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临保食品"超市要设专区销售 十家"三江"未设置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21 11:00:21报料热线:81850000

麦德龙超市设立“临保”专柜

  到超市购物,你是看了又看?还是随便拿一件,买了就走?如果你属于后者,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买到“临保食品”,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困扰。

  随着全国上下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临保食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临保食品”,即临近保质期限但尚未过期的食品,“临保食品”集中明示销售,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去年年底,省工商局出台规定,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管理制度,根据食品特性设立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并设置醒目标志告知消费者。目前,不少地方的超市已经把“临保食品”统一放在专区或专柜销售,或者贴上醒目的提示标签。

  宁波情况怎么样?上周,记者采访我市多家超市发现,除麦德龙等少数大型零售批发超市在“临保食品”明示上做法较为规范外,绝大部分超市没有做到明示。

  麦德龙“临保”明示较规范

  3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麦德龙,进门右拐,就看到了映在黄底上的7个醒目的红色大字:临近保质期商品。记者随手拿起一件商品:荟食冰红茶,6瓶一组,生产日期是去年的4月25日,保质期一年,原价12元,折后价9.9元。3月10日,这款冰红茶被放到“临保专柜”上。

  麦德龙在开业之初就全面实施了保质期预警方案,并于2007年设置专柜销售“临保商品”。“当时专柜名称叫‘清仓商品特卖区’,去年12月,正式更名为‘临保商品’专柜。”麦德龙质量管理经理陈旭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食品卖到什么时候,就成了“临保食品”?陈旭芳介绍说,麦德龙自推出保质期预警方案时,就有了规范明细,目前进一步明确:保质期1年以上、半年以上不足1年、90天以上不足半年、30天以上不足90天、16天以上不足30天、少于15天,与之对应,这些食品存放到保质期满前45天、20天、15天、10天、5天、1—4天,就作为临近保质期食品。

  记者发现,进入“临保专柜”的食品一般只要求在常温下保存。至于像水果、蔬菜、牛奶、肉类、水产等,对储藏条件要求不一,有的要求12℃—14℃,有的要求0℃—4℃,如果将不同储藏条件的食品摆放在一个专柜,反而不易保存。那么,对于这些品种的食品,麦德龙是如何进行“临保”明示的呢?

  “此类食品若临近保质期,我们就在每份‘临保食品’上就地粘贴统一的‘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陈旭芳介绍说。不仅如此,这一标签还用在“临保食品”与正常保质期商品捆绑销售时,提醒消费者注意。

  在浩如烟海的待售食品中,如何不让“临保食品”成为漏网之鱼?麦德龙为此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保障机制,落实专门的“临保食品”管理人员,建立“临保食品”定时、定人、定位的日常检查制度,制度具体到按照食品保质期长短设定检查频率,检查时采用地毯式搜索法,检查结果由专人做好登记记录工作,质量经理不定期抽查。

  “发现食品临近保质期时,立时转至‘临保专柜’,或统一粘贴明示标签;针对保质期到期商品及时进行销毁处理,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

  将“临保食品”进行醒目标识后,是否会影响销量?麦德龙方面表示,影响不大。一来,由于订货合理,最终变为“临保”食品的数量很有限;二来,“临保食品”都有折价措施,只要能在剩余时间内用完,又能享受到较大优惠,消费者还是很乐意购买的。

  消费者期盼“临保”醒目提示

  上周,《帮办周刊》联合第三方调查测评机构宁波远东零点市场调查咨询有限公司,对341位在线网友就“临保食品”要不要醒目提示进行了调查。

  34.1%的被访者表示通过媒体知道部分超市设立了“临保”专柜。67.5%的被访者欢迎超市在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上加大提醒力度。

  网友所知的目前超市处理“临保食品”的方式有哪些?56.7%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发现“临保食品”依旧混在一般商品中销售;43.5%的被访者表示看到过“临保食品”和新鲜食品捆绑销售;26.8%的被访者表示遇到过“临保食品”便宜打折。

  网友小蔡说:“超市常把快过期的酸奶之类的食品和新鲜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不买吧,感觉有点亏;买吧,又怕喝不完。有时候好不容易把快过期的喝完了,发现当初新鲜的那箱又快过期了。”

  调查显示,22.3%的被访者愿意购买“临保”专柜的商品,19.8%的被访者表示坚决不愿意购买“临保”专柜食品,51.6%的被访者表示要视商品的具体情况而定。

  受访者愿意购买“临保”专柜食品的原因中,看重价格便宜的占34.6%,觉得很多食品距离保质期还有一段时间不影响食用的占11.2%。不愿意购买“临保”专柜食品的最主要原因是对食品质量不放心,占到了85.4%。

  另外,网友希望我市尽快出台针对“临保食品”的具体规定,例如:离保质期多久算是“临保食品”?

  工商12315中心主任龚央维表示:将加大“临保”明示力度

  宁波如何推进超市“临保”专柜建设?记者就此专访了宁波市工商局12315中心主任龚央维。

  龚主任介绍,去年3月,我市工商部门就制定推行了《宁波市大型商场超市八大制度》。其中,除明确要求“大型商场超市应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向公众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接受公众监督”外,还提倡“商场(超市)设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不设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专柜的,应在待售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上逐一粘贴统一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一类字样的标签。”

  不仅如此,制度中还指出,捆绑搭售的食品为临近保质期食品的,也必须粘贴“临近保质期食品”一类字样的标签,不得隐藏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去年年底,省工商局出台《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其中第二十条再次明确指出: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管理制度,根据食品特性设立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并设置醒目标志告知消费者。

  据工商部门统计,虽然我市已有346家做到了“制度上墙”,但只有少数大型超市设立了“临保食品”柜台。

  龚央维说,下一步,工商部门将与帮办一道加大“临保食品”明示推进力度,要求更多大中型超市设立“临保食品”专柜(专区),规范“临保食品”明示行为,即使是那些经营面积小的便利店或者乡镇小超市,也应因地制宜,在“临保食品”上贴标签或者悬挂“临保食品”提示,让消费者消费时明白放心。

  记者暗访十家“三江”未见“临保专区”

  3月16日至3月18日,记者先后走访了10家三江超市,均未看到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区,也未看到有关“临保食品”的醒目标志。

  3月16日晚上7点,记者先来到位于江北的三江超市建业商场。当记者询问商场工作人员是否有“临保食品”专区时,对方反问什么是“临保食品”?记者一番解释后,对方表示,商场里并无这样的专区。

  3月17日下午2点,在江东区镇安街的三江超市华严商场,记者围着食品区转了好几圈,始终没有找到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区。先后问了四五名导购人员,他们都摇头说没有。

  在冷藏区,记者发现一盒3月21日到期的儿童鲜奶酪上绑了两盒赠品,货架上没有提示是“临保食品”。在一处促销摊位前,记者看到两包面包捆绑销售,买一送一,耐人寻味的是赠品的保质期都被胶布覆盖,如果不揭开看,消费者很难看清具体保质期。

  3月18日中午12点,在三江超市宋诏商场,记者从楼下找到楼上,依然没有发现临近保质期食品字样的醒目标志。向工作人员询问,均表示没有设立这样的销售区。

  在奶制品区,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用胶带为快过期的食品打包促销,买一送一。保质期同样被遮挡起来,让人难以查看。

  据帮办记者近期对甬城近20家超市的现场走访,发现除了极少数大型零售批发超市集团在“临保食品”销售上比较规范外,本地不少大型连锁超市仍未设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区,而有些超市则把即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其它食品混在一起促销。一些超市即使形式上设立了“临保专柜”或标牌,但位置较为隐蔽,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

  临近保质期食品集中明示销售,有利于消费者明白消费,也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市少数超市在这方面作了积极尝试,但更多的超市还没有具体行动。

  本报帮办周刊与工商“12315”一起,共同开展“临保食品”明示行动,旨在督促每家超市设置“临保食品”明示专柜,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也欢迎读者朋友出谋献策,为推动超市商场设立“临保”专柜支招。邮箱:100574890@qq.com,热线:18905740000。

  宁波日报记者易鹤 王佳 董小芳通讯员 郑炜 文/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临保食品"超市要设专区销售 十家"三江"未设置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21 11:00:21

麦德龙超市设立“临保”专柜

  到超市购物,你是看了又看?还是随便拿一件,买了就走?如果你属于后者,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买到“临保食品”,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困扰。

  随着全国上下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临保食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临保食品”,即临近保质期限但尚未过期的食品,“临保食品”集中明示销售,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去年年底,省工商局出台规定,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管理制度,根据食品特性设立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并设置醒目标志告知消费者。目前,不少地方的超市已经把“临保食品”统一放在专区或专柜销售,或者贴上醒目的提示标签。

  宁波情况怎么样?上周,记者采访我市多家超市发现,除麦德龙等少数大型零售批发超市在“临保食品”明示上做法较为规范外,绝大部分超市没有做到明示。

  麦德龙“临保”明示较规范

  3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麦德龙,进门右拐,就看到了映在黄底上的7个醒目的红色大字:临近保质期商品。记者随手拿起一件商品:荟食冰红茶,6瓶一组,生产日期是去年的4月25日,保质期一年,原价12元,折后价9.9元。3月10日,这款冰红茶被放到“临保专柜”上。

  麦德龙在开业之初就全面实施了保质期预警方案,并于2007年设置专柜销售“临保商品”。“当时专柜名称叫‘清仓商品特卖区’,去年12月,正式更名为‘临保商品’专柜。”麦德龙质量管理经理陈旭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食品卖到什么时候,就成了“临保食品”?陈旭芳介绍说,麦德龙自推出保质期预警方案时,就有了规范明细,目前进一步明确:保质期1年以上、半年以上不足1年、90天以上不足半年、30天以上不足90天、16天以上不足30天、少于15天,与之对应,这些食品存放到保质期满前45天、20天、15天、10天、5天、1—4天,就作为临近保质期食品。

  记者发现,进入“临保专柜”的食品一般只要求在常温下保存。至于像水果、蔬菜、牛奶、肉类、水产等,对储藏条件要求不一,有的要求12℃—14℃,有的要求0℃—4℃,如果将不同储藏条件的食品摆放在一个专柜,反而不易保存。那么,对于这些品种的食品,麦德龙是如何进行“临保”明示的呢?

  “此类食品若临近保质期,我们就在每份‘临保食品’上就地粘贴统一的‘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陈旭芳介绍说。不仅如此,这一标签还用在“临保食品”与正常保质期商品捆绑销售时,提醒消费者注意。

  在浩如烟海的待售食品中,如何不让“临保食品”成为漏网之鱼?麦德龙为此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保障机制,落实专门的“临保食品”管理人员,建立“临保食品”定时、定人、定位的日常检查制度,制度具体到按照食品保质期长短设定检查频率,检查时采用地毯式搜索法,检查结果由专人做好登记记录工作,质量经理不定期抽查。

  “发现食品临近保质期时,立时转至‘临保专柜’,或统一粘贴明示标签;针对保质期到期商品及时进行销毁处理,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

  将“临保食品”进行醒目标识后,是否会影响销量?麦德龙方面表示,影响不大。一来,由于订货合理,最终变为“临保”食品的数量很有限;二来,“临保食品”都有折价措施,只要能在剩余时间内用完,又能享受到较大优惠,消费者还是很乐意购买的。

  消费者期盼“临保”醒目提示

  上周,《帮办周刊》联合第三方调查测评机构宁波远东零点市场调查咨询有限公司,对341位在线网友就“临保食品”要不要醒目提示进行了调查。

  34.1%的被访者表示通过媒体知道部分超市设立了“临保”专柜。67.5%的被访者欢迎超市在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上加大提醒力度。

  网友所知的目前超市处理“临保食品”的方式有哪些?56.7%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发现“临保食品”依旧混在一般商品中销售;43.5%的被访者表示看到过“临保食品”和新鲜食品捆绑销售;26.8%的被访者表示遇到过“临保食品”便宜打折。

  网友小蔡说:“超市常把快过期的酸奶之类的食品和新鲜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不买吧,感觉有点亏;买吧,又怕喝不完。有时候好不容易把快过期的喝完了,发现当初新鲜的那箱又快过期了。”

  调查显示,22.3%的被访者愿意购买“临保”专柜的商品,19.8%的被访者表示坚决不愿意购买“临保”专柜食品,51.6%的被访者表示要视商品的具体情况而定。

  受访者愿意购买“临保”专柜食品的原因中,看重价格便宜的占34.6%,觉得很多食品距离保质期还有一段时间不影响食用的占11.2%。不愿意购买“临保”专柜食品的最主要原因是对食品质量不放心,占到了85.4%。

  另外,网友希望我市尽快出台针对“临保食品”的具体规定,例如:离保质期多久算是“临保食品”?

  工商12315中心主任龚央维表示:将加大“临保”明示力度

  宁波如何推进超市“临保”专柜建设?记者就此专访了宁波市工商局12315中心主任龚央维。

  龚主任介绍,去年3月,我市工商部门就制定推行了《宁波市大型商场超市八大制度》。其中,除明确要求“大型商场超市应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向公众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接受公众监督”外,还提倡“商场(超市)设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不设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专柜的,应在待售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上逐一粘贴统一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一类字样的标签。”

  不仅如此,制度中还指出,捆绑搭售的食品为临近保质期食品的,也必须粘贴“临近保质期食品”一类字样的标签,不得隐藏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去年年底,省工商局出台《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其中第二十条再次明确指出: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管理制度,根据食品特性设立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并设置醒目标志告知消费者。

  据工商部门统计,虽然我市已有346家做到了“制度上墙”,但只有少数大型超市设立了“临保食品”柜台。

  龚央维说,下一步,工商部门将与帮办一道加大“临保食品”明示推进力度,要求更多大中型超市设立“临保食品”专柜(专区),规范“临保食品”明示行为,即使是那些经营面积小的便利店或者乡镇小超市,也应因地制宜,在“临保食品”上贴标签或者悬挂“临保食品”提示,让消费者消费时明白放心。

  记者暗访十家“三江”未见“临保专区”

  3月16日至3月18日,记者先后走访了10家三江超市,均未看到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区,也未看到有关“临保食品”的醒目标志。

  3月16日晚上7点,记者先来到位于江北的三江超市建业商场。当记者询问商场工作人员是否有“临保食品”专区时,对方反问什么是“临保食品”?记者一番解释后,对方表示,商场里并无这样的专区。

  3月17日下午2点,在江东区镇安街的三江超市华严商场,记者围着食品区转了好几圈,始终没有找到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区。先后问了四五名导购人员,他们都摇头说没有。

  在冷藏区,记者发现一盒3月21日到期的儿童鲜奶酪上绑了两盒赠品,货架上没有提示是“临保食品”。在一处促销摊位前,记者看到两包面包捆绑销售,买一送一,耐人寻味的是赠品的保质期都被胶布覆盖,如果不揭开看,消费者很难看清具体保质期。

  3月18日中午12点,在三江超市宋诏商场,记者从楼下找到楼上,依然没有发现临近保质期食品字样的醒目标志。向工作人员询问,均表示没有设立这样的销售区。

  在奶制品区,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用胶带为快过期的食品打包促销,买一送一。保质期同样被遮挡起来,让人难以查看。

  据帮办记者近期对甬城近20家超市的现场走访,发现除了极少数大型零售批发超市集团在“临保食品”销售上比较规范外,本地不少大型连锁超市仍未设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区,而有些超市则把即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其它食品混在一起促销。一些超市即使形式上设立了“临保专柜”或标牌,但位置较为隐蔽,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

  临近保质期食品集中明示销售,有利于消费者明白消费,也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市少数超市在这方面作了积极尝试,但更多的超市还没有具体行动。

  本报帮办周刊与工商“12315”一起,共同开展“临保食品”明示行动,旨在督促每家超市设置“临保食品”明示专柜,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也欢迎读者朋友出谋献策,为推动超市商场设立“临保”专柜支招。邮箱:100574890@qq.com,热线:18905740000。

  宁波日报记者易鹤 王佳 董小芳通讯员 郑炜 文/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