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的作品差不多有40多种励志类的图书,您概括自己的写作叫“人生参考书”,那么多经验怎么来的?没有时间的积累又如何能够写出人生的参考书呢?
刘墉:可以这么说,我的写作看上去很浅,但读完你就可以知道,其实每篇都经营得很久,背后的东西都很深。比如一本书中我写一篇关于如何说那个“喂”,我用了好几年去读文字学、读音律学。
因为我把生活当做一个课题在研究。我是那种实在得有点死板的人,觉得自己要去研究清楚的,一定不会放弃,无论是用几年还是几十年。我解决的问题都是生活上的问题,我的写作也都是通过研究生活问题完成的。我睡眠不好,我就去读关于睡眠的书,我女儿常熬夜,我也去研究这个领域,然后把发现和研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写出来,告诉女儿,也告诉读者。
我写这些完全是生活的方式,而不是生吞活剥难以下咽。励志并不是在每个字都加油,你想要说服别人首先一定要先说服自己。所以首先自己要励志,不断鞭策前进,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吧。
记者:您的第一本散文随笔《萤窗小语》,共出了七辑,也是您的成名作,回过头来如何评价这部作品?
刘墉:都是很短的文字,有点像现在的微博,所以我称为“小语”,有的是我做学问时的灵感,甚至是上课不专心时的灵感,代表着年轻人的情思,所以容易得到年轻人的共鸣,当时在台湾确实非常畅销。
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处在网络时代,他们的思考更加多元,他们甚至更加早熟,而且第一时间他们可以搜寻到各种各样想了解的知识,所以现在写这些可能会更难。因为在微博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小语”作家。
记者: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您十六年来位于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您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畅销的秘诀是什么?
刘墉:我始终有个观念,不要因为读者喜欢什么就写给他们看,要写给读者看并使得他们喜欢看,要把读者往高处带,而不是屈迎读者。
对于热销的“励志”和“处世”系列,我仍然有信心赢得读者。因为总体的社会状况没有改变,父母对子女的期许没有改变,孩子的困惑没有改变,我相信这些书对今天的读者依旧有用,可能不会像初发的时候那么轰动,那是因为它经过了沉淀,但很多父母可能会把书推荐给子女,因为很多父母是跟着我的作品一起成长的。
为什么我的作品畅销?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很重要,其实我的写作也是有策略的,我从来不是某个阶段一味地只写某一类的作品,而是有变化:这次温情,下次麻辣,接下来励志……这样永远有新鲜感。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读者,所以我的很多书都是一集一集地追加的,因为我和读者一起在成长。
作为畅销书作家,最大的痛苦是“要不要畅销”,比如我写一本比较纯文学的书,并不期待畅销,但大家就可能说刘墉不畅销了,刘墉不受欢迎了,刘墉过气了。其实我自己很偏爱那些纯文学的书,比如《在灵魂居住的地方》、《花痴日记》等,如今已经绝版。
宁波晚报记者 陈晓旻
想和名人即时互动,参与提问和沟通吗?请关注《三江访谈》专栏记者的微博。http://weibo.com/florence9999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