的尺寸劈成长短、粗细不同的竹条,然后还要去望湖市场挑选糊灯的彩纸。

  扎灯60多年荣誉不少

  徐师傅的扎灯经历,要追溯到1949年宁波解放前。那时,城里经常遭到轰炸,年仅10岁的他随家人一起躲避到了南郊的一个山村,村里住着一位扎灯师傅,每逢春节就会扎出许多灯彩出售。

  “漫山遍野的普通竹子居然能变成一个个有趣的灯彩。”徐师傅说,当时,他就被这神奇的扎灯手艺吸引住了,在乡下住了将近2年的时间里,他经常去那位扎灯师傅家“偷学”技艺。

  退休后,徐师傅在灯彩的材料、工艺、造型上不断创新。鸡年的时候,他借鉴徐悲鸿画作里的公鸡形象,制作了一个高达1.6米的公鸡;猪年,又精心制作了八戒灯;2008年鼠年正逢奥运,他创作了一系列的鼠灯、奥运灯;2009年,徐师傅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设计制作了“祖国华诞”灯:两颗五星外面各饰以一圈报春红梅,这些红梅同时也组成了数字“60”的形状。

  这些风格各异的灯彩多次获奖,他的经历在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三百宁波人家故事”。

  出书将手艺传后人

  徐师傅经常受邀到社区、学校、青少年宫、博物馆等为市民讲课授艺,其中不乏外国友人。他在制作灯彩的同时,心中一直有个结:素享“竹骨纸衣”美誉的宁波灯彩已有千年历史,但目前制作这种灯彩的人越来越少,极有失传的可能。

  不过这几天,徐师傅特别高兴,他精心准备了8年的灯彩图书《徐鹤年灯彩》出版了。为了这本书,他重新做了10多个灯彩,在制作过程中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步骤,并将制作技艺用文字进行全程解说。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宁波灯彩这一民俗传统,能后继有人,世代相传。”徐师傅说,他要拿出100本书,通过晚报送给想要学习灯彩制作的孩子。

  宁波晚报记者 邵隽隽/文 徐佳伟/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老人扎灯彩60载 编书传承竹骨纸衣技艺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2-27 09:14:34

徐鹤年老先生展示他的书。

  这几天,江东东胜街道张斌社区72岁的徐鹤年老人又忙着扎起了新年灯彩。令他更为高兴的是,根据他60多年来制作灯彩的心得而编写的《徐鹤年灯彩》终于出版了。

  手扎灯彩迎新年

  走进徐师傅的工作室,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灯会:兔灯、星星灯、飞机灯、元宝灯、莲花灯……让人眼花缭乱。记者看到一条1.30米长的龙灯还在制作中,细竹条围成的“龙骨架”已经足以让它活灵活现了。徐师傅说,他还要为“神龙”穿上纸衣,粘上龙爪、龙须、龙鳍,最后还要用毛笔、颜料画龙眼等。

  “设计灯彩,最重要的是举一反三。你看着兔耳朵,两只交叉就成了飞机的机身,两只并排套三个圈就成了鼠灯啦!”徐师傅笑着告诉记者,做灯彩的毛竹可不是什么竹都行的,一定要选冬竹,不会蛀掉。

  每年一过10月,徐师傅就会去三市的市场里挑竹子,一旦挑到满意的冬竹,就拜托卖主按照他要求的尺寸劈成长短、粗细不同的竹条,然后还要去望湖市场挑选糊灯的彩纸。

  扎灯60多年荣誉不少

  徐师傅的扎灯经历,要追溯到1949年宁波解放前。那时,城里经常遭到轰炸,年仅10岁的他随家人一起躲避到了南郊的一个山村,村里住着一位扎灯师傅,每逢春节就会扎出许多灯彩出售。

  “漫山遍野的普通竹子居然能变成一个个有趣的灯彩。”徐师傅说,当时,他就被这神奇的扎灯手艺吸引住了,在乡下住了将近2年的时间里,他经常去那位扎灯师傅家“偷学”技艺。

  退休后,徐师傅在灯彩的材料、工艺、造型上不断创新。鸡年的时候,他借鉴徐悲鸿画作里的公鸡形象,制作了一个高达1.6米的公鸡;猪年,又精心制作了八戒灯;2008年鼠年正逢奥运,他创作了一系列的鼠灯、奥运灯;2009年,徐师傅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设计制作了“祖国华诞”灯:两颗五星外面各饰以一圈报春红梅,这些红梅同时也组成了数字“60”的形状。

  这些风格各异的灯彩多次获奖,他的经历在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三百宁波人家故事”。

  出书将手艺传后人

  徐师傅经常受邀到社区、学校、青少年宫、博物馆等为市民讲课授艺,其中不乏外国友人。他在制作灯彩的同时,心中一直有个结:素享“竹骨纸衣”美誉的宁波灯彩已有千年历史,但目前制作这种灯彩的人越来越少,极有失传的可能。

  不过这几天,徐师傅特别高兴,他精心准备了8年的灯彩图书《徐鹤年灯彩》出版了。为了这本书,他重新做了10多个灯彩,在制作过程中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步骤,并将制作技艺用文字进行全程解说。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宁波灯彩这一民俗传统,能后继有人,世代相传。”徐师傅说,他要拿出100本书,通过晚报送给想要学习灯彩制作的孩子。

  宁波晚报记者 邵隽隽/文 徐佳伟/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