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仿生腿,让他重拾信心
从去年开始,小刘就在网上找“假肢”,现在已俨然成了“专家”。
“我在网上找到一款最先进的,就想试试。”小刘说的是智能仿生腿,德国人还拿这个到上海世博会上展出过。
去年5月,小刘装上了这条仿生腿后,几乎每天都到康复医院去练习步态。他说:“第一回试,感觉挺轻的,而且走路时,反应快,它也有感觉,还能提供动力,所以不费劲。”
记者很好奇,小刘便在训练室一边亲自示范,一边讲解。
“它有感觉,我右腿是好的,右腿走快了,这个‘左腿’自然也会加快,右腿慢了,它自然也慢了。”
快走,慢走,上斜坡,下楼梯,完成一遍后,小刘再走到椅子边坐下,还能把“左腿”扭过来,盘起来,一切自如。
“你看,不比你们健全人行走差吧。”小刘很有信心,“我想,我现在能够重回工作岗位了。”
旁边的训练师开起了玩笑:“帅哥,你可以向德国公司收代言费了。”
小刘却说:“我只想让更多的残疾朋友知道。代言费不用了,如果他们卖得便宜一点就好。”
这是一道坎,每套售价约20万
据了解,这种智能仿生腿用钛和石墨制成,重量不到一公斤。它不仅模拟人的大脑能通过感应器采集信息、指挥行走系统,而且反应比我们的眼睛还要快。我们看清一样东西要花0.05秒,它每秒能完成信息采集和反应50次。患者即使在下楼梯、走斜坡等复杂路况,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平稳而自如。
它使用长效锂电池提供动力,一次充满电可使用40~45小时。目前市场每套售价20万元左右,每年维护费用约1万元。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工程科张主任说:“小刘是第一例,但接下来,意向安装的患者挺多的,我们中心安排了针对仿生腿复健的康复师和康复协调员,但售价还是不少残疾人迈不过的一道坎。”东南商报记者卢科霞通讯员许寒曦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