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宁波网讯 父亲一时大意犯下致命错误,倒车时将1岁多的女儿碾入车底。悲剧发生后,保险公司认为,该起事故中侵权人与保险受益人为同一人,即孩子的父亲,而拒绝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究竟该不该赔呢?昨天,鄞州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悲剧中的父亲姓杨,今年25岁,安徽人。去年12月17日,他驾车带着1岁的女儿兰兰出门,车停后,他抱着兰兰下来。刚要离开时,他发现车子停得不好,便将兰兰放在一边,自己重新上了车。
杨某光顾着倒车,却没有注意到女儿就在车后。车子缓缓后退,而小兰兰根本不知道躲闪,结果悲剧发生了:兰兰被车轮碾过,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悲痛过后,杨某开始与保险公司协商赔偿事宜。保险公司指出,杨某与该公司签订的保险协议中有一个条款,约定对被保险人或驾驶人以及他们家庭成员的人身伤亡不负责赔偿。因此,保险公司拒绝对兰兰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无奈之下,杨某将保险公司起诉至鄞州法院,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24万余元。
昨天开庭审理中,保险公司答辩说,保险合同中对上述条款有明确的规定。设置此条款主要为了规避道德风险:当一个人撞死了自己的家人,侵权人与保险受益人为同一人,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的侵权行为而获益。
而杨某的代理律师说,签订合同时,保险公司没有尽到合理的提醒义务,杨某对这个免责条款根本不知情。而且,即使保险公司提醒了杨某,这个条款也不具有合理性,应被认定为无效。
法官审理后认为,保险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未对此免责条款加以显著标志、进行明确说明。而且,商业险应对第三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该条款将被保险人或驾驶人的家庭成员一律排除在第三者范围之外,减轻了保险公司的义务,其合法性受到怀疑。除非保险公司有证据证明杨某是故意实施对女儿的侵权行为,否则,此条款不能适用于本案,保险公司应该赔偿杨某的损失。
另一方面,杨某作为孩子的父亲,本身就有监护义务,本案中,杨某具有很大过错,因此,其主张的赔偿费用应适当降低。
最后,法官组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保险公司支付杨某保险金22.5万元。
宁波晚报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尹璇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