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创新铺就和谐路 高桥派出所为民服务纪实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25 07:45:48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讯 “江湖传言,就是这张图,曾将N多罪犯绳之以法。”日前,宁波市公安局鄞州高桥派出所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张7年前的手绘地图。正是这张地图,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市乃至影响全国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大潮,网友们因此称之为:一张地图引发的“蝴蝶效应”。

  手绘地图其实是一本治安日记

  近日,记者来到了高桥派出所,找到了那张被网友们关注的地图。历时七年,地图已开始泛黄,图上标注的是鄞州高桥藕缆桥村的情况。在图中,村里所有房屋变成了一个个小方块,并标注有编号。而在与地图配套的资料登记簿上,包含了相应外来流动人口的详细信息。

  这张手绘地图的作者是高桥派出所现任所长张吉峰。藕缆桥村位于高桥镇东南角,当地私营企业多,外来人口集中。到2005年时,外来人口已近5000名,而常住人口仅900名。当时管理这一大片区域的辖区民警只有一人。

  一方面人多是非多,另一方面警力缺乏,时任辖区民警的张吉峰从一部电视剧上受到了启发,按照设想把村里的房屋挨家挨户都标注到了图上,并对所有出租房进行编号。搜集整理常住、暂住人口资料,记录出租房地理位置……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幅手绘地图终于大功告成。据悉,地图的投入使用使得当地的处警效率大为提高。

  “蝴蝶效应”引发警务信息化改革

  手绘地图的成功就好像是“蝴蝶”第一次挥动翅膀,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得益于地图的“提醒”,从2006年开始,一个“有房就有形、有人就有影、有动就有信、有疑点就有警”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载体——“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在高桥派出所初具雏形。

  道路、场所、房屋、人员等信息按照“镇-村-自然村-户-间”五级制分别全部编入“电子地图”。不仅如此,辖区民警每天会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录入系统,以保持数据“新鲜度”。这样一来,只要一点鼠标,就能知道一个区域的流动人员构成情况。

  一场勤务机制改革由此发生。2006年4月,宁波市公安系统开展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高桥派出所成为全市公安120余家农村派出所中惟一试点单位。4个月的时间,高桥派出所的“警务地理信息系统”证明了其实用性:破案绝对数、破案率同比分别上升39%和16%,辖区社会治安得到动态管控。

  “高桥经验”由此全面推广。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应用;在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批示后,在全省推广;此后,这个系统还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紧跟时代,创新铺就和谐之路

  3月15日下午2时30分许,高桥派出所的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新的消息:“高桥派出所又出便民新举措,宁波市首个派出所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在高桥派出所诞生了!”

  所长张吉峰告诉记者,3月13日他到藕缆桥村进行走访,有几个货车司机向他反映,说自己车子违章记录已有四条,五条就要被扣车了。但离高桥镇最近的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来回也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平时忙于运输,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处理。

  “高桥离集士港很近,在此停留的货车很多。在回单位的路上,我就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我们所里设立一个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方便司机就近处理呢?”张吉峰说,随后他把这个想法向鄞州公安分局林东局长作了汇报。两天后,这项新的便民举措在拥有27年“爱民”传统的高桥派出所诞生了。

  “高桥派出所将创新精神延伸至工作的每个角落,以无数个‘第一’挺立潮头,以创新铺就和谐之路,为建设‘和谐高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高桥镇党委副书记毛雪光这样评价。

  宁波日报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茹彬彬 李毕华 林海峰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

创新铺就和谐路 高桥派出所为民服务纪实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25 07:45:48

  中国宁波网讯 “江湖传言,就是这张图,曾将N多罪犯绳之以法。”日前,宁波市公安局鄞州高桥派出所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张7年前的手绘地图。正是这张地图,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市乃至影响全国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大潮,网友们因此称之为:一张地图引发的“蝴蝶效应”。

  手绘地图其实是一本治安日记

  近日,记者来到了高桥派出所,找到了那张被网友们关注的地图。历时七年,地图已开始泛黄,图上标注的是鄞州高桥藕缆桥村的情况。在图中,村里所有房屋变成了一个个小方块,并标注有编号。而在与地图配套的资料登记簿上,包含了相应外来流动人口的详细信息。

  这张手绘地图的作者是高桥派出所现任所长张吉峰。藕缆桥村位于高桥镇东南角,当地私营企业多,外来人口集中。到2005年时,外来人口已近5000名,而常住人口仅900名。当时管理这一大片区域的辖区民警只有一人。

  一方面人多是非多,另一方面警力缺乏,时任辖区民警的张吉峰从一部电视剧上受到了启发,按照设想把村里的房屋挨家挨户都标注到了图上,并对所有出租房进行编号。搜集整理常住、暂住人口资料,记录出租房地理位置……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幅手绘地图终于大功告成。据悉,地图的投入使用使得当地的处警效率大为提高。

  “蝴蝶效应”引发警务信息化改革

  手绘地图的成功就好像是“蝴蝶”第一次挥动翅膀,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得益于地图的“提醒”,从2006年开始,一个“有房就有形、有人就有影、有动就有信、有疑点就有警”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载体——“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在高桥派出所初具雏形。

  道路、场所、房屋、人员等信息按照“镇-村-自然村-户-间”五级制分别全部编入“电子地图”。不仅如此,辖区民警每天会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录入系统,以保持数据“新鲜度”。这样一来,只要一点鼠标,就能知道一个区域的流动人员构成情况。

  一场勤务机制改革由此发生。2006年4月,宁波市公安系统开展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高桥派出所成为全市公安120余家农村派出所中惟一试点单位。4个月的时间,高桥派出所的“警务地理信息系统”证明了其实用性:破案绝对数、破案率同比分别上升39%和16%,辖区社会治安得到动态管控。

  “高桥经验”由此全面推广。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应用;在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批示后,在全省推广;此后,这个系统还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紧跟时代,创新铺就和谐之路

  3月15日下午2时30分许,高桥派出所的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新的消息:“高桥派出所又出便民新举措,宁波市首个派出所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在高桥派出所诞生了!”

  所长张吉峰告诉记者,3月13日他到藕缆桥村进行走访,有几个货车司机向他反映,说自己车子违章记录已有四条,五条就要被扣车了。但离高桥镇最近的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来回也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平时忙于运输,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处理。

  “高桥离集士港很近,在此停留的货车很多。在回单位的路上,我就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我们所里设立一个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方便司机就近处理呢?”张吉峰说,随后他把这个想法向鄞州公安分局林东局长作了汇报。两天后,这项新的便民举措在拥有27年“爱民”传统的高桥派出所诞生了。

  “高桥派出所将创新精神延伸至工作的每个角落,以无数个‘第一’挺立潮头,以创新铺就和谐之路,为建设‘和谐高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高桥镇党委副书记毛雪光这样评价。

  宁波日报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茹彬彬 李毕华 林海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