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
中国宁波网讯 海曙区从2008年起建立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让那些身体有残障或患有多动症、自闭症的特殊孩子们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同时,享受到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海曙“随班就读”试点学校从最初的3所,发展到目前的13所,共有50余名特殊学生接受“随班就读”。
1月4日,海曙区召开“随班就读”工作推进会,来自浙江,日本等地的专家进行了“随班就读”工作的交流和经验总结。记者采访了几位亲临会场的家长和老师,请他们聊聊自己在面对特殊孩子教育时的切身感受。
用心>>> 专属课程表为特殊学生量身定做
近年来,海曙区开始探索以融合教育为主要特征的随班就读工作,面向国内外聘请了众多的融合教育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培训专业教师,交流教育经验,解决了普通学校接受特殊需要儿童,面临的师资数量不够,教师专业水平低,缺乏专门训练的最大问题。
目前,海曙“随班就读”试点学校从最初的3所,发展到目前的13所,共有50余名特殊学生接受“随班就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会在中午或放学后,对他们进行专门辅导。每位学生都“享用”自己专属的课程表。
据介绍,在13所试点学校里,每个资源教室都分为活动室和谈心室。房间布置温馨,活动室打扮有点像幼儿园,墙上有很多五颜六色的海报,给人以轻松的感觉。
教室内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有衣饰架和各种积木、珠链,但这些并非简单玩具,而是特殊教育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和康复器材。
关爱>>> 听力缺损的孩子能流利朗诵课文了
“我的孩子能有今天,感谢海曙区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的老师的支持。”昨日,小包同学的爸爸面对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包先生的儿子今年16岁,从海曙区解放南路小学毕业,现就读于东恩中学。孩子刚满6个月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住院,医生发现他听觉不敏感。后来,包先生给孩子做了多项检测后,医生确诊孩子有听力问题。在老师和医生的建议下,包先生好不容易在孩子7岁那年筹集到了20万元钱,让儿子做了人工耳蜗手术。期间,包先生的孩子一直在宁波市康复中心语训部学习。
然而,毕竟人工耳蜗不同于真耳朵,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语训老师进行发音的专业培训。就这样,经过专业的语训老师和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小包终于从语训康复班毕业了。
从语训康复班毕业后,小包入读解放南路小学。不久,包先生发现,小包学习上还是跟不上班里听力正常的同学,特别是朗读能力不够强。当时,他只能读10个字左右的儿歌,一篇课文都读不下来,学习上碰到了很大困难。
就在这时,海曙区教育局出台了支持特殊孩子随班就读的政策。此后,海曙区又成立了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对像小包这样有特殊情况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关注。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训,小包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在发音和语句理解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后来,小包就能流利地朗读课本了。如今小包早就与正常孩子一样,能自主学习了。
包先生呼吁社会各界能继续关心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听力有问题的学生。他说:“只要有爱心、有耐心,这样的孩子也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无奈>>> 家长漠视、不配合让老师心寒
来自解放南路小学的毛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多年,讲起自己以前班里一位“特殊”的孩子,她的眼里还是充满着伤感。
在他班里念书的时候,时常会有异常的举动,上课随意走动,吃粉笔,吃青草。有一次,他竟然拿起剪刀对向了一个同学……
毛老师意识到小鹏情况的严重性,多次上门劝其家长对小鹏引起重视。当时的小鹏被爷爷奶奶带着,老人家的溺爱让他们怎么也不愿意承认外表乖巧可爱的孙子会有这种“特殊情况”。多次劝说无果后,毛老师无奈放弃。她向记者坦言,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一大难题就是有一些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有问题,不愿意配合老师开展工作,导致孩子智力恢复受阻,也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 东南商报 周浩 毛信意 郑亮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