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正对唐代壁画进行鉴定。记者 王增芳 摄
名词解释
筌蹄
古代坐具中,除凳椅之外,还常见筌蹄和胡床。筌蹄是用竹藤编制的,呈圆形,南北朝时,已出现于佛教活动中,隋唐流行于上层家庭,西安王家坟唐墓出土了一件唐三彩持镜俑,该俑就坐在这样的筌蹄上,它形似腰鼓,上下及腰部均有绳纹装饰,胡床在隋唐时仍能见到。此外,独坐小榻和多人坐的长榻,也作为坐具与凳椅并存。
一幅“树下美人”题材的唐代壁画竟然出现在宁波的私人藏家手中!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国家文物鉴定责任鉴定员徐涛闻讯激动不已。日前,他和复旦大学教授、唐墓壁画研究专家李星明,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陈根远相约,共赴宁波进行考察。
经过仔细地比对鉴定,三位专家一致认为此画为海外回流的唐墓壁画真迹,而更让他们感慨的是宁波人致力于保护中国文物的胸襟气魄。
徐涛告诉记者:“至今为止,唐代壁画从海外回归故里只有两次。一次是我曾经参与鉴定的唐武惠妃石椁的5幅被盗壁画,是我国通过法律途径首次成功追索回国家一级文物;另一次就是此行所见壁画,1300多年前的珍贵宝物竟然是由两位宁波人从日本的拍卖行辗转拍回。”
东南商报记者 鲍云洁 黄银凤
现场鉴定
是唐代真迹
高106厘米、宽54厘米,白灰泥质墙壁上一位头梳包鬓垂髻、体态丰满的唐代仕女呼之欲出,历经千年之后色彩尚存。壁画在众人面前一亮相,就引来一片惊叹声。“这里是一组团花,这里是草本植物”,“鬓角蓬松,下巴和脸部凸显盛唐时期妇女形象”……几位专家一看到壁画便迫不及待地以专业方式研究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讨论和研究,三位专家一致认定此画为真迹。
“不过来宁波之前,我们已经翻阅了很多史料,对日本拍卖行‘树下美人提鸟笼图’的提法,我们不太认可。”徐涛告诉记者,此画主体为一侧向站立的仕女,头梳高髻,身着黄色长裙,肩部以红色帔帛缠绕,但双手所持物品并非鸟笼,而是“筌蹄”,它是一种类似鼓墩的坐具,中间收束,以便于持握,流行于唐代贵族的生活起居。“没来宁波之前,我们通过照片粗略地判断,也认为是树下美人题材,类似现今日本正仓院收藏的‘鸟毛立女屏风’及陕西长安区发现的‘树下仕女’屏风壁画。但看了实物之后,我们发现仕女身旁的花枝较矮,因为该壁画只是长长的墓室甬道壁画的一段,无法看清花枝全貌,如果它只是长得比较高的草本植物的枝叶,那么‘树下美人’的提法就不准确了。”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