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眼中的王澍
王澍有多重身份:建筑师、艺术家、学者,他被欧洲建筑界称为中国的“乡土英雄”,他是中国建筑界公认最有文人气质的建筑师之一。而在宁波,有许多人熟悉这位“乡土英雄”。昨天,王澍的一些宁波老朋友和记者谈起他们眼中的王澍。
“他有点固执”
2004年的夏天,特别炎热,在轮船码头工地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负责筹建美术馆的孙佩梁(现任宁波美术馆副馆长)正在看设计稿,一抬头王澍已站在他面前,身材高大,典型的北方汉子,气场强大。在闷热的工棚里,王澍说着他的设计理念,脸上除了细细的汗珠,还有一股不容质疑的自信。
在之后的交往当中,孙佩梁曾与王澍几次“交锋”。孙佩梁说:“他坚持他的艺术性,个性化,我则想多点实用性,于是我们会坐在一起,都很想说服对方。”
但几乎所有的“交锋”都只有一个结果:“他有点固执,他想坚持的一定要坚持。”孙佩梁说,“他也不是一味固执,大的没改,小的改了。”宁波美术馆作为王澍设计的一个大型公共建筑矗立在甬江之畔,赢得业界好评不断。
“认真得有点可怕”
“原以为他很牛气,会有文人与艺术家的傲气,但接触下来,我发现,他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不过,做起事情来,认真得有点可怕。”鄞州城投公司副总经理胡军说。
胡军第一次接触王澍是在2005年,当时,鄞州公园想请王澍设计一些散落在公园各处的景观房,一共5间,所以被叫作“五散房”。对设计大家王澍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小项目。
“就是这个小项目,他无数次到工地,与建筑工人沟通,实验、改进了无数次,个别泥水工甚至看到他都有点烦了,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执着。”胡军说。
后来胡军知道了王澍为什么在“小作品”上执着了——王澍把鄞州公园的五散房,当作他艺术理念的尝试之地,他的许多第一次都在五散房中实现了,如“瓦爿墙”(后来被他用到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上),如比水立方(北京奥运会的游泳场馆)更早的异形经构,如波形体、太湖石等。
“对学生和蔼可亲”
但是,每当谈起他的学生来,王澍就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慈爱,他称学生为孩子,而且对每个学生的长项如数家珍,充满期许。
同样也是老师的潘沁对此感触很深,潘沁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与王澍合作过美术馆、博物馆的公共导视项目。“王老师对我们学生和蔼可亲,很有耐心。学生如果对他的某个理念不理解,他会一直解释,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潘沁说。
记者 卢科霞 李臻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