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组建“护苗队”、开辟“护苗绿色通道”、设立“学生爱心避护点”……为保障学生安全,自2011年以来,我市构筑校园“最后500米”安全带,一年多来,校园“最后500米”意外伤害事故基本杜绝。记者昨日从市教育局获悉,宁波的这一做法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关注,国务委员刘延东对此做法作批示肯定。
“最后500米”安全,泛指中小学,尤其是以小学或幼儿园为中心的、数分钟步行范围内,通往小学或幼儿园主要街道的学生安全问题。
为将孩子安全送进校门,家长违章停车;交警调配大量警力维护秩序;附近居民因堵车引发一系列问题。2011年4月25日,市机关二幼尝试着成立由家长、老师组成“护苗队”,每天6人一组,负责从校门口接过孩子送进幼儿园,家长不下车就能目送孩子安全入园。没想到,这一小小的创举破解了困扰多年的校门口交通拥堵难题。很快,“护苗队”在海曙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广。去年5月,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护学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在全市推广“护苗队”。目前,有海曙区、江北区和江东区55所小学和126所幼儿园组建“护苗队”,奉化、象山、镇海、高新区等县(市)区陆续引进“护苗队”模式。
昨日早上,记者在镇明中心小学看到,靠近校门口一侧用隔离栏隔有一条长约百米,宽约两米的“护苗绿色通道”。这是教育部门与交警共同为孩子们开辟的上下学专用通道,现在市区大多数中小学、幼儿园有这样的专用通道。
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还在校门50米至100米处主道路上设立若干个私家车临时停靠点,以方便家长将孩子交托给护苗队志愿者。
为破解学校周边500米范围内学生安全难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综治、公安、工商等部门合作,在各县(市)区城区的中小学校(试点)周边500米范围,各选择5家至7家商家、店铺作为“学生爱心避护点”,让中小学生及幼儿在遇到危机时能够独立找到获得警方认可的避险求救处。
目前,海曙区在全区所有学校周边已建立了86个“学生爱心避护点”,其他各县(市)区正在积极推广中。避护点实行统一挂牌,设置相关爱心服务内容,履行校园周边巡视护学、上下学交通秩序维护、危急情况避护、报警服务等必要的协助职责,为孩子们的校外安全编织起了守护网。
3月20日,教育部专门出简报向全国介绍宁波构建校园“最后500米”安全带的做法。
宁波日报记者陈敏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