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办事。(徐 能 摄)
老实巷70号,市行政服务中心,老百姓喜欢把它叫做“阳光大厅”,因为这里办事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说起阳光大厅的“身世”,不能不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得把时间回溯到1999年。
起步受阻
那一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宁波被列为唯一的试点市。宁波在5月份明确提出将这项改革任务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重要抓手,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并于8月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
然而,改革在起步阶段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管理就是审批”的观念在许多人思想中根深蒂固,有人担心“一放就会乱”。有的认为自己部门所辖领域的审批事项并不多。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平时精力大多花在审批上,一旦“砍”掉部分事项,就意味着部门职能被“削减”,不少人觉得自己可能成为“闲人”。
行政审批实际状况如何?市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想了解清楚。他们组织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经营者的意见和建议。除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等现象,大家反映最多的就是审批环节太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一篇报道
调研发现了许多典型案例。1999年8月27日,《宁波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86枚大印竟盖不出一个房产项目》,讲述了当时宁波亨润集团房产公司开发一个住宅小区项目的遭遇:从1998年9月到1999年7月的10个月间,该公司跑了33个部门,盖了86枚图章,支付各项费用450多万元,工程已到竣工验收阶段,但审批手续仍未完结。
一石激起千层浪。企业界强烈呼唤改革审批制度为企业松绑。政府部门对此感到震惊,工作人员连呼“没想到”,一个项目居然要跑那么多部门、盖那么多章。一个共识迅速在政府系统形成:“繁冗的审批环节、低下的办事效率,已经成为横亘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大道上的巨大障碍。”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