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海曙区十六万户居民尝鲜“智能”用电
江东、江北、杭州湾新区智能电网将全面开建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08 07:47:29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讯 日前,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宁波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电网专家组验收,我市成为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中首个通过验收的城市。试点区域海曙区16.5万户居民成为“智能”用电的首批体验者,接下来,江东、江北以及杭州湾新区智能电网建设将全面铺开。

  2010年,我市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第二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城市之一,确定中心城区海曙区为试点区域,范围涵盖海曙全区16.5万用户。经过近两年努力,宁波电业局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实现了海曙区域140回10千伏线路、180座开关站、236座环网单元的自动化改造和通信全覆盖,项目总投入1.1亿元。

  配电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智能”化后的配电网有何变化?“简单来说,就是电网变得更‘聪明’,市民用电更‘智慧’。”宁波电业局技术人员裴传逊说,自动隔离电力故障,缩短抢修时间,保证非故障区域用电的“自愈”功能,是眼下智能电网的一大亮点。

  也就是说,过去电网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需要手动隔离故障点,再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然后开始故障设备抢修,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有了这个系统后,会自动判断故障点,并在第一时间给出故障隔离和恢复方案,调控人员通过远程遥控配电设备隔离故障点,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这种‘自愈’功能,将使电力故障平均隔离时间从50多分钟缩短至5分钟。”裴传逊说。

  平台上的可视化停电管理系统还可以将停电信息通知精确到户。日前,海曙阳光天地小区徐先生致电95598,说家里停电,工作人员迅速在可视化停电管理系统中找到徐先生家的具体位置,并将维修工单发送至抢修人员。半个小时左右,徐先生家就恢复了送电。

  “过去类似的维修,要花费两倍以上时间。”裴传逊说,接下来,智能电网建设将在江东、江北和杭州湾新区进行推广。除上述功能外,电力部门在电力光纤入户、新能源并网发电等众多智能电网应用领域进行了探索。

  预计今年7月份,青林湾小区670户光纤入户试点家庭,借助一根光纤复合电缆,使用液晶互动面板,实现与电网互动,获得家庭的实时用电信息及电力部门的用电优化方案、停电通知等信息。(宁波日报 冯瑄 陈军 瑾瑾)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海曙区十六万户居民尝鲜“智能”用电

江东、江北、杭州湾新区智能电网将全面开建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08 07:47:29

  中国宁波网讯 日前,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宁波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电网专家组验收,我市成为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中首个通过验收的城市。试点区域海曙区16.5万户居民成为“智能”用电的首批体验者,接下来,江东、江北以及杭州湾新区智能电网建设将全面铺开。

  2010年,我市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第二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城市之一,确定中心城区海曙区为试点区域,范围涵盖海曙全区16.5万用户。经过近两年努力,宁波电业局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实现了海曙区域140回10千伏线路、180座开关站、236座环网单元的自动化改造和通信全覆盖,项目总投入1.1亿元。

  配电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智能”化后的配电网有何变化?“简单来说,就是电网变得更‘聪明’,市民用电更‘智慧’。”宁波电业局技术人员裴传逊说,自动隔离电力故障,缩短抢修时间,保证非故障区域用电的“自愈”功能,是眼下智能电网的一大亮点。

  也就是说,过去电网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需要手动隔离故障点,再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然后开始故障设备抢修,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有了这个系统后,会自动判断故障点,并在第一时间给出故障隔离和恢复方案,调控人员通过远程遥控配电设备隔离故障点,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这种‘自愈’功能,将使电力故障平均隔离时间从50多分钟缩短至5分钟。”裴传逊说。

  平台上的可视化停电管理系统还可以将停电信息通知精确到户。日前,海曙阳光天地小区徐先生致电95598,说家里停电,工作人员迅速在可视化停电管理系统中找到徐先生家的具体位置,并将维修工单发送至抢修人员。半个小时左右,徐先生家就恢复了送电。

  “过去类似的维修,要花费两倍以上时间。”裴传逊说,接下来,智能电网建设将在江东、江北和杭州湾新区进行推广。除上述功能外,电力部门在电力光纤入户、新能源并网发电等众多智能电网应用领域进行了探索。

  预计今年7月份,青林湾小区670户光纤入户试点家庭,借助一根光纤复合电缆,使用液晶互动面板,实现与电网互动,获得家庭的实时用电信息及电力部门的用电优化方案、停电通知等信息。(宁波日报 冯瑄 陈军 瑾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