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采集员身份有点难界定
西门派出所民警王警官告诉记者,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王师傅的身份有些难以界定。比如协警、协勤,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有证件也有统一的制服。如果打了工作时的协警,就是阻碍执行职务。而王师傅是城管信息采集员,说他是城管工作人员吧,他没有执法权,说他是普通市民吧,他又在进行一定公务性质的行为。
“我们最后是按普通市民打架的治安事件进行调解处理。”王警官说。
项目经理:工作时身份比较尴尬
据了解,智慧城管的信息采集工作是通过公开招投标,外包出去的,也就是政府花钱买服务。
姚剑锋是宁波市亚太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海曙信息采集中心的项目经理,也是老王的领导。昨天下午,他告诉记者,信息采集员的工作环境并不好,像前天这样的被打事件,别的信息采集员也遇到过,被骂遭威胁更是“家常便饭”。
“信息采集员的工作就是‘找茬’。发现问题,拍下问题照片,这些都是得罪人的事。”姚经理说,“为了保险起见,公司为每个采集员都购买了人身保险。平时还提醒他们工作时注意安全和方式,尽量采用隐蔽拍摄,避免正面冲突。如果真的发生冲突,及时报警。”
“虽然信息采集员在上岗前,我们都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但他们并没有正规的制服,也没有统一的工作证,在工作时身份比较尴尬。”姚经理无奈地说。
96310智慧城管热线的工作人员林小姐说,信息采集员虽然不是城管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但他们的工作是带有公务性质的,是城市管理的参与者。目前,对于他们的相关保障还在完善之中。宁波晚报记者王思勤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