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爱心宁波志愿宁波 雷锋精神在甬城的生动实践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05 09:33:37报料热线:81850000

志愿者飞舞绿手帕。

温暖午餐。

志愿者助老。

世博志愿者。

舟曲县城关一小的孩子在读宁波小朋友写来的信。

  三月,是一个温暖的月份,不仅因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还因为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雷锋。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面鲜艳的道德旗帜。从此,“雷锋”这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

  半个世纪悄然而去,雷锋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持续弘扬在神州大地。“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友爱、无私、奉献、诚信”……雷锋精神一次次被时代重新解读,一次次被赋予新的生命,不同时代总结出了不同版本的雷锋精神,但无论怎样表达,其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核心却始终不变,这些都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奋力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站在3月5日的晨曦中,站在东海之滨的宁波,试图结合宁波实际,总结出49年来雷锋精神在宁波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后结出的硕果。我们发现,这样的硕果实在太多,可以用三个关键词——“爱心宁波”、“志愿宁波”、“创新宁波”,来概括雷锋精神给宁波带来的精神财富。

  爱心宁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摘自雷锋日记

  助人为乐精神的成功实践

  “爱心城市”是宁波的一张名片。这座曾以商业而闻名的城市如今宛若一个爱心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市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款物累计超过30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后面,有数不清的爱心故事。

  在“爱心宁波”的记忆里,“宁波帮”是助人为乐雷锋精神的重要践行者。1966年6月,身在香港的王宽诚拿出100万元捐资助学,建了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其中中学取毛泽东、周恩来名字中各一字命名为东恩中学。王先生的义举,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帮”在家乡捐资助学的先河。在他之后,“宁波帮”捐资助学连绵不断,世界船王包玉刚在甬江蜿蜒处捐建宁波大学,此后,邵逸夫、王宽诚、曹光彪、李达三、顾国华等“宁波帮”人士相继捐资宁波大学,目前捐赠额逾4亿元人民币。

  一些“宁波帮”捐赠的背后,还藏着感人的故事。1987年2月12日下午,14岁的美籍华人张士柏在一次游泳练习时发生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四年后,张士柏把父母亲友资助他的生活保障费连同他从小省下的零用钱,共20万美元,捐献给祖籍地北仑,设立奖学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大家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这种感人的捐赠也发生在许许多多普通宁波人身上。出生于奉化桐照乡的林崇云,1991年7月被工作单位选送到日本进修,不幸于同年8月因车祸客死他乡,他的父亲因经受不住这一打击不幸去世。妻子张园玉为告慰亡灵,与家人把日本方赔偿的7.5万元抚恤费,捐献给林崇云的母校——桐照乡初中,建造了一幢图书实验楼。

  进入2000年,宁波的爱心故事出现了“井喷”。余姚人王国军2008年为了纪念已故的救命恩人李信国,出资20万元在恩人工作过的地方设立一个教育基金,资助当地贫困孩子读书。有些人并不富裕也慷慨解囊,慈溪白沙路街道白沙社区居民华建业,一位每月领1200余元退休工资的老人,去年捐出自己名下唯一一套房产,用于慈善事业。有些人的捐赠,钱并不多,但很有意义,如前年6月25日,12岁的北仑华山小学学生朱文韬走进了北仑区慈善总会,捐献了自己出书所得的稿费。

  2005年以后,出现了更多以群体形式呈献的感人义举:2300名宁波市民在六天时间内为素不相识的青海患病女教师捐出了六十万元;一万多名宁波市民一天结对了一万两千名贵州贫困学子……我省诗人程蔚东在浙江骄傲颁奖典礼上写给“一万名宁波市民”的颁奖词生动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善良情怀:“当一个遥远和贫寒的困难在这个繁华和富裕的城市遇到一束温暖的目光,朋友,你感动过吗?这就是公元2006年8月19日的宁波,这就是用11000个普通爱心家庭支助贵州12299个贫困孩子的善举,这就是东部沿海的一座城市对情义无价和谐中国的有力诠释。”

  宁波的爱心,还到达了全国许多发生重大灾难的地方。玉树地震了,慈溪志愿者当天赶赴灾区;云南发生了干旱,宁波市民资助了当地300多名学生;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宁波市民捐赠了1000只书包……

  声音

  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六大价值取向”

  学雷锋要从小事做起

  姜建蓉(宁波社科院副院长):目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是一种榜样教育。雷锋作为一个榜样人格,用平凡的人生树立起了一个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坐标,这个坐标,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了引领作用。我市现在倡导的以“忠诚、公正、诚信、明礼、创新、担当”为核心的“六大价值取向”,“三思三创”精神,在本质上和雷锋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无论是学习雷锋活动还是“六大价值取向”都重在实践,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载体,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这对我市建成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社会和谐好”的示范区大有益。

  学雷锋要从小事做起

  龚学明(慈溪蓝天下爱心工作室负责人):“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段社会上曾经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其实学雷锋很简单,就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别人问你路,你热情地回答,小区里有了废纸,你将其轻轻捡起……做这些小事,就是学雷锋。学雷锋没有必要搞轰轰烈烈的形式,也没有必要整天等着做轰轰烈烈的大好事,只要你怀着一颗善意的心,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手就行。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爱心宁波志愿宁波 雷锋精神在甬城的生动实践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05 09:33:37

志愿者飞舞绿手帕。

温暖午餐。

志愿者助老。

世博志愿者。

舟曲县城关一小的孩子在读宁波小朋友写来的信。

  三月,是一个温暖的月份,不仅因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还因为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雷锋。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面鲜艳的道德旗帜。从此,“雷锋”这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

  半个世纪悄然而去,雷锋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持续弘扬在神州大地。“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友爱、无私、奉献、诚信”……雷锋精神一次次被时代重新解读,一次次被赋予新的生命,不同时代总结出了不同版本的雷锋精神,但无论怎样表达,其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核心却始终不变,这些都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奋力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站在3月5日的晨曦中,站在东海之滨的宁波,试图结合宁波实际,总结出49年来雷锋精神在宁波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后结出的硕果。我们发现,这样的硕果实在太多,可以用三个关键词——“爱心宁波”、“志愿宁波”、“创新宁波”,来概括雷锋精神给宁波带来的精神财富。

  爱心宁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摘自雷锋日记

  助人为乐精神的成功实践

  “爱心城市”是宁波的一张名片。这座曾以商业而闻名的城市如今宛若一个爱心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市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款物累计超过30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后面,有数不清的爱心故事。

  在“爱心宁波”的记忆里,“宁波帮”是助人为乐雷锋精神的重要践行者。1966年6月,身在香港的王宽诚拿出100万元捐资助学,建了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其中中学取毛泽东、周恩来名字中各一字命名为东恩中学。王先生的义举,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帮”在家乡捐资助学的先河。在他之后,“宁波帮”捐资助学连绵不断,世界船王包玉刚在甬江蜿蜒处捐建宁波大学,此后,邵逸夫、王宽诚、曹光彪、李达三、顾国华等“宁波帮”人士相继捐资宁波大学,目前捐赠额逾4亿元人民币。

  一些“宁波帮”捐赠的背后,还藏着感人的故事。1987年2月12日下午,14岁的美籍华人张士柏在一次游泳练习时发生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四年后,张士柏把父母亲友资助他的生活保障费连同他从小省下的零用钱,共20万美元,捐献给祖籍地北仑,设立奖学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大家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这种感人的捐赠也发生在许许多多普通宁波人身上。出生于奉化桐照乡的林崇云,1991年7月被工作单位选送到日本进修,不幸于同年8月因车祸客死他乡,他的父亲因经受不住这一打击不幸去世。妻子张园玉为告慰亡灵,与家人把日本方赔偿的7.5万元抚恤费,捐献给林崇云的母校——桐照乡初中,建造了一幢图书实验楼。

  进入2000年,宁波的爱心故事出现了“井喷”。余姚人王国军2008年为了纪念已故的救命恩人李信国,出资20万元在恩人工作过的地方设立一个教育基金,资助当地贫困孩子读书。有些人并不富裕也慷慨解囊,慈溪白沙路街道白沙社区居民华建业,一位每月领1200余元退休工资的老人,去年捐出自己名下唯一一套房产,用于慈善事业。有些人的捐赠,钱并不多,但很有意义,如前年6月25日,12岁的北仑华山小学学生朱文韬走进了北仑区慈善总会,捐献了自己出书所得的稿费。

  2005年以后,出现了更多以群体形式呈献的感人义举:2300名宁波市民在六天时间内为素不相识的青海患病女教师捐出了六十万元;一万多名宁波市民一天结对了一万两千名贵州贫困学子……我省诗人程蔚东在浙江骄傲颁奖典礼上写给“一万名宁波市民”的颁奖词生动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善良情怀:“当一个遥远和贫寒的困难在这个繁华和富裕的城市遇到一束温暖的目光,朋友,你感动过吗?这就是公元2006年8月19日的宁波,这就是用11000个普通爱心家庭支助贵州12299个贫困孩子的善举,这就是东部沿海的一座城市对情义无价和谐中国的有力诠释。”

  宁波的爱心,还到达了全国许多发生重大灾难的地方。玉树地震了,慈溪志愿者当天赶赴灾区;云南发生了干旱,宁波市民资助了当地300多名学生;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宁波市民捐赠了1000只书包……

  声音

  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六大价值取向”

  学雷锋要从小事做起

  姜建蓉(宁波社科院副院长):目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是一种榜样教育。雷锋作为一个榜样人格,用平凡的人生树立起了一个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坐标,这个坐标,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了引领作用。我市现在倡导的以“忠诚、公正、诚信、明礼、创新、担当”为核心的“六大价值取向”,“三思三创”精神,在本质上和雷锋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无论是学习雷锋活动还是“六大价值取向”都重在实践,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载体,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这对我市建成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社会和谐好”的示范区大有益。

  学雷锋要从小事做起

  龚学明(慈溪蓝天下爱心工作室负责人):“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段社会上曾经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其实学雷锋很简单,就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别人问你路,你热情地回答,小区里有了废纸,你将其轻轻捡起……做这些小事,就是学雷锋。学雷锋没有必要搞轰轰烈烈的形式,也没有必要整天等着做轰轰烈烈的大好事,只要你怀着一颗善意的心,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手就行。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