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考古部门首次发布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妇墓出土细节
余姚一些村民发现山上有盗墓痕迹,报警后引来考古专家勘查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4-21 08:13:35报料热线:81850000

  出土的金折股钗

  史嵩之夫妇墓由北向南全景。

  出土的玉佩

  ■史嵩之简介

  中国宁波网讯 宁波东钱湖史家,宋时烜赫一时,史浩、史弥远、史嵩之,曾先后担任丞相,史称南宋“一门三相”。但史嵩之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史书记载他颇有才能,做出了许多功勋显著的事情,但也有史书认为他追逐权利,专横独断。他为庆元府鄞县人,东钱湖史氏的第五代传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军马。淳祐二年(1242),编著《四朝帝纪》、《孝宗皇帝经武要略》、《宁宗皇帝玉牒实录会要》等多部书籍,封永国公。四年,遭父丧归家。卒后赠少师、进封鲁国公。

  南宋古墓被盗、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发掘、民间传闻四起、专家证实为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妇墓……连日来,有关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妇墓的考古发掘引起广大市民高度关注。昨日,在考古部门结束田野发掘工作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介绍了史嵩之夫妇墓的考古成果,并就民间一些不实说法进行了纠正勘误。据悉,日前考古工作已经转入室内研究与保护阶段。

  发现缘由

  盗墓痕迹引来民警和专家

  在余姚河姆渡五联村中,关于南宋丞相史嵩之的传说有不少。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山上有块地方是“丞相坟头”。

  去年夏天,当地村民发现山上有盗墓痕迹,随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此后,浙江省文物局专家对现场进行了勘察。

  2011年7月28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称:“据群众举报,省文物局昨天组成了由文物安全处、文物处、省文物监察总队和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等处及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工作组,专程赴余姚市,就河姆渡镇疑似南宋史嵩之墓被盗掘的案件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公安部门作了沟通。”当时吴志强称,对此先立案再侦查。

  2011年12月,由浙江省文物局安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五联村林夹岙山林中被盗的南宋古墓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

  专家鉴定

  墓顶上的圹志证实主人身份

  “发掘之初,我们只知道这是南宋时期的古墓,当时并不知道是史嵩之墓。”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不过,专家很快发现,这个墓地的规模不小。“村里老人都知道,这里有墓园,还有寺庙,虽然墓园已经被破坏殆尽了,但寺庙的遗址还在,就在现在的自来水厂处。”

  古墓在半山腰上,当时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考古专家先是发现了继室赵氏墓葬,而后在两米远的东南方发现了史嵩之的墓。“史嵩之墓封土有3.8米高,夫人赵氏墓也在2.6米至2.9米之间,都有盗墓现象。”专家之所以确定这是史嵩之墓,是因为墓顶上覆盖的长方形圹志(圹志是放置在墓葬圹顶记载墓主人生平的石刻),虽然圹志有残缺,但为专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考古专家介绍了史嵩之墓的内部结构。在圹志下,史嵩之墓以石板盖顶。专家说:“这是由一整块大的梅园石石板雕琢而成,长3.8米,宽1.9米,厚度为0.4米,整块重达8吨。”在大石板下压着条石,以减轻墓中砖椁的重量,砖椁由长方形的素面青砖错缝平砌而成,墓底错缝平铺正方形的素面青砖,铺地砖边长30.5厘米,厚4厘米。

  专家勘误

  史嵩之第一位夫人陈氏墓并不在此处

  根据墓葬圹志记载和现场考古勘察,专家进一步纠正了史书和民间传闻中的不实说法。专家首先说:“圹志清楚地确定了史嵩之的生卒年月,他生于1189年,卒于1257年(宋宝祐五年),而不是《宋史》所记载的卒于宝祐四年。”

  关于史嵩之的字号,史书记载他字子由,也有可能做子申,“这点很遗憾,我们把残缺的圹志拼接起来后,正好此处有疑点,这个字认为是子由,也有可能是子申。”

  一直以来,某些史料认为史嵩之是史浩之孙,史弥远之侄,但是专家经过考证认为,史浩、史弥远与史嵩之为堂亲,“史嵩之为史诏四世孙,祖父为史渐,父亲为史弥忠,曾任资政殿大学士。”

  民间传说,史嵩之死后,首级不翼而飞。家人就做了一个金头,放在了棺材里。就这点,考古专家很肯定地答复:这是不成立的,肯定没有金首。他说:“可以肯定的是,史嵩之生前就通过风水堪舆选好了墓地,并在墓前修建了祭祀寺庙——开寿寺。”

  坊间曾传说此次发掘出史嵩之及两位夫人三座古墓,专家勘误到,第一任夫人陈氏墓不在此处,可能埋葬在其他地方,“从圹志中了解到,第一任夫人去世时比较年轻,没有子嗣,死后也被追封为齐国夫人。而第二任夫人赵氏生有三男六女,死后封为魏国夫人,这与以前的有关记载也有差异。”

  考古发现

  出土遗物还原墓主生活

  专家进一步介绍了墓内情况,赵氏墓葬曾经多次盗扰,除少量古钱币和1枚金钗外,墓室空无余物。“古钱币是南宋前朝的,当时的流通币不多。”专家告诉记者,“金钗为金折股钗,看上去也比较简朴,这与墓志上关于赵氏的记载吻合。赵氏虽贵为丞相夫人,但生活比较恬淡朴素,而且很会持家。”

  史嵩之墓虽亦被盗扰,但仍遗存赭红色漆木棺一具,木棺主体保存较好,长2.37米,宽0.7米,高0.92米,木棺厚10~11厘米。“墓室内保存尚好的木棺也是宁波首次发现的高等级官员的木棺,对于研究南宋时期的木棺形制结构以及丧葬习俗、漆木工艺等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专家表示。

  因在清理中于木棺破损前盗洞处有关部门发现纺织品残骸,为了更好地保护棺内残存纺织品安全,对史嵩之墓内木棺实施了整体搬迁。日前木棺已经揭开,棺内除一件玉佩、一件鎏金铜环、一些钱币外,发现了大量的水银以及保存尚好的丝织品。

  专家介绍道:“水银具有防腐功能,我们收集了两小瓶,颜色还是银白色的。而玉佩是‘和合二仙’,雕刻得栩栩如生,也象征着家人和合之意。”在墓中还发现了一个正方形与圆形相扣的镏金铜环,上面还留有一片略显黄色的丝织物品,专家推断这个铜环是衣物上的配饰。

  经鉴定,所发现的丝织品数量大、规格高、种类丰富,部分织物为宁波地区首次发现。专家说:“这些丝织品正在进一步研究,但可以肯定,这对服装史、南宋浙东经济史、手工业和纺织业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

  发掘意义

  宁波考古发掘的官员级别最高墓葬

  专家认为,史嵩之夫妇墓是宁波地区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官员级别最高的墓葬,具有明确的历史纪年,该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南宋时期高等级官员的墓葬结构形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史嵩之和夫人赵氏墓葬虽被盗扰,但各自墓葬圹志基本完整保存。两通圹志内容丰富详实,特别是对史嵩之本人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的记载,不仅弥补了史书之不足,也纠正了史书之误,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夫人赵氏圹志对史嵩之家族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对研究宋代赵氏宗室及明州(庆元)史氏望族、宋代宁波地方史志也有较高文献价值。 东南商报 记者 李臻 张明明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

考古部门首次发布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妇墓出土细节

余姚一些村民发现山上有盗墓痕迹,报警后引来考古专家勘查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4-21 08:13:35

  出土的金折股钗

  史嵩之夫妇墓由北向南全景。

  出土的玉佩

  ■史嵩之简介

  中国宁波网讯 宁波东钱湖史家,宋时烜赫一时,史浩、史弥远、史嵩之,曾先后担任丞相,史称南宋“一门三相”。但史嵩之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史书记载他颇有才能,做出了许多功勋显著的事情,但也有史书认为他追逐权利,专横独断。他为庆元府鄞县人,东钱湖史氏的第五代传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军马。淳祐二年(1242),编著《四朝帝纪》、《孝宗皇帝经武要略》、《宁宗皇帝玉牒实录会要》等多部书籍,封永国公。四年,遭父丧归家。卒后赠少师、进封鲁国公。

  南宋古墓被盗、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发掘、民间传闻四起、专家证实为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妇墓……连日来,有关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妇墓的考古发掘引起广大市民高度关注。昨日,在考古部门结束田野发掘工作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介绍了史嵩之夫妇墓的考古成果,并就民间一些不实说法进行了纠正勘误。据悉,日前考古工作已经转入室内研究与保护阶段。

  发现缘由

  盗墓痕迹引来民警和专家

  在余姚河姆渡五联村中,关于南宋丞相史嵩之的传说有不少。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山上有块地方是“丞相坟头”。

  去年夏天,当地村民发现山上有盗墓痕迹,随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此后,浙江省文物局专家对现场进行了勘察。

  2011年7月28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称:“据群众举报,省文物局昨天组成了由文物安全处、文物处、省文物监察总队和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等处及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工作组,专程赴余姚市,就河姆渡镇疑似南宋史嵩之墓被盗掘的案件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公安部门作了沟通。”当时吴志强称,对此先立案再侦查。

  2011年12月,由浙江省文物局安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五联村林夹岙山林中被盗的南宋古墓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

  专家鉴定

  墓顶上的圹志证实主人身份

  “发掘之初,我们只知道这是南宋时期的古墓,当时并不知道是史嵩之墓。”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不过,专家很快发现,这个墓地的规模不小。“村里老人都知道,这里有墓园,还有寺庙,虽然墓园已经被破坏殆尽了,但寺庙的遗址还在,就在现在的自来水厂处。”

  古墓在半山腰上,当时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考古专家先是发现了继室赵氏墓葬,而后在两米远的东南方发现了史嵩之的墓。“史嵩之墓封土有3.8米高,夫人赵氏墓也在2.6米至2.9米之间,都有盗墓现象。”专家之所以确定这是史嵩之墓,是因为墓顶上覆盖的长方形圹志(圹志是放置在墓葬圹顶记载墓主人生平的石刻),虽然圹志有残缺,但为专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考古专家介绍了史嵩之墓的内部结构。在圹志下,史嵩之墓以石板盖顶。专家说:“这是由一整块大的梅园石石板雕琢而成,长3.8米,宽1.9米,厚度为0.4米,整块重达8吨。”在大石板下压着条石,以减轻墓中砖椁的重量,砖椁由长方形的素面青砖错缝平砌而成,墓底错缝平铺正方形的素面青砖,铺地砖边长30.5厘米,厚4厘米。

  专家勘误

  史嵩之第一位夫人陈氏墓并不在此处

  根据墓葬圹志记载和现场考古勘察,专家进一步纠正了史书和民间传闻中的不实说法。专家首先说:“圹志清楚地确定了史嵩之的生卒年月,他生于1189年,卒于1257年(宋宝祐五年),而不是《宋史》所记载的卒于宝祐四年。”

  关于史嵩之的字号,史书记载他字子由,也有可能做子申,“这点很遗憾,我们把残缺的圹志拼接起来后,正好此处有疑点,这个字认为是子由,也有可能是子申。”

  一直以来,某些史料认为史嵩之是史浩之孙,史弥远之侄,但是专家经过考证认为,史浩、史弥远与史嵩之为堂亲,“史嵩之为史诏四世孙,祖父为史渐,父亲为史弥忠,曾任资政殿大学士。”

  民间传说,史嵩之死后,首级不翼而飞。家人就做了一个金头,放在了棺材里。就这点,考古专家很肯定地答复:这是不成立的,肯定没有金首。他说:“可以肯定的是,史嵩之生前就通过风水堪舆选好了墓地,并在墓前修建了祭祀寺庙——开寿寺。”

  坊间曾传说此次发掘出史嵩之及两位夫人三座古墓,专家勘误到,第一任夫人陈氏墓不在此处,可能埋葬在其他地方,“从圹志中了解到,第一任夫人去世时比较年轻,没有子嗣,死后也被追封为齐国夫人。而第二任夫人赵氏生有三男六女,死后封为魏国夫人,这与以前的有关记载也有差异。”

  考古发现

  出土遗物还原墓主生活

  专家进一步介绍了墓内情况,赵氏墓葬曾经多次盗扰,除少量古钱币和1枚金钗外,墓室空无余物。“古钱币是南宋前朝的,当时的流通币不多。”专家告诉记者,“金钗为金折股钗,看上去也比较简朴,这与墓志上关于赵氏的记载吻合。赵氏虽贵为丞相夫人,但生活比较恬淡朴素,而且很会持家。”

  史嵩之墓虽亦被盗扰,但仍遗存赭红色漆木棺一具,木棺主体保存较好,长2.37米,宽0.7米,高0.92米,木棺厚10~11厘米。“墓室内保存尚好的木棺也是宁波首次发现的高等级官员的木棺,对于研究南宋时期的木棺形制结构以及丧葬习俗、漆木工艺等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专家表示。

  因在清理中于木棺破损前盗洞处有关部门发现纺织品残骸,为了更好地保护棺内残存纺织品安全,对史嵩之墓内木棺实施了整体搬迁。日前木棺已经揭开,棺内除一件玉佩、一件鎏金铜环、一些钱币外,发现了大量的水银以及保存尚好的丝织品。

  专家介绍道:“水银具有防腐功能,我们收集了两小瓶,颜色还是银白色的。而玉佩是‘和合二仙’,雕刻得栩栩如生,也象征着家人和合之意。”在墓中还发现了一个正方形与圆形相扣的镏金铜环,上面还留有一片略显黄色的丝织物品,专家推断这个铜环是衣物上的配饰。

  经鉴定,所发现的丝织品数量大、规格高、种类丰富,部分织物为宁波地区首次发现。专家说:“这些丝织品正在进一步研究,但可以肯定,这对服装史、南宋浙东经济史、手工业和纺织业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

  发掘意义

  宁波考古发掘的官员级别最高墓葬

  专家认为,史嵩之夫妇墓是宁波地区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官员级别最高的墓葬,具有明确的历史纪年,该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南宋时期高等级官员的墓葬结构形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史嵩之和夫人赵氏墓葬虽被盗扰,但各自墓葬圹志基本完整保存。两通圹志内容丰富详实,特别是对史嵩之本人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的记载,不仅弥补了史书之不足,也纠正了史书之误,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夫人赵氏圹志对史嵩之家族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对研究宋代赵氏宗室及明州(庆元)史氏望族、宋代宁波地方史志也有较高文献价值。 东南商报 记者 李臻 张明明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