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名中医宋世焱去世 昨天许多市民来送宋老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3-16 10:00:01报料热线:81850000

宋老的家人在追悼会上。记者 徐文杰 摄

  《名中医宋世焱驾鹤西去》后续

  “宋医生走了!”听到这个消息,年过花甲的陈美珍一夜没睡好,昨天天刚亮,她就赶到高塘四村宋世焱的家,紧接着又去了殡仪馆,想送宋老最后一程。

  40年前,宋老常常到她所在药店检查药材,替患者抓药,她很少见过这么亲力亲为的医生,打心眼里佩服他,两人成了朋友,宋老的敬业和严谨也一直影响着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生只想单纯做个好医生的宋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很多人。

  数十年老朋友:他经常到药店替患者抓药

  宋世焱的遗像放在正中央,一脸的慈祥谦和,嘴角微微上扬,眼角眉梢全是笑意,一如他平时面对同事和患者时的模样。看到这笑容,陈美珍的眼泪再次涌了上来。

  “我很少见过像宋老这么好的医生。”陈美珍回忆,上世纪70年代,她工作的药店就在宋老医院的旁边,当时的医院还没有药房,都在药店抓药,宋老常常自己来看各批次药材的质量,或者陪着病人过来,看到病人按剂量抓好药才放心。

  “宋老常说剂量差之分毫,就会影响药的效果。我们也苦练基本功,药抓得又快又准,几次比赛都拿过名次的。”陈美珍沉浸在回忆里,“他为此也很尊重我,有时候在路上碰到,他会特意从自行车上下来和我打招呼……”

  “他其实对谁都好,所以大家都记着他。”陈美珍说,她眼神不好,不太看报纸,宋老去世的消息,还是乡下的朋友看到后通知她的。

  最早的学生:他常说医德比医术更重要

  蒙蒙细雨中,同样一早赶来参加遗体告别的,还有卫生系统的领导,有宋老生前的亲朋好友,有以前的同事、学生,还有许多医疗战线的同仁。告别大厅里三层外三层,熟面孔、生面孔,来了一拨又一拨。

  宋老的学生有很多,除了儿子宋泽军和儿媳励桂虹之外,还有许多得意门生。有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中医,也有年富力强的主任中医师,聚在一起,说的都是宋老生前的点滴。

  81岁的俞医生和76岁的徐医生,是宋老最早的一批学生,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听宋老上课。俞医生回忆,当时宋老才30岁出头,上课讲得非常仔细。宋老告诉他们,做医生最重要的是医德和医术,医术可以逐渐提升,但医德从一开始就要修炼好。

  后来,他们这批人分别进了各大医院、卫生院,逐渐成长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数十年的从医生涯,宋老的话一直影响着他们。

  关门弟子:他对患者心存同情和耐心

  市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徐彩华是宋世焱的最后一批学生之一,也可以说是关门弟子。1989年,刚分配到中医院的徐彩华就跟着宋老坐诊,一直到1990年宋老因为腿疾不得不停止上班。在许多患者面前,宋老都亲切地介绍徐彩华是自己的“女儿”,这一年中,他的许多细节一直影响着徐彩华。

  “当时还不知道他的股骨头已经坏死,只是腿痛,但他一直在坚持。”徐彩华回忆,当时宋老通常是一早坐门诊,坐到上午10点多钟,实在痛得不行了,就去做一会儿推拿,然后再接着看病,这种敬业精神让他们这些新人非常感动。

  徐彩华记得,最初的学习就是坐在宋老后面看他开方子,几乎每一味药宋老都要细细斟酌。她后来才知道,宋老反复掂量的不是药效,各种草药的药效他早已烂熟于心,他考虑的是药价。宋老说,用最便宜的药把病看好才是好医生。

  在徐彩华后来近20年的从医生涯中,她也会下意识地比较价格,在药效相同的情况下,给患者换最廉价的药。

  昨天下午,徐彩华又给记者打来电话,她说,宋老还有一点非常难能可贵,也是现在很多医生需要学习的,那就是对患者的耐心。他看病的时间很长,问得非常仔细,许多连患者自己都没想到的细节都会问到。宋老觉得病人来一次不容易,一定得把病看透了、看全了,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再仔细想想,还有什么不舒服的?”他还经常给患者讲笑话,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时代不同了,如今徐彩华坐门诊常常一天要看100多号,每个患者不可能看很长时间,但她尽量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多问一句。对患者心存同情,保持耐心,这是一个医生的基本素养。老师的言传身教,她会一直记得。

  东南商报记者 樊卓婧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名中医宋世焱去世 昨天许多市民来送宋老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3-16 10:00:01

宋老的家人在追悼会上。记者 徐文杰 摄

  《名中医宋世焱驾鹤西去》后续

  “宋医生走了!”听到这个消息,年过花甲的陈美珍一夜没睡好,昨天天刚亮,她就赶到高塘四村宋世焱的家,紧接着又去了殡仪馆,想送宋老最后一程。

  40年前,宋老常常到她所在药店检查药材,替患者抓药,她很少见过这么亲力亲为的医生,打心眼里佩服他,两人成了朋友,宋老的敬业和严谨也一直影响着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生只想单纯做个好医生的宋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很多人。

  数十年老朋友:他经常到药店替患者抓药

  宋世焱的遗像放在正中央,一脸的慈祥谦和,嘴角微微上扬,眼角眉梢全是笑意,一如他平时面对同事和患者时的模样。看到这笑容,陈美珍的眼泪再次涌了上来。

  “我很少见过像宋老这么好的医生。”陈美珍回忆,上世纪70年代,她工作的药店就在宋老医院的旁边,当时的医院还没有药房,都在药店抓药,宋老常常自己来看各批次药材的质量,或者陪着病人过来,看到病人按剂量抓好药才放心。

  “宋老常说剂量差之分毫,就会影响药的效果。我们也苦练基本功,药抓得又快又准,几次比赛都拿过名次的。”陈美珍沉浸在回忆里,“他为此也很尊重我,有时候在路上碰到,他会特意从自行车上下来和我打招呼……”

  “他其实对谁都好,所以大家都记着他。”陈美珍说,她眼神不好,不太看报纸,宋老去世的消息,还是乡下的朋友看到后通知她的。

  最早的学生:他常说医德比医术更重要

  蒙蒙细雨中,同样一早赶来参加遗体告别的,还有卫生系统的领导,有宋老生前的亲朋好友,有以前的同事、学生,还有许多医疗战线的同仁。告别大厅里三层外三层,熟面孔、生面孔,来了一拨又一拨。

  宋老的学生有很多,除了儿子宋泽军和儿媳励桂虹之外,还有许多得意门生。有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中医,也有年富力强的主任中医师,聚在一起,说的都是宋老生前的点滴。

  81岁的俞医生和76岁的徐医生,是宋老最早的一批学生,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听宋老上课。俞医生回忆,当时宋老才30岁出头,上课讲得非常仔细。宋老告诉他们,做医生最重要的是医德和医术,医术可以逐渐提升,但医德从一开始就要修炼好。

  后来,他们这批人分别进了各大医院、卫生院,逐渐成长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数十年的从医生涯,宋老的话一直影响着他们。

  关门弟子:他对患者心存同情和耐心

  市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徐彩华是宋世焱的最后一批学生之一,也可以说是关门弟子。1989年,刚分配到中医院的徐彩华就跟着宋老坐诊,一直到1990年宋老因为腿疾不得不停止上班。在许多患者面前,宋老都亲切地介绍徐彩华是自己的“女儿”,这一年中,他的许多细节一直影响着徐彩华。

  “当时还不知道他的股骨头已经坏死,只是腿痛,但他一直在坚持。”徐彩华回忆,当时宋老通常是一早坐门诊,坐到上午10点多钟,实在痛得不行了,就去做一会儿推拿,然后再接着看病,这种敬业精神让他们这些新人非常感动。

  徐彩华记得,最初的学习就是坐在宋老后面看他开方子,几乎每一味药宋老都要细细斟酌。她后来才知道,宋老反复掂量的不是药效,各种草药的药效他早已烂熟于心,他考虑的是药价。宋老说,用最便宜的药把病看好才是好医生。

  在徐彩华后来近20年的从医生涯中,她也会下意识地比较价格,在药效相同的情况下,给患者换最廉价的药。

  昨天下午,徐彩华又给记者打来电话,她说,宋老还有一点非常难能可贵,也是现在很多医生需要学习的,那就是对患者的耐心。他看病的时间很长,问得非常仔细,许多连患者自己都没想到的细节都会问到。宋老觉得病人来一次不容易,一定得把病看透了、看全了,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再仔细想想,还有什么不舒服的?”他还经常给患者讲笑话,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时代不同了,如今徐彩华坐门诊常常一天要看100多号,每个患者不可能看很长时间,但她尽量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多问一句。对患者心存同情,保持耐心,这是一个医生的基本素养。老师的言传身教,她会一直记得。

  东南商报记者 樊卓婧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