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沿中山西路一直往西走,经西门口,少顷,便远远见到了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大卿桥”。
大卿桥,就横跨于静谧的西塘河之上。据史料记载,旧时出西门外,宁波西塘河上一连有好几座古桥,名气较大的有望春桥、新桥、上升永济桥、高桥和大卿桥等,这批桥都是清一色的单拱石桥。
大卿桥的具体建造年代,笔者还未查详,但据说它这个桥名,是为了纪念当地一位敢于主持公道的大理寺少卿而起的。
这里有必要讲讲“卿”的涵义?“卿”,其实为古时的一种官名,分上、中、下三等。早在周朝,就有三公九卿,协理国君掌握军政大权,为一国之决策层。后来又演变为六部九卿,即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之外加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和“大理寺卿”为九卿。
据查,大卿桥一带,史上向来以王氏望族出名。其先祖从鄞西广德湖(即今天鄞州横街镇、高桥镇和古林镇一带)迁居奉化,后又迁鄞城西,在大卿桥南落户。族中王敬中曾在明洪武年间官至参知政事。但大卿桥得名却并非由于王氏,而是当时宁波城西的另一望族“陈氏”。
明代永乐年间,从金陵(今天的南京)来了一位读书人,姓陈名远,他携侄儿陈恭游四明,见这里民风淳厚,是个礼乐之邦,便在靠近桃源乡(今鄞州横街镇)的宁波城西大卿桥畔定居下来。陈远工书法,尤善画人物。后被召入宫中,曾替朱元璋画像,赐为待诏。陈恭受叔父影响,诗书文章也卓越过人。他在永乐三年(1405)中举人后,参与修典,至宣德年间官至“大理寺少卿”,正统年间升至工部尚书。
大卿桥的“大卿”,实际上就是指陈恭。王氏族中,虽历代人才辈出、官位显赫,王、陈两大望族也都同住一桥旁,可为何大卿桥之名得自陈恭呢?笔者在清徐兆昺的《四明谈助》里找到了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四明谈助》记载了一段轶事:城西有一男子嗜酒,酒后常手舞足蹈,举止反常,不但有伤身体,且因之误事。其妻一再苦劝,男子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有一次该男子酩酊大醉之后,竟引刀自刎了。在今天看来,此男子一定是精神上有疾患,作为妻子的责任,至多是不知道丈夫的病情,有劝慰不当的过失而已。但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是何等低下,其妻竟被司判为“威逼丈夫、致其行为失常”,罪当论死。陈恭时任“大理寺少卿”,这宗案卷送到他手里,阅后觉得有点蹊跷:一个弱女子的几句话居然会使大男人走上绝路,这其中必有原因。陈恭在街坊闾里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终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好心劝夫反而获罪,世上哪有这种道理?陈恭便运用否决权,大笔一挥,判该女子无罪释放!从这件事可见,陈恭不但才华出众,更是一个富有正义感、敢于为弱势群体主持公道的人。
单拱石桥“大卿桥”在1991年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被整体拆毁;在其原址上,新建了一座宽宽的水泥梁平桥(见上图)。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