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三北地区:近现代宁波帮航运业的揺篮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4-15 10:47:17报料热线:81850000

  宁绍商轮公司船票

  宁绍商轮公司股票

  龙山三北轮埠公司旧址

  近代宁波帮轮船业的先驱

  近代全国航运的中心是上海,正如《上海长江航运志》序所言:“清康熙二十四年解除海禁,长江航运与南北洋海运在上海接轨,上海逐渐成为国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

  三北走上近代航运业中心位置领军人物的为镇北龙山西门外人郑良裕。

  西门外郑氏家族是航海世家,早在元代,家族已以鱼盐业为主业,并创建三北地区最早的航业会所天妃宫(今尚存),清代雍正年间,以西门外郑氏家族为主的镇北帮已在甬城双街创建渔船业北筒公所,为各涨网公所之总机关。清嘉庆道光年间,西门外郑志贤(1779—1849),号存义,先后到岱山贩鱼盐,到内地贩米谷,“家渐起,既而诸兄弟亦工于心计,相佐益盛,历数年积金钜万。”

  而郑良裕则为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先驱和重要人物。郑良裕17岁时(1883),在沪创办轧花厂,不久又创通裕铁厂,制造内河小火轮。1900年改名公茂船厂,光绪二十七年(1901)独资建立通裕航业公司。如算上通裕1897年在杭州设立通裕轮船局的短暂经历,更比宁绍商轮公司创办(1908)早10余年。

  通裕航业公司是近代民族航运最早的企业,是国内民营航运公司的佼佼者,在清末与张謇所创的大达航业集团、朱葆三航运集团齐名。在《中国通史》及《上海长江航运志》等资料中,均有郑良裕及其所创公茂轮船局、平安轮公司和通裕航业集团的记载,并且是近代所创第一家大规模的民营航运集团。

  通裕集团的前身为公茂轮船公司,系公茂机器造船厂老板郑良裕于1901年在上海创办。到1909年,这家公司已有小轮9只,辟有上海至苏州、常熟、镇江、杭州、嘉兴、湖州等航线。同年,郑良裕再投资7万元,购买“宝华”轮1只(545吨),在宁波设立宝华轮船局,次年又购进“平安”号轮船(455吨),在上海成立平安轮船局。1913年,公茂轮船公司改称通裕商号。1914年接受平安轮船局的“平安”轮。1914年至1915年有小轮12只,辟有上海—苏州、常熟、海宁及苏州—溧阳等航线。1916年,宝华轮船局从宁波迁往上海。至此,由郑家独资创办的通裕集团遂告形成。其拥有大轮7只,计6348总吨;小轮16只,204总吨。长江航线在其营运活动中居重要地位。1916年,通裕派“宝华”轮航行宁波—宜昌之间的江海航线。不久,又添“新平安”等轮,开航上海—长沙航线。到1921年,又增小轮3只,总吨位为172吨,在苏南水域,其实力仅次于内河招商局与戴生昌轮船局。

  公茂机器造船厂也是近代著名的造船企业,1912年迁址浦东,1919年后,曾建造2000吨级远洋轮多艘,为当时我国最大的船厂。

  民国时期全国最大的民营航运集团

  据《上海长江航运志》载:“20世纪初叶,各地航业大盛,不惟内港洞辟,即边陲腹地亦渐次扩充,商轮公司几于各省林立。长江下游是民族航运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从1903年开始,在上海、杭州、湖州、苏州、常州及南通等地区,一大批民营航运企业争相创设,一时呈现出颇为繁荣的局面,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当推三北航业集团。”

  其实在三北航业集团设立之前,还有宁波帮创办宁绍商轮公司的一段经历。

  宁绍商轮公司的设立是宁波帮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民营航运业走向了与外资航运业、官办航运业公开竞争以及相互抗衡的新时代。

  宁绍商轮公司设立于1908年7月,并设分公司于宁波,公司额定资本为上海通用银元100万元。在辛亥革命前,上海港共有三家中国规模较大的民族轮船公司,宁绍商轮股份公司是其中之一,也是当时华商轮船公司中资本最大的一家。

  宁绍商轮公司成立后即向福建船政局购买大号轮船一艘,定名为“宁绍”,经营上海至宁波的船运业务。开创之初,该公司受到外商轮船公司及官商轮船公司的低价挤压,无利可图,险遭倒闭,宁绍公司以沪甬绅商为后盾,由徐乾麟、孙梅堂等发起组织航业维持会,募集现款10余万元,补助宁绍公司经营,该会还发出号召:往返沪甬的宁波客、货均应搭乘宁绍轮船。于是宁波等地商客争相乘坐宁绍轮船,他们相互约定,货物先让宁绍公司装运。宁绍公司向宁波各行业协会赠送船票,仅向沪南豆米业就送船票1000张。宁绍公司以每年亏损5万元的代价,不仅顶住了巨大竞争压力,几年后开始逐年赢利并发展壮大。

  宁绍商轮公司还经营有长江航线,开业后不久,宁绍公司便代理鸿安公司的“德兴”、“长安”2轮来往长江各埠,并在上海、汉口及镇江、芜湖、九江等埠建起趸船栈房,

  随着航运业务日益兴隆,1912年宁绍商轮公司又向瑞镕船厂订造新轮一艘,于1914年交付使用,取名“新宁绍”。“新宁绍”投入运行后负责上海—宁波的航线,与“甬兴”轮隔日对开,公司营业日渐发达,遂将资本增至150万元,以扬子江各埠扩充活动范围,建造新的码头、仓库、趸船。宁绍商轮公司在长江航线每年约盈利10万元。

  由于经营宁绍商轮公司的成功,经营者又开始独资创建三北轮埠公司。

  三北公司是一家同时经营轮运与港埠的企业。1916年,三北公司在上海设立鸿升公司,资本30万元,主要经营码头与堆栈业务。据《上海长江航运志》载:三北公司1916年购买荷属巴达维亚一家轮船公司2000余吨级的“彭立珊”号轮船,改名“升孚”,开辟上海至宁波航线。1917年将航线扩至崇明、海门、通州、泰州、扬州、镇江等埠,拥有轮船10艘。1918年添招股本80万元,资本总额达100万元,新购3艘各1500余吨的小轮。是年4月,其内河航线已由镇江延至南京、芜湖、九江,从夏秋两季起,上海—汉口已全线贯通。1919年3月,又开辟上海—长沙航线,途经镇、宁、芜、浔、汉、岳(州)各埠。

  三北公司是在同外资航业的抗衡竞争中逐步发展的。1919年10月之后,英商太古、怡和两家轮船公司联合招商局,一致采取针对三北公司的压价行动,“急将南北吨价减收三分之二,有意倾轧”,一度使三北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濒于破产”。三北公司被迫采取对策,请求政府“救济”,获得批准,享有北洋政府给予的六厘保息货款的优待,并得到每年10万元的津贴,同时招收新股100万元,将资本总额增至200万元,终于渡过了难关。是年即添置“升平”等轮。到1921年,三北公司已拥有大小轮船12只,计11134总吨,加上向外租赁的船只,计有轮船21只,约2万余总吨,“至此,三北公司遂为外人所注目”。

  三北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华商民营资本的航运企业。长江航线是三北公司经营的重要航线,1923年三北购进“伏龙”、“凤浦”两轮,1925年再添“泰山”、“鸣鹤”两轮,先后加入沪汉航线。此时,三北公司在这条航线的定期班轮共有5只,各约2000吨左右。三北公司又调派“长安”、“德兴”轮行驶汉宜线,从而使这家公司在长江干线的总运力达到1.2万余吨,成为一支与外资航业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世界船王包玉刚

  继三北航业集团之后,镇北庄市钟包村人包玉刚后来居上,在香港创办环球航运集团,后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航运企业。

  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地处滨海,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进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学习船舶专业。1949年初,包玉刚随父亲一起到香港发展,从事进出口贸易,后开始经营航运业。包玉刚购买的第一条船是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英国旧货船,排水量8200吨,价70多万美元。包玉刚就是从这条破船起步,开始日渐庞大的航运事业。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这条船新修后改名“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因为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要低得多。包玉刚曾对人说:“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他谋求的是长期而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事实上,就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让包玉刚区别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1974年,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美国曾拜访了包玉刚,风趣地对他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1980年,环球航运集团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航运业和宁波帮

  纵观宁波帮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与航运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宁波帮早期的领军家族镇北桕墅方家出自航运业;民国时期宁波帮的主要人物也出自航运业;当代宁波帮最著名人士包玉刚也出自航运业。宁波帮正是在航运业的不断拓展中整合发展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商帮组织,并且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纠错:171964650@qq.com

三北地区:近现代宁波帮航运业的揺篮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4-15 10:47:17

  宁绍商轮公司船票

  宁绍商轮公司股票

  龙山三北轮埠公司旧址

  近代宁波帮轮船业的先驱

  近代全国航运的中心是上海,正如《上海长江航运志》序所言:“清康熙二十四年解除海禁,长江航运与南北洋海运在上海接轨,上海逐渐成为国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

  三北走上近代航运业中心位置领军人物的为镇北龙山西门外人郑良裕。

  西门外郑氏家族是航海世家,早在元代,家族已以鱼盐业为主业,并创建三北地区最早的航业会所天妃宫(今尚存),清代雍正年间,以西门外郑氏家族为主的镇北帮已在甬城双街创建渔船业北筒公所,为各涨网公所之总机关。清嘉庆道光年间,西门外郑志贤(1779—1849),号存义,先后到岱山贩鱼盐,到内地贩米谷,“家渐起,既而诸兄弟亦工于心计,相佐益盛,历数年积金钜万。”

  而郑良裕则为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先驱和重要人物。郑良裕17岁时(1883),在沪创办轧花厂,不久又创通裕铁厂,制造内河小火轮。1900年改名公茂船厂,光绪二十七年(1901)独资建立通裕航业公司。如算上通裕1897年在杭州设立通裕轮船局的短暂经历,更比宁绍商轮公司创办(1908)早10余年。

  通裕航业公司是近代民族航运最早的企业,是国内民营航运公司的佼佼者,在清末与张謇所创的大达航业集团、朱葆三航运集团齐名。在《中国通史》及《上海长江航运志》等资料中,均有郑良裕及其所创公茂轮船局、平安轮公司和通裕航业集团的记载,并且是近代所创第一家大规模的民营航运集团。

  通裕集团的前身为公茂轮船公司,系公茂机器造船厂老板郑良裕于1901年在上海创办。到1909年,这家公司已有小轮9只,辟有上海至苏州、常熟、镇江、杭州、嘉兴、湖州等航线。同年,郑良裕再投资7万元,购买“宝华”轮1只(545吨),在宁波设立宝华轮船局,次年又购进“平安”号轮船(455吨),在上海成立平安轮船局。1913年,公茂轮船公司改称通裕商号。1914年接受平安轮船局的“平安”轮。1914年至1915年有小轮12只,辟有上海—苏州、常熟、海宁及苏州—溧阳等航线。1916年,宝华轮船局从宁波迁往上海。至此,由郑家独资创办的通裕集团遂告形成。其拥有大轮7只,计6348总吨;小轮16只,204总吨。长江航线在其营运活动中居重要地位。1916年,通裕派“宝华”轮航行宁波—宜昌之间的江海航线。不久,又添“新平安”等轮,开航上海—长沙航线。到1921年,又增小轮3只,总吨位为172吨,在苏南水域,其实力仅次于内河招商局与戴生昌轮船局。

  公茂机器造船厂也是近代著名的造船企业,1912年迁址浦东,1919年后,曾建造2000吨级远洋轮多艘,为当时我国最大的船厂。

  民国时期全国最大的民营航运集团

  据《上海长江航运志》载:“20世纪初叶,各地航业大盛,不惟内港洞辟,即边陲腹地亦渐次扩充,商轮公司几于各省林立。长江下游是民族航运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从1903年开始,在上海、杭州、湖州、苏州、常州及南通等地区,一大批民营航运企业争相创设,一时呈现出颇为繁荣的局面,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当推三北航业集团。”

  其实在三北航业集团设立之前,还有宁波帮创办宁绍商轮公司的一段经历。

  宁绍商轮公司的设立是宁波帮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民营航运业走向了与外资航运业、官办航运业公开竞争以及相互抗衡的新时代。

  宁绍商轮公司设立于1908年7月,并设分公司于宁波,公司额定资本为上海通用银元100万元。在辛亥革命前,上海港共有三家中国规模较大的民族轮船公司,宁绍商轮股份公司是其中之一,也是当时华商轮船公司中资本最大的一家。

  宁绍商轮公司成立后即向福建船政局购买大号轮船一艘,定名为“宁绍”,经营上海至宁波的船运业务。开创之初,该公司受到外商轮船公司及官商轮船公司的低价挤压,无利可图,险遭倒闭,宁绍公司以沪甬绅商为后盾,由徐乾麟、孙梅堂等发起组织航业维持会,募集现款10余万元,补助宁绍公司经营,该会还发出号召:往返沪甬的宁波客、货均应搭乘宁绍轮船。于是宁波等地商客争相乘坐宁绍轮船,他们相互约定,货物先让宁绍公司装运。宁绍公司向宁波各行业协会赠送船票,仅向沪南豆米业就送船票1000张。宁绍公司以每年亏损5万元的代价,不仅顶住了巨大竞争压力,几年后开始逐年赢利并发展壮大。

  宁绍商轮公司还经营有长江航线,开业后不久,宁绍公司便代理鸿安公司的“德兴”、“长安”2轮来往长江各埠,并在上海、汉口及镇江、芜湖、九江等埠建起趸船栈房,

  随着航运业务日益兴隆,1912年宁绍商轮公司又向瑞镕船厂订造新轮一艘,于1914年交付使用,取名“新宁绍”。“新宁绍”投入运行后负责上海—宁波的航线,与“甬兴”轮隔日对开,公司营业日渐发达,遂将资本增至150万元,以扬子江各埠扩充活动范围,建造新的码头、仓库、趸船。宁绍商轮公司在长江航线每年约盈利10万元。

  由于经营宁绍商轮公司的成功,经营者又开始独资创建三北轮埠公司。

  三北公司是一家同时经营轮运与港埠的企业。1916年,三北公司在上海设立鸿升公司,资本30万元,主要经营码头与堆栈业务。据《上海长江航运志》载:三北公司1916年购买荷属巴达维亚一家轮船公司2000余吨级的“彭立珊”号轮船,改名“升孚”,开辟上海至宁波航线。1917年将航线扩至崇明、海门、通州、泰州、扬州、镇江等埠,拥有轮船10艘。1918年添招股本80万元,资本总额达100万元,新购3艘各1500余吨的小轮。是年4月,其内河航线已由镇江延至南京、芜湖、九江,从夏秋两季起,上海—汉口已全线贯通。1919年3月,又开辟上海—长沙航线,途经镇、宁、芜、浔、汉、岳(州)各埠。

  三北公司是在同外资航业的抗衡竞争中逐步发展的。1919年10月之后,英商太古、怡和两家轮船公司联合招商局,一致采取针对三北公司的压价行动,“急将南北吨价减收三分之二,有意倾轧”,一度使三北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濒于破产”。三北公司被迫采取对策,请求政府“救济”,获得批准,享有北洋政府给予的六厘保息货款的优待,并得到每年10万元的津贴,同时招收新股100万元,将资本总额增至200万元,终于渡过了难关。是年即添置“升平”等轮。到1921年,三北公司已拥有大小轮船12只,计11134总吨,加上向外租赁的船只,计有轮船21只,约2万余总吨,“至此,三北公司遂为外人所注目”。

  三北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华商民营资本的航运企业。长江航线是三北公司经营的重要航线,1923年三北购进“伏龙”、“凤浦”两轮,1925年再添“泰山”、“鸣鹤”两轮,先后加入沪汉航线。此时,三北公司在这条航线的定期班轮共有5只,各约2000吨左右。三北公司又调派“长安”、“德兴”轮行驶汉宜线,从而使这家公司在长江干线的总运力达到1.2万余吨,成为一支与外资航业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世界船王包玉刚

  继三北航业集团之后,镇北庄市钟包村人包玉刚后来居上,在香港创办环球航运集团,后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航运企业。

  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地处滨海,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进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学习船舶专业。1949年初,包玉刚随父亲一起到香港发展,从事进出口贸易,后开始经营航运业。包玉刚购买的第一条船是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英国旧货船,排水量8200吨,价70多万美元。包玉刚就是从这条破船起步,开始日渐庞大的航运事业。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这条船新修后改名“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因为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要低得多。包玉刚曾对人说:“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他谋求的是长期而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事实上,就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让包玉刚区别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1974年,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美国曾拜访了包玉刚,风趣地对他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1980年,环球航运集团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航运业和宁波帮

  纵观宁波帮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与航运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宁波帮早期的领军家族镇北桕墅方家出自航运业;民国时期宁波帮的主要人物也出自航运业;当代宁波帮最著名人士包玉刚也出自航运业。宁波帮正是在航运业的不断拓展中整合发展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商帮组织,并且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