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要培育“七大优势”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3-21 07:02:44报料热线:81850000

顾文俊

2006-2011年我市民企商标数据

2006-2011年民营企业增加数量

  参会人员将达数千人、规格和档次空前的全市民营经济大会今天拉开帷幕。

  宁波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历了黄金10年,也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宁波民营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正经历转型升级阵痛的宁波民营企业需要破解哪些难题?今后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谋划,如何应对2012年复杂的形势,实现“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提升,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在全市民营经济大会召开前夕,记者专访了市工商局局长顾文俊。

  更多民企迈步“亿元”时代

  宁波民营经济无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快速发展,也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顾文俊告诉记者,到2011年底,宁波的私营企业、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总量达47.5万户,这个数字与宁波760.57万常住人口相映衬,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16个生活在宁波的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企业法人代表)。

  宁波民营企业数量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民企总量从2006年初的7.95万户猛增到2011年底的14.2万户,“十一五”期间增长接近一倍。“宁波创业创新激情涌动”,依照工商部门的注册记录,过去5年,平均每天(以每年250个工作日算)有380户个体私营老板在宁波这片热土上诞生。

  5年来,民营企业占宁波企业总数比重走出了一个“N”字型,从2006年的波底走到2011年的波峰,近年来的平均占比为84.63%。即便是2009年金融危机情况下的占比最低值也为79.4%,2011年上半年到达峰值88.87%。宁波民企的总数占比略高于去年83%的比例,更是远超广东的79%、山东的78%;2011年底的这比例为85.88%。

  不单数量猛增,民企实力也明显增强。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从2007年的142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201亿元,增幅高达125%。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从2007年153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25万元,增幅47%。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从2007年的78户增加到2011年的360户,增幅362%;注册资本1000万元至1亿元的私营企业从2007年的2711户增加到2011年的6118户,增幅126%。仅2011年新增注册资本5亿元以上企业就有7家。

  “眼下民企上市已经具备较坚实的基础”,顾文俊分析,宁波民企结构不断优化。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是我市民营企业的主要类型,其中公司制企业占比逐年上升,无论从数量还是资金量已占据我市内资企业的主导地位,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力军”。

  按需而为,市工商局出台多项服务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创新准入服务手段,简化准入审批程序,为民营经济投资和发展乃至上市创造更优越的准入环境。

  再提升亟待破“三难”

  顾文俊认为,当前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正面临着各要素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受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加上人民币升值、能源、原材料、劳务成本大幅度上涨等因素,民营企业面临发展困境。能源、原材料上涨等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由于我市民营企业传统制造业为主,能源、原材料、用人成本等上涨,使得企业的成本投入增加,在去年11月开展的“千名工商干部访万家企业”活动调研中发现,自2011年以来企业工资平均涨幅在20%以上,这给中小规模发展的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压缩了赢利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企业融资难。去年市工商局对全市民营企业发放的339份有效问卷中,调研发现,在已开始考虑或准备推进转型升级的企业中,75.4%的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平均缺口达到875.4万元。当然,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银行融资渠道不畅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招工难也有待破解,员工资薪期值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用人留人的办法不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招工用工困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例如:土地集约使用,导致生产扩张难;汇率升值,致使经营困难;部分企业认为税费负担、政策支持等也影响企业发展。

  转型升级要培育“七大优势”

  顾文俊认为,占全市市场主体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引领全市经济科学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体。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培育我市民营企业的“七大优势”。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的集聚优势。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下游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构建“龙头企业带动的合理有序”民营企业成长梯队。二是培育企业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鼓励建立我市民营企业商标评估、商标转让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商标质押融资。并借助成熟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培育民营企业的国际品牌优势。

  此外,还需培育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多元化市场交易平台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以及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优势和节能减排的生态环境优势。

  制图:周思聪 东南商报记者 黄银凤 周雁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要培育“七大优势”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3-21 07:02:44

顾文俊

2006-2011年我市民企商标数据

2006-2011年民营企业增加数量

  参会人员将达数千人、规格和档次空前的全市民营经济大会今天拉开帷幕。

  宁波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历了黄金10年,也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宁波民营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正经历转型升级阵痛的宁波民营企业需要破解哪些难题?今后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谋划,如何应对2012年复杂的形势,实现“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提升,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在全市民营经济大会召开前夕,记者专访了市工商局局长顾文俊。

  更多民企迈步“亿元”时代

  宁波民营经济无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快速发展,也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顾文俊告诉记者,到2011年底,宁波的私营企业、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总量达47.5万户,这个数字与宁波760.57万常住人口相映衬,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16个生活在宁波的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企业法人代表)。

  宁波民营企业数量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民企总量从2006年初的7.95万户猛增到2011年底的14.2万户,“十一五”期间增长接近一倍。“宁波创业创新激情涌动”,依照工商部门的注册记录,过去5年,平均每天(以每年250个工作日算)有380户个体私营老板在宁波这片热土上诞生。

  5年来,民营企业占宁波企业总数比重走出了一个“N”字型,从2006年的波底走到2011年的波峰,近年来的平均占比为84.63%。即便是2009年金融危机情况下的占比最低值也为79.4%,2011年上半年到达峰值88.87%。宁波民企的总数占比略高于去年83%的比例,更是远超广东的79%、山东的78%;2011年底的这比例为85.88%。

  不单数量猛增,民企实力也明显增强。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从2007年的142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201亿元,增幅高达125%。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从2007年153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25万元,增幅47%。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从2007年的78户增加到2011年的360户,增幅362%;注册资本1000万元至1亿元的私营企业从2007年的2711户增加到2011年的6118户,增幅126%。仅2011年新增注册资本5亿元以上企业就有7家。

  “眼下民企上市已经具备较坚实的基础”,顾文俊分析,宁波民企结构不断优化。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是我市民营企业的主要类型,其中公司制企业占比逐年上升,无论从数量还是资金量已占据我市内资企业的主导地位,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力军”。

  按需而为,市工商局出台多项服务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创新准入服务手段,简化准入审批程序,为民营经济投资和发展乃至上市创造更优越的准入环境。

  再提升亟待破“三难”

  顾文俊认为,当前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正面临着各要素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受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加上人民币升值、能源、原材料、劳务成本大幅度上涨等因素,民营企业面临发展困境。能源、原材料上涨等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由于我市民营企业传统制造业为主,能源、原材料、用人成本等上涨,使得企业的成本投入增加,在去年11月开展的“千名工商干部访万家企业”活动调研中发现,自2011年以来企业工资平均涨幅在20%以上,这给中小规模发展的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压缩了赢利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企业融资难。去年市工商局对全市民营企业发放的339份有效问卷中,调研发现,在已开始考虑或准备推进转型升级的企业中,75.4%的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平均缺口达到875.4万元。当然,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银行融资渠道不畅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招工难也有待破解,员工资薪期值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用人留人的办法不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招工用工困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例如:土地集约使用,导致生产扩张难;汇率升值,致使经营困难;部分企业认为税费负担、政策支持等也影响企业发展。

  转型升级要培育“七大优势”

  顾文俊认为,占全市市场主体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引领全市经济科学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体。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培育我市民营企业的“七大优势”。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的集聚优势。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下游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构建“龙头企业带动的合理有序”民营企业成长梯队。二是培育企业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鼓励建立我市民营企业商标评估、商标转让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商标质押融资。并借助成熟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培育民营企业的国际品牌优势。

  此外,还需培育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多元化市场交易平台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以及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优势和节能减排的生态环境优势。

  制图:周思聪 东南商报记者 黄银凤 周雁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