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中国建筑师首获建筑界诺贝尔奖 代表作是宁波博物馆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2-29 07:09:01报料热线:81850000

  ○王澍在宁波

  王澍与宁波的“那一天”

  昨天,记者一直想联系上远在美国的王澍,但截至发稿时,电话还未打通。王澍的爱人陆文宇目前在杭州,记者通过电话与她取得联系。

  陆文宇一听记者是宁波的,话匣子马上打开:“王澍在宁波的作品挺多,2004年开始的三年之内,老王呆在宁波的时间挺长。”

  陆文宇提到王澍写过一段叫“那一天”的文字。记者细细读来,这段文字里有着文人的思考和对生活细节的情趣观察,还有在宁波获得的感悟:

  那一天,在去宁波的火车上,或者,是从宁波返回杭州的火车上。我看见一座旧时民宅,单层,青瓦白墙,从檐廊看是一开间。我第一次意识到它的尺度如此之小……

  那一天,我去拜访乡下的一位老中医。老中医在当地颇有名望,已是八十几岁高龄,但步入他的院子,却是宁静朴素的很。

  那一天,我在画图间歇提起毛笔,临习钟繇的《宣示表》。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书写是如何影响到我画建筑草图的方式。

  那一天,施工管理处长吴小华问我,“建筑边的覆土上种草怕已过了季节,有人建议种麦子,行吗?我笑着回答,当然好了。”

  宁波为王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孟建耀与王澍是老朋友了。他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方案竞赛招标时和王澍相识相知的。昨天,他在获悉王澍获奖消息后,“可以这么说,宁波为王澍搭建了平台,王澍通过宁波博物馆实现了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建筑是有生命的,10年以后,瓦爿墙上青苔满布,屋顶的植物郁郁葱葱,那时的建筑才真正融入了自然,美轮美奂。”王澍远远望着宁波博物馆,说着建筑的生命力。这是一篇杂志上关于王澍的专访时所采写的一段话。

  2009年3月,宁波博物馆开馆。远看是砖头做成的一座房子,很平凡,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近看你会发现它有微型的山川地理,很锐利,像是宁波的四明山,山水依然是主角,人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再看下去。你会发现,平凡是一种智慧,好像自然中的山水一样。

  王澍在谈到自己的设计初衷时说:“使用 ‘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循环使用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使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方面在于对时间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王澍显然对这个作品也很满意,他认为宁波博物馆的建成是一种标志,是自己过去10年探索的“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阶段性总结”。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翔宁说:“王澍用宁波博物馆交出了一份成熟和令人信服的答卷。没有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多种手法的喧嚣,宁波博物馆更像一座历经风霜的古城堡,从容而沉静。收来的旧砖瓦和独特的竹模混凝土表面浑然一体。整个建筑更像是一个隐喻:用历史的碎砖残瓦重塑一个当代中国的精神堡垒。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

  宁波网友热议王澍获奖

  昨天,王澍获奖的消息也引起网友的热议,记者摘抄几段如下:

  singasong4yu:一直觉得宁波开放汇智的做法特别值得其他城市好好学习,宁波为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师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自由不限制的空间。让王澍、马清运等在此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这种正效益是非常明显的,现在的建筑将成为未来的过去,好的建筑,历久弥新、隽永。

  潘石屹:恭喜王澍!感谢宁波,感谢杭州,感谢中国美院。

  JCJJ小窝:宁波总算有了一个国际建筑标杆,市党代会刚提出要把宁波打造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奖颁得及时啊,啥时去看看这个了不起的建筑,谢谢王澍给宁波土地留下了一个弥足珍贵、值得炫耀的印记。

  Ruby_Ge:见过王澍几次,是一个非常坚持自己想法的人,即便资方有修改意见也不会妥协,很多时候,三稿和一稿没区别。也许在国内,也只有大牛才能保持我说了算的态度……

  东南商报记者卢科霞李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建筑师首获建筑界诺贝尔奖 代表作是宁波博物馆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2-29 07:09:01

  ○王澍在宁波

  王澍与宁波的“那一天”

  昨天,记者一直想联系上远在美国的王澍,但截至发稿时,电话还未打通。王澍的爱人陆文宇目前在杭州,记者通过电话与她取得联系。

  陆文宇一听记者是宁波的,话匣子马上打开:“王澍在宁波的作品挺多,2004年开始的三年之内,老王呆在宁波的时间挺长。”

  陆文宇提到王澍写过一段叫“那一天”的文字。记者细细读来,这段文字里有着文人的思考和对生活细节的情趣观察,还有在宁波获得的感悟:

  那一天,在去宁波的火车上,或者,是从宁波返回杭州的火车上。我看见一座旧时民宅,单层,青瓦白墙,从檐廊看是一开间。我第一次意识到它的尺度如此之小……

  那一天,我去拜访乡下的一位老中医。老中医在当地颇有名望,已是八十几岁高龄,但步入他的院子,却是宁静朴素的很。

  那一天,我在画图间歇提起毛笔,临习钟繇的《宣示表》。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书写是如何影响到我画建筑草图的方式。

  那一天,施工管理处长吴小华问我,“建筑边的覆土上种草怕已过了季节,有人建议种麦子,行吗?我笑着回答,当然好了。”

  宁波为王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孟建耀与王澍是老朋友了。他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方案竞赛招标时和王澍相识相知的。昨天,他在获悉王澍获奖消息后,“可以这么说,宁波为王澍搭建了平台,王澍通过宁波博物馆实现了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建筑是有生命的,10年以后,瓦爿墙上青苔满布,屋顶的植物郁郁葱葱,那时的建筑才真正融入了自然,美轮美奂。”王澍远远望着宁波博物馆,说着建筑的生命力。这是一篇杂志上关于王澍的专访时所采写的一段话。

  2009年3月,宁波博物馆开馆。远看是砖头做成的一座房子,很平凡,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近看你会发现它有微型的山川地理,很锐利,像是宁波的四明山,山水依然是主角,人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再看下去。你会发现,平凡是一种智慧,好像自然中的山水一样。

  王澍在谈到自己的设计初衷时说:“使用 ‘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循环使用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使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方面在于对时间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王澍显然对这个作品也很满意,他认为宁波博物馆的建成是一种标志,是自己过去10年探索的“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阶段性总结”。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翔宁说:“王澍用宁波博物馆交出了一份成熟和令人信服的答卷。没有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多种手法的喧嚣,宁波博物馆更像一座历经风霜的古城堡,从容而沉静。收来的旧砖瓦和独特的竹模混凝土表面浑然一体。整个建筑更像是一个隐喻:用历史的碎砖残瓦重塑一个当代中国的精神堡垒。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

  宁波网友热议王澍获奖

  昨天,王澍获奖的消息也引起网友的热议,记者摘抄几段如下:

  singasong4yu:一直觉得宁波开放汇智的做法特别值得其他城市好好学习,宁波为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师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自由不限制的空间。让王澍、马清运等在此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这种正效益是非常明显的,现在的建筑将成为未来的过去,好的建筑,历久弥新、隽永。

  潘石屹:恭喜王澍!感谢宁波,感谢杭州,感谢中国美院。

  JCJJ小窝:宁波总算有了一个国际建筑标杆,市党代会刚提出要把宁波打造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奖颁得及时啊,啥时去看看这个了不起的建筑,谢谢王澍给宁波土地留下了一个弥足珍贵、值得炫耀的印记。

  Ruby_Ge:见过王澍几次,是一个非常坚持自己想法的人,即便资方有修改意见也不会妥协,很多时候,三稿和一稿没区别。也许在国内,也只有大牛才能保持我说了算的态度……

  东南商报记者卢科霞李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