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故事
把聋儿唤回有声世界
康康,今年7岁,曾在市康复医院听力语言康复科苗苗班参加康复训练。如果不介绍,没有人会相信这个口齿伶俐的小帅哥以前是个聋儿。
2006年4月,康康呱呱坠地了,白白胖胖,十分惹人喜爱。然而好景不长,康康没通过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一开始,父母还没太在意。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接下来的几次复查,康康仍然没有通过,这下父母着急了。九个月时,父母抱着一线希望带康康到上海五官科医院再做检查,诊断结果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双耳听力都大于100分贝。拿着这张无情的诊断书,绝望的康康妈妈甚至想到了与孩子一起结束生命。
后来,医生的劝告让康康父母看到了曙光。“虽然神经性耳聋在国际医学界也是一个不能攻克的难题,药物治疗康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如果及时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再经过科学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孩子还是能够开口说话的!”
尽管不少人“泼冷水”,劝康康父母放弃治疗,再生一个,但康康妈妈还是决定试一次。
2007年7月,康康戴上了助听器。一个月后,他来到了市康复医院。康康父母一边参加医院的家长培训,一边带康康做亲子训练。在家里,父母坚持用老师教的方法强化训练,终于有一天,康康开口了。一开始他只能发些无意识的音,慢慢的康康会叫爸爸妈妈了,久违的笑声又出现在这个家庭里。
2008年底,康康进了苗苗班。头一个月他的情绪很不稳定,一直不肯开口说话。父母急得不行,康复老师耐心解释,孩子的进步需要一个过程。
后来,康康终于开口说话了,但吐字含糊。老师说,只有听得清才能说得清,而康康听力损失太严重,最大的希望是植入人工耳蜗。
一打听,人工耳蜗植入以及后期的康复训练费用要20多万,康康父母为这笔巨资犯愁。刚刚热闹起来的家再度“乌云密布”。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一家人不知所措时,国家启动了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救助针对贫困听障儿童,康康符合救助条件。
2010年3月17日,康康植入了人工耳蜗。手术非常成功!
耳蜗开机后,康康回到市康复医院进行了一年的术后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在苗苗班和门诊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康康的听说能力得到了飞速提高。现在康康通过康复评估,不仅能上台表演节目,还进了重点幼儿园。
帮办提醒
宁波市康复医院听力语言康复科主任毛文琴告诉记者,3岁前是聋儿的最佳康复时机,不过两岁以前康复效果更好。目前在康复医院最小的康复者只有一岁多。虽然相比前几年,家长对康复的重视程度有了提高,但仍有不少聋儿错过最佳康复时机,非常遗憾!
毛主任强调,家长们应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明明发现孩子说话晚,却以“贵人语迟”自我安慰,另外,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听得到就行了。殊不知,听得清才是关键!
康康妈妈希望通过帮办记者提醒家长朋友:发现子女存在听力障碍,千万不要自责,不要逃避,更不要放弃,一定要相信科学,听障儿童一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明天!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