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人的教室里,近半数学生挂着吊瓶输氨基酸上晚自习!”近日,一则史上最刻苦“吊瓶班”新闻震惊了网友,与此同时,“高考补品”的话题也在一瞬间被点燃,很多网友晒出自己当年吃过的补品,甚至还有人给话题起了一个名字——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补品。
前天,记者在本报官方微博上做了个小型的微博调查,发现八成网友都吃过各式各样的补品。
高考补品经历几个阶段
高考补品到底有多深的根基,网上流传出一种说法。
有心人张奇一直关注营养品更新换代,他说,中国高考营养品大致经历了几个时代,分别是:糖水时代、麦乳精加鸡蛋时代、鸡鸭鱼肉时代、口服液时代和氨基酸时代。
高考营养品的初级年代在1980年之前,那时候经济短缺,能有一碗糖水喝不错了,所以糖水成了高考学生的补品。差不多5年后,麦乳精风行,因为宣传富含高营养,于是吃麦乳精加鸡蛋一下子时髦起来。再之后,跨入90年代,鸡鸭鱼肉渐渐爬上很多人家的餐桌,荤菜有点贵,考生们天天吃肉也算补充营养。这之后的十年,考生的营养品花样更多了,保健品出道了,尤其以一些品牌的口服液、氨基酸注射液为主,随之风行。
补品效果众说纷纭
前天,记者发了一个关于“高考时候曾经追过的补品”的微博,在帖子后面,有近百宁波的网友转评,记者数了一下,八成网友都吃过保健品,而且花样繁多。
毕同学还在读高二,他从不吃补品,可看周围的同学吃得倒是不少,有复合维生素、口服液、西洋参,还有说是能提高记忆力的胶囊。“一到午饭过后,大家就掏出各式药片、药瓶,开始吃,那场面真叫壮观!”
相比别人,周先生的经历就有点悲催了。他是95年参加的高考,考前两天,他妈妈特意煮了西洋参炖鸽子,这在他们农村可算得上是奢侈至极的菜。考试前夜,他却失眠了,到考试时发挥失常,少考了20来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碗鸽子汤害的,可能是太兴奋了。”现在细想起来,周先生觉得是饮食习惯一下子改变,反而让他有点不适应。至此后,他不再特别补充营养,也不让孩子特别补充,每年体检,他孩子的指标都很好。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